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5期中医中药

耳穴割治加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黄褐斑126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黄褐斑是颜面皮肤常见的一种色素沉着疾病,多见已婚女性,俗称“蝴蝶斑”。本人采取耳穴、背腧穴放血治疗该病,取得一定疗效,现将资料报告如下。2治疗方法1。(2)让患者反骑在椅子上或俯卧在床上,充分暴露背部,消毒皮肤,手持梅花针对准穴位,叩刺5~7下,实证重叩,虚证轻叩。...

点击显示 收起

黄褐斑是颜面皮肤常见的一种色素沉着疾病,多见已婚女性,俗称“蝴蝶斑”。有很多病人去美容院祛斑,外用美容霜,效果不佳。本人采取耳穴、背腧穴放血治疗该病,取得一定疗效,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6例,均为门诊女性患者,年龄26~43岁,病程2个月~11年。伴月经不调者42例,伴便秘者35例,其中伴月经不调和便秘者27例,便溏者15例,无其它症状者7例。

1.2 治疗方法

1.2.1 取穴 主穴:耳穴:内分泌、膈、面颊;配穴:临床辨证,肝郁气滞取肝俞、膈俞,脾气虚弱型取脾俞、胃俞,肝肾阴虚型取肝俞、肾俞,便秘、便溏者均加大肠俞。

1.2.2 操作 (1)耳穴常规消毒,手持11号直角手术刀片,对准双耳内分泌、膈,轻划破皮肤稍出血,而后用消毒棉球压迫止血。用0.5寸毫针点刺面颊。(2)让患者反骑在椅子上或俯卧在床上,充分暴露背部,消毒皮肤,手持梅花针对准穴位,叩刺5~7下,实证重叩,虚证轻叩。用小玻璃火罐闪火法拔在叩刺的穴位上,实证出血1~3ml,虚证微出,留罐6min左右,血凝起罐。

1.2.3 疗程 1周割治耳穴1次,梅花针叩打、拔罐2次,4周为1疗程。第2疗程开始,1周割治耳穴,梅花针叩打拔罐1次,可连续治疗。

1.3 疗效标准 痊愈:经2个疗程治疗后,色素沉着消失,恢复正常色泽;显效:经2个疗程治疗后,色素沉着斑面积消退70%以上;有效:经2个疗程治疗后,色素沉着斑明显变淡,面积消退30%以上;无效:经2个疗程治疗后,色素沉着斑无明显改变。

2 结果

痊愈43例,占34.13%;显效62例,占49.21%;有效19例,占15.08%;总有效率占95.41%。有2例因疼痛,1个疗程后放弃治疗。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38岁,售货员,2002年5月8日初诊。9年前怀孕期间,两颧出现色素沉着,分娩后一直未退,后因婚姻问题,色素沉着逐渐扩大,颜色变深至今,曾多次服中药,外擦祛斑霜及美容效果不佳。查:体胖,面色晦暗,两颧及面颊可见褐色斑片,呈蝴蝶形对称分布,边缘清楚。平时患者急躁易怒,经前两胁、两乳胀痛,行经腹痛、伴血块,舌暗,苔薄,脉弦。诊断:黄褐斑,肝郁气滞型。治疗:割治双耳膈、内分泌,点刺面颊,梅花针重叩肝俞、膈俞,后拔罐出血。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色斑明显缩小,颜色变淡,2个疗程后色 斑基本消失,面部皮肤明亮润泽。

4 体会

黄褐斑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内分泌代谢紊乱、妊娠、遗传、日光照射等有关。该病虽然不是一种严重的疾患,可绝大多数患者为此苦恼。祖国医学多责之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血悖逆所致。中医认为情志不遂,暴怒伤肝,肝失其条达疏泄,郁结不畅,气滞血瘀,不能上荣于面;或思虑伤脾,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水湿内阻,气血升降不畅,颜面失养;或肝肾阴亏,精血亏虚,肾水不能上承,促使面部皮肤晦暗。临床上这些病因又相互影响,笔者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取足太阳经,相应脏腑背腧穴舒肝解郁,健脾益气,滋补肝肾,补虚泻实,改善脏腑功能。再以耳穴、内分泌,调整内分泌的代谢;膈,活血化瘀,行气理血;面颊,激发经络感传到相应部位;达到脏腑阴阳气血调和,疏通经络,祛斑养颜的目的。

作者单位:102100北京市延庆县中医医院

(收稿日期:2003-12-22)

(编辑夫 凡)

作者: 张俊卿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