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8期综述

艾滋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艾滋病(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1981年在美国的同性恋者中首先发现艾滋病,我国在1985年出现了首例报道,而到现在不过十几年时间,我国的HIV感染者已经达到近百万,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严重威胁。目前,西药HAART疗法的应用,使艾滋病变成了一种慢性可控性疾......

点击显示 收起

艾滋病(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1981年在美国的同性恋者中首先发现艾滋病,我国在1985年出现了首例报道,而到现在不过十几年时间,我国的HIV感染者已经达到近百万,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严重威胁。目前,西药HAART疗法的应用,使艾滋病变成了一种慢性可控性疾病,但存在不能治愈、价格昂贵、毒副作用、耐药性等方面的缺点,因此,借助中医的优势,从传统中医中药里寻找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就显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十多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对艾滋病的病因病机认识、治法治则、药物研究、方药应用上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就其作一综述。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在古代对传染性疾病就有所认识,《素问·刺法论》中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诸病源候论》中有“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传相染易,乃至灭门”。艾滋病传染性强,病征相类,易于流行,属于中医“疫病”的范畴。根据其临床特征,又属于“伏气温病”、“虚劳”等范畴。

何颖 [1] 认为HIV致病后的临床、病情演变比较符合湿邪为病的特点,同时兼有热邪为病的特点,故HIV为湿热性质的疫疠之气,病位在三焦,发病机制是:由于HIV客居三焦,破坏了全身的气机和气化功能,导致正气虚弱及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形成,从而变证蜂起,治疗棘手。

吴伯平等则提出艾滋病属精气耗伤,肾不藏精,邪毒乘虚而入,伏于募原,发为温邪热毒之病机,辨证分型应为虚、实两大类 [2] 。

其他一些国外学者提出艾滋病的病机主要涉及中医肺、脾、肾三脏,辨证分型以脾虚血亏、肺气阴两虚、肾精阴两亏为多。

虽然各家对艾滋病的具体脏腑辨证定位偏重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疫毒传染、邪毒内伏、正气大虚、留而为病,百病丛生,乃是中医学对艾滋病的认识 [3] 。

2 治法治则

在治法治则上,李崇忠等 [2] 认为不能单纯应用提高免疫功能的中药方剂治疗艾滋病,那样虽然开始有令患者免疫提高的作用,继而用之,非但不能改善病人的症状,反而会使病情加重,免疫功能下降,原因是补益药同时也“补益”(激活)了病毒,促使病情发展,因此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时,应立足于扶正祛邪并举。其病机与临床表现与“虚劳”病原理一致,选方用药时,从“养阴清热、凉血解毒、补肾健脾、填精补髓、扶正祛邪”等方面着手,使之“菌毒并治,邪毒两清”,继而达到“清不伤正,补不留邪”的目的。

徐志明 [3] 亦认为常规治疗原则为扶正祛邪,初期以驱邪之力大于扶正,中期扶正祛邪并重,后期扶正为主,祛邪为辅。

尤松鑫 [4] 认为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严重缺陷,临床表现为正气亏虚,治疗应以扶正培本为主,同时又要“急则治标”。早期患者,多为正虚而感邪,应扶正驱邪兼施;中期多夹热毒痰瘀,此时如正气尚任攻伐,宜用清热解毒、化痰行瘀、软坚散结诸法,并适当配以扶正;后期因病延日久,正气大虚,并多发痰核、肿瘤等,故应扶正为主,适当配用驱邪之品。常用治法有疏肝解郁法、疏肝培脾法、益气健脾法、益气固表法、益气养血法、滋阴解表法、清泻阳明法、化湿解毒法、凉血解毒法、清肺养阴法、熄风化痰法、滋养肝肾法、补肾益精法。

3 临床治疗

3.1 辨证分型 陈可冀 [5] 治疗艾滋病分3个时期:第一时期清热凉血、祛湿解毒,用甘露消毒丹为主;第二时期,用生脉散补元气益阴精;第三时期,以归脾汤为主,重用黄芪治疗。苏缄炼 [6] 根据症状、体征将之分为4型:肺胃阴虚型;脾胃虚损型;脾肾两亏型;热盛痰蒙型。黄柄山 [7] 分为:体虚外感型和慢性虚损型;治则有三:(1)提高机体免疫力:有人参、黄芪等;(2)抗感染:用银花、蒲公英、大青叶等;(3)抗肿瘤:用三棱、莪术、山慈姑等。赵树珍 [8] 认为:(1)本病早期,用黄芪生脉饮和归脾汤化裁。(2)本病相关综合征期,用参苓白术丸、六君子汤和河车大造丸加减。(3)本病伴机会性感染,用甘露消毒丹为主加减。(4)并发卡波济氏肉瘤,用桃红四物汤、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化裁。(5)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艾滋病毒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者,用大补元煎合涤痰汤加减。

李国勤 [9] 认为:艾滋病是由艾滋病毒感染所致。中医认为属“疫毒”范畴,临床治疗分为:(1)肺气阴两虚型;(2)肺脾两虚型;(3)心气阴两虚型;(4)脾肾两虚型;(5)热毒炽盛、痰蒙清窍型。

王健 [10] 认为:艾滋病的治疗应该先分期再分型。早期(AC期)一般无症状可辨,治疗则以辨病为主,以祛邪(抗HIV)和扶正(提高免疫)药物组成的固定方进行治疗;中晚期(ARC、AIDS)由于出现了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病情复杂,呈现多病原体对多系统多器官的复合损害。治疗上应采取辨证为主、辨病为辅的原则,灵活多变地针对不同病情进行处方用药。

3.2 症状、体征治疗 吴伯平 [11] 认为:艾滋病的腹泻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治疗不可单纯苦寒清利或健脾固涩,而治疗应正邪兼顾、虚实兼顾、寒热兼顾、内外兼顾。王健 [12] 报道了非洲黑人艾滋病毒感染者舌质呈黯紫、瘀斑现象,认为“气虚致瘀”是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提出在补气、解毒、养阴的基础上可运用一些活血化瘀药(如赤芍、红花、丹参、紫草等)以起到免疫增强和免疫调节的作用。赵晓梅 [13] 等对HIV/AIDS患者并发的带状疱疹、妇女月经病等从中医角度进行了探讨。李国勤 [14] 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治疗了2例HIV感染者并发心肌炎,取得了较好效果。王健报道用益气活血化瘀中药治疗1例AIDS患者并发舌 炎,取得了较好疗效。

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在中医方面也进行了探讨,认为用中医的辨证加西医的辨病结合用药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于智敏在对艾滋病相关综合征的探讨中认为:(1)发热以阴虚发热最为常见,可选用青蒿鳖甲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气虚发热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气血双亏发热用人参养荣汤加减;外感寒湿发热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2)咳嗽多表现为气阴两虚的症状,当养阴润肺、化痰止咳,以百合固金汤加味。(3)腹泻多暴泻如注,以痛泻药方、四神丸和补中益气汤合方加减治疗,让患者大剂量口服,一般能迅速止泻。(4)颈、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当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方用自拟消瘰汤。

4 方药的研究

4.1 单味药的研究 (1)甘草:甘草中的甘草甜素(GL)是被公认对HIV有抑制作用,可抑制病毒的抗原表达,抑制巨噬细胞的形成,抑制HIV的复制。(2)天花粉:又称(GLQ-223),可抑制HIV的复制,抑制逆转录酶的活性,阻止从感染的巨噬细胞中释放P24抗原,选择性地杀死感染HIV的巨噬细胞。(3)苦瓜:从苦瓜中分离出三种蛋白,及α-苦瓜素、β-苦瓜素和MAP-30,均有杀死感染HIV的巨噬细胞的作用。在临床上,能使T4细胞数明显增加。(4)黄芩:K渡边发现黄芩提取物有抑制HIV逆转录酶的作用,其活性成分为黄芩甙元和黄芩甙。静滴黄芩甙元可使P24抗原降低,T4细胞数上升。(5)大叶胡同:属于藤黄科的大叶胡同,含有治疗癌症和艾滋病的有效成分。其中有药用价值的是Teysanii和Leanigerum两个不同品种。(6)灵芝:其提取液在体外对T4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用灵芝治疗22例艾滋病人,结果发现10mg/ml是增加巨噬细胞的T4表达的最有效浓度。(7)虎杖:蒋岩在日本对以虎杖为主的中药治疗艾滋病进行研究,认为虎杖有抗HIV的作用。虎杖中含有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蒽甙A、蒽甙B、三羟基芪、多糖、鞣质等药用成分,药理实验证实,虎杖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钩端螺旋体等均有较强的抑制及杀灭作用。(8)叶下珠:大戟科油柑属植物苦味叶下珠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对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的DNA聚合酶、逆转录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9)红毛五加:张莅峡研究表明红毛五加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红毛五加糖具有明显的免疫增强、免疫调节作用,并能明显保护造血,可减轻AZT引起的毒副作用。(10)雷公藤:苏玉珂等研究发现,雷公藤中的萨拉子酸及其衍生物有抗艾滋病病毒活性的作用。(11)贯叶金丝桃:其抗HIV的有效成分为金丝桃蒽酮,在体外能防止感染细胞释放HIV,并防止游离的HIV感染健康细胞,也能显著延长感染小鼠的存活时间。在艾滋病人身上,能抑制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内的HIV,持续改善T4细胞。(12)芦荟:药后可改善HIV感染病人症状,体外实验发现芦荟能防止HIV侵犯T细胞,P24抗原显著下降,在HIV外膜结合点上形成异常蛋白,从而使HIV灭活。(13)山地香茶菜:分布在我国西南诸省,民间用于治疗内脏肿块出血,以MTT法,进行了抗病毒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山地香茶菜提取物H-1在0.625~2.5mg/ml剂量范围内,H-9在0.3125~0.625剂量范围内,对HIV-1有一定抑制作用,其50%有效浓度分别为0.5667mg/ml和0.215mg/ml。

此外,还有海绵、藻类、麝香、黄连、连翘、五味子、菟丝子、大蒜、百合、天冬、枸杞、熟地、麦冬、白术、茯苓、姜黄、白屈菜、田基黄、红枣、当归、生姜、茵陈、山豆根、党参等,都被报道在实验中观察到有抑制HIV作用。

4.2 复方的研究 (1)小柴胡汤:日本学者研究发现其能抑制70%艾滋病人的逆转录酶活性;能抑制PGE 2 和过氧化物的产生而间接抑制HIV的复制,分解其方剂,发现其中的黄芩提取物有最强的抑制逆转录酶作用。(2)理中汤(又名人参汤):理中汤是《伤寒论》方,由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组成,日本东京医科大学羽田雅夫等将本方制为冲剂,试用于HIV阳性的血友病病人,治疗4例,每日2.5g,结果表明,本冲剂增加正在减少中的辅助性T细胞和增加具有抑制HIV重组作用的抑制系统细胞,并可明显增加天然杀伤细胞。在人参中所含金属元素锗可净化血液,提高肝脏解毒作用,进一步抑制艾滋病毒。(3)中研一号:关崇芬等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该方能降低外周血单核细胞的病毒滴度,抑制艾滋病毒及逆转录

作者: 关静 王健 李峰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