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9期中医中药

中药结合离子导入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结合离子导入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3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应用中药结合离子导入治疗,对照组63例,应用盐酸培他定氯化钠注射液250ml,ivgtt,qd,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为74。结论内服药和外用药离子导入相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病疗效显著、......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结合离子导入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3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应用中药结合离子导入治疗,对照组63例,应用盐酸培他定氯化钠注射液250ml,ivgtt,qd,2周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为74.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内服药和外用药离子导入相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病疗效显著、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颈性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中药 外用药离子导入 

  颈性眩晕病是由于颈椎病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反复眩晕,伴站立不稳、恶心、呕吐、项强的一种疾病,转颈可诱发症状或使症状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结合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本病70例,并与西药治疗组63例作对照,对其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指标检测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1)符合1993年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颈性眩晕的诊断标准 [1]  ;(2)椎动脉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显示单侧或双侧椎-基底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减慢或因血管狭窄而致异常升高,血流阻力指数增大,多普勒频谱波形异常。(3)排除标准:脑动脉硬化症、小脑梗塞或出血所致的眩晕;心血管疾病所致的眩晕;内分泌及代谢疾病所致的眩晕;颈椎骨折、脱位、急性椎间盘脱出、结核肿瘤、感染等所致的眩晕;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

  1.2 一般资料

  133例均为颈椎病引起的眩晕患者,年龄30~70岁,平均46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8年;男71例,女62例,随机分为中药组与西药组,中药组为70例,男38例,女32例,平均年龄45.6岁。西药组63例,男33例,女30例,平均年龄46.4岁。症状严重程度按3度划分:轻度:转颈时轻微眩晕,伴恶心,无呕吐,站立不稳;中度:转颈时眩晕明显,伴恶心、呕吐,仍可站立行走;重度:眩晕、恶心、呕吐严重,卧床,不能站立行走。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中药组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法半夏10g,白术15g,天麻10g,茯苓15g,陈皮5g,川芎10g,当归10g,葛根20g,甘草5g,威灵仙15g,白芍20g。眩晕较甚、呕吐频作,加代赭石、竹茹;耳鸣重听,加郁金、石菖蒲。每日1剂,水煎,早晚2次分服。

  中药离子导入:用广东汕头医疗设备厂生产的离子导入机,在病变部位用中药离子导入。选用丹参、川乌、草乌、红花、鸡血藤、威灵仙、乳香、没药、独活、秦艽、木瓜、透骨草等,加水2000ml,煎至1000ml,浓缩至500ml备用,用8cm×10cm衬垫2块,取药液与米醋等量混合使衬垫浸湿,接阴极置于颈椎病变部位,辅助电极接上肢疼痛部位,衬垫各放上一块铝板,通以直流电,使局部产生刺麻感,以患者能耐受的最大量为治疗量。每次通电30min,每日1次。

  2.2 西药组

  盐酸培他啶氯化钠注射液(每支250ml,黑龙江中桂制药公司生产)250ml,静滴,每日1次。以上两组治疗均以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统一评定疗效。

  3 治疗结果

  3.1 观察指标 对133例患者采用ACUPSON12xp/10c彩色双功能超声诊断仪检查,将探头置于枕骨大孔窗,枕窗探测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最大血流速度(Vmax)和血流阻力指数(RI),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对比。通过观察不同年龄阶段的VA、BA的Vmax及RI值,与正常参考值进行对比 [2]  ,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疗效判定。

  3.2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3]  ,结合患者治疗前后VA、BA的Vmax、RI改善情况,参照1997年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眩晕的疗效评定标准拟定以下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痊愈:眩晕及其它伴随症状消失,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VA、BA的Vmax及RI恢复正常;显效: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有昏沉,或头晕目眩轻微,但不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感,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VA、BA的Vmax及RI有较明显改善;有效:眩晕或头晕减轻,仅伴有轻微自身及景物的旋转,虽能坚持工作,但生活和工作受影响,VA、BA的Vmax及RI稍有改善;无效:眩晕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VA、BA的max及RI无改变。

  3.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卡方检验。3.4 治疗结果 中、西药治疗均能改善VA、BA的Vmax、RI,以中药组改善更为明显。中药组VA显著改善35例,改善28例,无改善7例,改善率90%;西药组VA显著改善27例,改善20例,无改善16例,改善率为74.6%,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表1 二组患者的VA的Vmax、RI改善情况比较 (略)中药组BA,显著改善34例,改善30例,无改善6例,改善率91.43%;西药组BA显著改善30例,改善18例,无改善15例,改善率为76.19%,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见表2。表2二组患者的BA的Vmax、RI改善情况比较 (略)两组治疗效果见表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表明中药组优于西药对照组。表3 二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略)

  结果说明中药内服结合病变区离子导入能较好地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能提高生活和工作质量。

  4 讨论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而引起的一种继发性眩晕,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椎动脉从锁骨下动脉分裂出后,至进第六颈椎(C 6 )或第五颈椎(C 5 )横突孔为第一段,由C 6 或C 5 颈椎横突孔至环椎横突孔为第二段,出横突孔至枕骨大孔为第三段,穿透硬脑膜,走行很短一段即与对称的椎动脉汇合称第四段,即基底动脉。椎动脉第二段在椎管行走易受刺激而痉挛或扭曲产生头晕症状,旋转头部引起眩晕发作是本病的特征, 眩晕发作时,一般是头颅转向健侧,病变即在对侧。正常时头颅向右转,右侧椎动脉血流量减少,左侧椎动脉可以代偿,维持颅脑供血正常,反之亦然。如果颈椎发生退行性变使患侧椎动脉受挤压,则血流量已经减少,无代偿能力,当转颈时健侧血流量减少,而患侧不能代偿则出现眩晕 [3]  。颈性眩晕病属祖国医学”眩晕”范畴。《证治汇补·眩晕》曰:“以肝上连目系而应于风,故眩为肝风,然亦有因火、因痰、因虚、因暑、因湿者。”本病发生由于素体阳盛,肝阳上亢,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或久病不愈,耗伤气血,脾胃虚弱,气血两虚,虚则清阳不振,血虚则脑失所养而眩,即无虚不作眩;或先天不足,老年肾亏,久病伤肾,房劳过度,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颈酸眩冒;或颈部劳损,感受风寒湿邪,经络痹阻而晕,即无瘀不作眩。

  经临床观察,颈性眩晕患者痰湿困阻挟肝风上扰所致者居多,故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本病,全方功效为燥湿化痰,平肝息风,药用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燥湿化痰;白术健脾化湿;天麻祛风止眩晕;葛根、威灵仙、白芍解肌舒筋;川芎、当归养血活血、通络止痛。

  离子导入中药煎剂中的丹参有较强的扩张血管、活血化瘀、止痛之功,能改善局部供血,松弛因疼痛造成的肌肉紧张,配红花、鸡血藤以助活血之力,再以川乌、草乌散寒除湿止痛,借直流电离子导入,可迅速将药物有效成分带入机体内。此外,中药离子导入能使药物直达病所,同时直流电通过人体,在体内产生电解、电泳、电渗等一系列物理作用,可以影响组织内部的pH值及K + 、Na + 、Ca 2+ 、Mg 2+ 等离子浓度,从而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对感觉神经会产生一定的镇痛作用,对交感神经有降低兴奋性的作用,还能使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和代谢 [4]  。

  这种以内服药和外用药离子导入相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方法,优于对照组,二者结合起到了很好的协同作用,对消除和改善患者症状起到了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宇,陈琪整理.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

  2 张雄学.临床经颅多普勒超声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03.

  3 龚志刚.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脑供血的初步观察.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11(8):95-97.

  4 叶德勤.直流电中草药离子导入疗法.中医杂志,1995,36(3):176. 

  (收稿日期:2004-04-28)    

  作者单位:528400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山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编辑贝 子)

作者: 杨 楠 胡凯旋 张 志 陈新兰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