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8期其他

中西药联合治疗胆心综合征34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胆心综合征的疗效。结论使用中西药联合治疗疗效明显,副作用少,服用方法简便。关键词胆心综合征三金汤黄连泻心汤抗感染胆心综合征临床并非少见,是指非胆系疾病引起类似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及体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笔者对近几年诊治的34例患者情况行临床小结,现介绍如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胆心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以中药三金汤合黄连泻心汤配用西药抗感染、解痉、驱虫、支持疗法等2周为1疗程。结果 显效37.5%,好转50%,无效12.5%,有效率达87.5%。结论 使用中西药联合治疗疗效明显,副作用少,服用方法简便。

关键词 胆心综合征 三金汤 黄连泻心汤 抗感染

胆心综合征临床并非少见,是指非胆系疾病引起类似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及体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笔者对近几年诊治的34例患者情况行临床小结,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4例中,住院患者26例,占同期胆道疾病住院人数的8%。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37岁,以中老年患者居多。病程最长的5年,最短的3个月。

1.2 伴有疾病 伴有胆石症19例,急慢性胆囊炎13例,胆道蛔虫病2例。其中,胆石症伴胆囊炎9例,胆石症伴胆道蛔虫病1例。

1.3 诊断 所有病例均具有胆石症或胆道感染、胆道蛔虫病的典型症状和体征。经B超检查证实在胆囊内或总胆管内见有大小不等的增强光团,伴声影或胆囊壁增厚、毛糙、增大积液等或经胆囊造影证实。有胸闷、心慌、心前区不适或疼痛。心电图常出现心律失常或缺血性改变。34例中出现房性早搏9例,房颤3例,室性早搏12例,窦性心动过缓3例,心肌缺血性改变18例,其中11例心电图有2项异常。

1.4 治疗方法 中药以三金汤合黄连泻心汤加减,方用:金钱草30g,海金砂30g,鸡内金10g,黄连6g,大黄10g,丹参15g,赤白芍各10g,玄胡10g,甘草10g。恶心呕吐者加干姜3g,竹茹10g;高热加柴胡15g,山栀10g。每日1剂,2周为1疗程。西药给予抗感染、解痉、支持疗法,有胆蛔者给予肠虫清0.4g/d,连服2天。常用氨苄青霉毒6.0g加入5%葡萄糖盐水500ml内静滴,氧氟沙星0.2g,每日2次口服。心肌缺血性改变者加用丹参2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内静脉滴注。疼痛时可给予654-210mg肌注或硝苯地平10mg口含服。

1.5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胸闷、心慌明显减轻,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右上腹疼痛消失。好转:胸闷心慌减轻,心电图有所改善右上腹疼痛明显减轻。无效:症状未减轻,心电图无改善。

2 结果

显效13例占38.2%,好转17例占50%,无效4例占11.8%;总有效率为88.2%。

3 讨论

胆心综合征临床上并非少见,本组占同期收治胆道疾病的8%。常由胆石症、急慢性胆囊炎、胆道蛔虫病引起。具有典型胆道感染或胆石症的临床表现及心血管系统的异常。常出现心慌、胸闷、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心电图可见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性改变。发病机制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由于支配胆道的脊神经和支配心脏的脊神经在脊髓的T 4~5 处发生部分重叠交叉,当发生胆道疾病时,这种内脏—内脏牵涉,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血流量减少,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若患者原有冠状动脉病变,则心肌缺血缺氧状况进一步加重,从而出现心前区不适,疼痛、心慌、胸闷、心律失常等一系列症状和心电图异常改变。胆心综合征在祖国医学上属“胁痛”合并“胸痹”“心悸”等范畴。《灵枢·经脉篇》载有“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古典医学书籍的描写与现代胆心综合征的病因及症状均极为相似。胆道疾病是引起胆心综合征的基础疾病,处理上应以原发病的治疗为其重点,原发病的改善其继发症状可缓解。中医学上本病多虚实夹杂,应标本同治。西药上选用抗感染、解痉、营养心肌及对症支持疗法,必要时针对性选用抗心律失常药。通过上述治疗取得较好临床效果,其预后亦佳。

作者单位:224200江苏省东台市中医院

(收稿日期:2004-03-01)

(编辑日 强)

作者: 侯秉凡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