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10期临床医学

川崎病并发肝脏及胆道系统损害10例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川崎病除累及皮肤、粘膜、淋巴结外,还可致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多为心、肺、脑、肝、胆等,川崎病致心、肺损害各类报道较多,但致肝脏尤其是肝脏及胆道系统同时损害国内报道较少,本文就10例肝、胆同时损害的临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2临床表现10例均有发热、腹痛、轻度恶心、呕吐,所有患儿均无明显黄疸,肝脏轻度肿大3例......

点击显示 收起

    川崎病除累及皮肤、粘膜、淋巴结外,还可致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多为心、肺、脑、肝、胆等,川崎病致心、肺损害各类报道较多,但致肝脏尤其是肝脏及胆道系统同时损害国内报道较少,本文就10例肝、胆同时损害的临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例均为1996年12月~2003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患儿,10例最后都均符合1984年日本MCLS研究委员会修订的川崎病的诊断标准。10例中男7例,女3例,发病年龄3个月~6岁,其中3个月1例,~2岁1例,~4岁1例,~6岁7例。入院时病程5~8天。既往无肝、胆病史,肝大标准:3岁以下肝肋下大于2cm,4岁以上肝肋下触及为标准,轻度肝大为肝在肋下3cm以内,中度以上肝大为肝肋下>3cm [1]  。

    1.2 临床表现 10例均有发热、腹痛、轻度恶心、呕吐,所有患儿均无明显黄疸,肝脏轻度肿大3例,中度以上7例。10例均有Murphy’s征(+)。均入院后第2天做肝功能检查,ALT均增高,但多在60IU/L以内,血清蛋白在正常范围 的低限,胆红素显示均无明显增高,肝炎病毒抗原抗体检查除3例抗-HBs阳性(均有乙肝疫苗接种史)外,其余7例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为阴性,同时肝大均经B超证实。胆囊B超显示7例为胆囊大,饱满、囊壁稍增厚,呈急性胆囊炎改变,无积液,3例为胆囊大、壁薄、胆囊内张力大,内部液区清楚,提示胆囊大为胆囊积液所致。

    1.3 治疗转归 由于该组患儿就诊时均是以发热、腹痛、恶心、呕吐就诊,无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均以急性胆囊炎给予大剂量抗生素治疗,无明显疗效,待确诊后均给予静脉用丙种球蛋白2g/(kg·d)及阿司匹林。对肝脏中度肿大,肝功能损害相对比较重的患儿给予保肝治疗,其余肝脏轻度肿大及胆囊损害的患儿未做特殊处理,使用IVIG及阿司匹林后,患儿体温多在1~2天迅速降至正常,胃肠道表现于1周内改善,肝功能、肝大、胆囊病变多在2~3周内恢复正常,胆囊积液较胆囊炎恢复慢。

    2 体会

    2.1 川崎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未明,目前认为其是免疫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主要累及全身各系统的中小动脉,但该病无特征性诊断指标,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多数患儿临床表现不典型,致使诊断困难,该病各系统损害的严重程度似与治疗早晚呈正相关,本文10例患儿病程长的患儿肝、胆损害严重,因此目前应尽早制定川崎病早期诊断标准,以免延误治疗,造成严重后遗症。

    2.2 川崎病并发肝脏损害的程度 尤其是肝脏大小及肝脏恢复到正常的时间与病程呈正相关,胆囊积液均为病程较长的患儿,且恢复到正常的时间较长,所以应尽早明确诊断。但总的来说,该类患儿尽管肝脏肿大明显,但肝功能损害较轻,可能是该病引起肝肿大的原因为肝脏血管炎引起肝血管充血,肝血管周围炎症反应明显,而小儿肝细胞和肝小叶分化不全,肝细胞损伤不太严重,加上小儿肝脏代偿功能很强,故临床上患儿肝脏肿大明显,但临床症状轻微,ALT升高不明显,黄疸很少见 [2]  。因此该类患儿只要诊断 明确,除少数病人外,量少用药物以减轻肝脏负担,使肝功能、肝大尽快恢复正常。

    2.3 川崎病并发胆道系统的损害 因为高热,加上B超显示胆囊炎、胆囊积液,胆囊积液的患儿腹痛明显,胆囊壁薄张力较高,若受外力冲击,有破裂的可能,所以尽管川崎病并发胆道系统损害报道较少,但若有不明原因的发热,胆囊肿大、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儿,应引起警惕,以免误诊。

    参考文献

     1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1323.

    2 郑代明.川崎病并肝脏损害34例临床分析.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20.

    (收稿日期:2004-04-27) (编辑黄 杰)

    作者单位:471002河南洛阳中铁十五局中心医院儿科

作者: 张惠玲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