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9期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内服中药与局部西药治疗,对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观察组108眼用内服中药,配合滴用抗病毒眼液。结果总有效率和视力与治疗前后对比,两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结论中医辨证治疗为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有效方法之一,其作用优于单用西药。...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内服中药与局部西药治疗,对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 观察组108眼用内服中药,配合滴用抗病毒眼液;对照组84眼肌注聚肌胞注射液配合滴用抗病毒眼液。结果 总有效率和视力与治疗前后对比,两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为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有效方法之一,其作用优于单用西药。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眼科病,发病率占角膜眼病的首位,特点是多类型、发病急,以病程迁延或易于复发为特点,笔者自1995年1月~2003年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内服中药为主,配合局部西药治疗108眼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76例192眼,为我科门诊和住院病人,其中男106例,女70例;右眼70例,左眼90例,双眼16例,年龄15~66岁;发病时间最短3天,最长1.5年(初次发病68例,复发者108例,其中复发2次38例,3次34例,4~5次30例,5次以上6例。其中并发虹膜睫状炎18例18眼)。按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成观察组108眼和对照组84眼,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诊断:(1)干涩、畏光、刺痛、流泪、视物模糊;(2)常有外感风热或眼部外伤等诱因;(3)角膜点翳障或聚或散或连缀成片形,如树枝或地图状,抱轮红赤;(4)病变区角膜知觉减退;(5)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1)病变早期:多为肝经风热型,角膜混浊呈星点状或树枝状,睫状充血较轻,涩痛羞明或伴头痛、鼻塞、流涕等症状,舌红,苔薄黄或黄白兼夹,脉浮数或弦。治宜疏风解毒,清肝退翳。方用新制柴连汤加减。药用:羌活10g,防风10g,柴胡10g,黄芩10g,黄连6g,龙胆草10g,归尾10g,生地15g,金银花10g,板蓝根20g,蝉蜕5g,甘草5g。风热偏重,加桑叶,重用金银花,羌活、防风用量减轻。(2)病变进展期:多为肝火炽盛型,角膜炎症发展,病情日重,翳面渐渐扩大加深,多为树枝状或地图状,睫状充血较重或混合充血,眼痛畏热,热泪频流,口干口苦,溲黄赤,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肝泻火,解毒退翳。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龙胆草10g,栀子10g,柴胡10g,黄芩10g,车前子15g,生地15g,归尾10g,防风10g,板蓝根15g,木贼草15g。大便秘结加大黄;头眼剧痛,前房积脓者加大黄、芒硝、石膏、瓜壳。(3)病变迁延期:多为湿热薰灼型,炎症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角膜呈地图状或盘状混浊,水肿达深层,胸闷头重,纳呆,舌红,苔腻而黄或黄白兼夹,脉濡数。治宜清热利湿,活血退翳。方用三仁汤加减。药用:杏仁10g,白蔻仁6g,苡米20g,滑石20g,法夏10g,黄连6g,柴胡10g,防风10g,紫草10g,蝉蜕6g,厚朴10g。(4)病变晚期或恢复期:多为阴虚夹风型,病变日久不愈,翳面洁净,轻度充血及畏热羞明,眼内干涩视物昏花,舌红少津,脉细或细数。治宜养阴明目,祛风退翳。方用加减地黄丸加减。药用:生地15g,熟地15g,当归10g,菊花10g,石斛10g,蝉蜕6g,防风10g,白芍10g,甘草5g。若气阴不足者加党参、麦冬;虚火甚者加知母、黄柏。每日1剂,水煮2次,早晚各服1次,一般服15~60天。患眼局部采用0.1%无环鸟苷滴眼液及0.5%病毒唑滴眼液,交替滴眼3~4次/d,如并发虹膜睫状体炎者用1%阿托品眼膏涂患眼,1次/d。酌情给予0.5%可的松眼液1次/d。对照组患眼局部外用药同观察组。并用聚肌胞注射液2ml,肌肉注射1次/d或隔日1次。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标准》判定疗效。显效:角膜星翳消失,角膜荧光素染色呈阴性,角膜透明无癍痕,无云翳,症状消失;有效:角膜星翳减少或缩小,角膜荧光素染色弱阳性,角膜润未完全消失,畏光刺痛,红赤流泪等症状减轻;无效:角膜星翳无变化或加重,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角膜溃疡无改善,症状无改善。
   
  2.2 两组病例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病例疗效统计 (眼)(略)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视力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视力比较 (眼)(略)
    
  观察组治疗前后视力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视力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4 两组病例的疗程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病例疗程比较 (X±s)(略)
  
  两组病例疗程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是以感染Ⅰ型单纯疱疹病毒为主感染性眼病,相当于祖国医学的“聚星障”、“花翳白陷”范畴。其病因病机多为外感风热毒邪,引动肝经郁热上扰,以致风热合邪,上攻于目,灼伤津液,气血失调,络中瘀滞,黑睛混浊。根据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病程全身与局部辨证,将本病分为4型。早期多为肝经风热型,风邪在表,属表实证为主,笔者采用轻清发散,祛除病邪的羌活、柴胡、金银花、黄芩等药物治疗。肝火炽盛型为病变进展期,炎症反应加重,为实热证,以清肝泻火的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车前子等药物治疗。湿热薰灼型多为病变迁延期,角膜水肿重,以清热利湿的杏仁、白蔻仁、滑石、苡米等药物治疗。恢复期多阴虚夹风,以养阴明目,祛风退翳的生地、熟地、当归、防风、菊花或益气养阴的党参、麦冬等药物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溃疡愈合,防止复发,局部滴用抗病毒滴眼液可直接作用病变部位。本研究中观察组在总有效率及视力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单纯西药治疗优越,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李传课.中医眼科临床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33-134.
   
  2 惠延年.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4-85.
   
  3 陈祖其,刘卫国,宋洁真,等.微量地塞米松与抗病毒药物合用对抗单疱疹病毒作用的影响.眼科研究,1990,8(2):65.
   
  4 张文华.应重视感染性角膜病的综合治疗.中华眼科杂志,1998,34(1):6. 

  (收稿日期:2004-05-13) 

  作者单位:421001湖南省衡阳市中医院眼科 

  (编辑子 萱) 

作者: 廖玲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