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4期其他

益气活血通络为主结合血塞通治疗脑血栓形成30例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脑血栓形成是指在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性改变的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或血粘度增加等情况下形成血栓,致使血管闭塞而言。本人自1995年以来,自拟方以益气活血通络为主结合血塞通治疗急性期脑血栓30例,并随机设单纯血塞通治疗的对照组30例,进行对比分析。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1)治疗组......

点击显示 收起

脑血栓形成是指在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性改变的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或血粘度增加等情况下形成血栓,致使血管闭塞而言。属祖国医学“中风”范畴,多发于老年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该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给社会和家庭及个人造成极大不便。本人自1995年以来,自拟方以益气活血通络为主结合血塞通治疗急性期脑血栓30例,并随机设单纯血塞通治疗的对照组30例,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脑血栓住院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经头部CT或磁共振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1)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68~86岁,平均76岁。突然发病20例,逐渐发病10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例,高血脂24例。左侧肢瘫12例,右侧肢瘫16例,单纯失语6例,球麻痹5例,30例均有程度不同的中枢性面瘫。(2)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65~88岁,平均75岁。突然发病18例,逐渐发病12例。既往有高血脂22例,高血压病史12例。球麻痹4例,单纯失语4例,左侧肢瘫10例,右侧肢瘫20例。30例均有中枢性面瘫。两组患者病程最短1h,最长3天,在1~4天症状及体征达到高峰。均无神志障碍,两组患者发病情况、年龄、病程经过相似,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用血塞通注射液4支(每支含三七总皂甙100mg)即40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静滴,日1次。有颅内高压征象应用20%甘露醇脱水治疗,血压过高者给予相应降压药。治疗期间停用其他相关性药物,忌食烟酒、辛辣、肥甘、发物等刺激性食物,情绪稳定。

2.2 治疗组 在采用对照组治疗方法以外,口服自制汤剂。药物组成、制法及用法:黄芪30g,川芎10g,红花10g,牛膝10g,地龙15g,丹参30g,桂枝10g,当归15g,山楂30g,茯苓10g。头煎加水400ml,水煎至150ml,二煎加水300ml,水煎至150ml,两煎混合,1日1剂,分两次于早饭前30min,晚饭后30min口服。

2.3 疗程 两组均以15天为1疗程,根据病情可连续服用或注射1~2个疗程,30天后统计疗效。

3 疗效标准

(1)显效:脑局灶症状完全消失,肢体活动正常,患侧上下肢肌力达5级,语言恢复正常,生活自理。(2)有效:脑局灶症状明显减轻或部分消失,如下肢功能仅一项恢复正常或上下肢肌力在原来肌力的基础上提高2~4级。失语、球麻痹症状好转或消失,生活基本能自理。(3)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恶化或中断治疗。

4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17例,占56.67%,有效12例,占40.00%,无效1例,占3.33%。对照组:显效6例,占20%,有效22例,占73.33%,无效2例,占6.67%。两组经χ 2 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显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5 体会

祖国医学认为,脑血栓形成属“中风”范畴,元·朱丹溪在《医学发明》中说:“故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自病也。凡人年逾四旬,气衰者多有此疾,壮岁之时无有也,若肥盛者间有之,亦形盛气衰。”明·陈文冶说:“左瘫右痪,乃 气血虚而痰邪流注也”。其主要病因病机是气虚血瘀,痰瘀互结,窍道不通。特别是老年人,气血已衰,脏腑功能低下,经络血脉失于荣运,气虚血滞可生瘀,痰浊瘀血可互结为瘀,情志不遂可肝郁血瘀。故治宜补气养血,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本方重用黄芪,以补气行血,通畅经络,配合诸活血之品,其行气、补气活血之功更强为方中君药。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其性辛香走窜可温通脉络、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走而不守,既能上行头目,又能外彻皮毛,旁达四肢,更可通行血脉;红花活血化瘀行滞之力甚强,二者相得益彰,共司臣职。地龙咸寒走窜,入络剔邪,畅通血气,息风止痉;牛膝活血通络,祛瘀止痛,亦可引血下行,走而能补;丹参活血凉血,养血益心,祛瘀生新,安神定志;桂枝温经行瘀,通阳化气,当归补血活血,善止血虚血瘀之痛,诸药相伍,以佐君臣,增强活血祛瘀止痛之效。山楂入血分,既能消食化积,又可活血散瘀消肿;茯苓健脾化痰,利水渗湿,宁心安神,共领使命。该方能补能攻,能上能下,寒温并用,共奏益气活血,化痰通络,祛瘀生新之功。

现代医学认为,脑血栓形成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和血液流变学改变也有很大关系。据现代药理研究,本方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脑的血液循环作用,能改善血液的流变性,降低血液的粘滞度,并有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压、血脂等作用,还有溶解血栓的功能。黄芪含抗肾上腺素,有扩血管、降血压作用;地龙含有黄嘌呤、地龙B1及降压成分;牛膝具有降压作用;川芎含川芎嗪,有扩张脑血管、降低血压、抑制血小板表面活性、降低粘附力作用,从而可解除血小板聚集,并有抗凝作用 [1] 。丹参含有丹参素,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明显增加脑组织三磷酸腺苷含量,保护缺血、缺氧的脑细胞,增强细胞膜的稳定性,并具有促进纤维蛋白原溶解、抗炎和抗自由基作用 [2] 。桂枝含桂皮油,能使血管扩张,调整血液循环,桂皮醛还具有明显的镇静抗惊厥作用。实验研究,山楂具有明显的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当归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并能造血和抗贫血。茯苓利尿,从而降压,其含羧甲基茯苓多糖具有镇静作用 [3] 。诸药配伍,有扩张脑血管,促进侧枝循环建立,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血压,溶解血栓,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等作用。故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万朗.脑血栓治验.四川中医,1990,(1):36.

2 吴群.丹参及其提取物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近况.山东中医杂志,1990,10(4):45.

3 沈映君,李仪奎.中药药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

作者单位:110003辽宁省沈阳市中医院干诊科

(收稿日期:2003-12-08)

(编辑贝 子)

作者: 丛春 2005-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