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10期临床医学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0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效果。方法对60例确诊为中度HIE的新生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纳洛酮0。结果治疗组血清CK-MB恢复,NBNA评定,头颅CT改善和临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在使用过程中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HIE病例应用纳洛酮治疗有良好疗效。...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效果。方法 对60例确诊为中度HIE的新生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纳洛酮0.1mg/kg及常规方法处理,对照组只用常规方法处理。结果 治疗组血清CK-MB恢复,NBNA评定,头颅CT改善和临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在使用过程中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HIE病例应用纳洛酮治疗有良好疗效。
  
  关键词 纳洛酮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重度窒息新生儿复苏后常伴有通气、换气功能障碍,血液酸碱失衡以及周身各器官功能损害,影响脑组织充分的血液灌注和能量代谢,使缺氧缺血性脑损害在出生后继续加重,因此早期的综合性治疗是缩短新生儿病程,降低后遗症发生率的关键。2002年9月~2003年9月笔者应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经观察有确切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2年9月~2003年9月收住院的HIE患儿按照1996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组杭州修订的《新生儿HIE诊断标准和临床分度》进行诊断,符合中度HIE病例且资料完整的纳入研究对象,共60例,将这    些患儿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两组的孕周、体质和危重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针对窒息缺氧所致多器官功能损害采取改善通气,控制惊厥、脱水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每天加用0.1mg/kg纳洛酮加入10%葡萄糖液40ml中持续4h静滴。
   
  1.3 统计学方法 结果病例选择采取顺序随机选择方法,CK-MB和NBNA测定以均数±标准差表示(ˉx±s),两组均数差异(成组资料)及自身前后(配对)对照采用t检验,头颅CT结果及临床效果评定采取χ 2 检验。

  2 结果

  2.1 实验室CK-MB结果 结果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表1 两组新生儿治疗前后血液CK-MB
比较 (略)

  2.2 NBNA测定结果 均在室温24℃~28℃,光线半暗和安静的房间进行,治疗前后分别进行20项行为神经测定, 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治疗前后NBNA行为测定比较 (略)

  2.3 颅脑CT结果 两组患儿均分别在出生后及治疗1个月后做颅脑CT,根据白质低密度的CT值<18HU为低密度灶。通过2次CT比较,治疗组明显改善25例,改善不明显4例,有1例大脑半球普遍低密度影;对照组明显改善17例,改善不明显11例,有2例大脑半球普遍低密度影,两组头颅CT改善差异有显著性(χ 2 =4.69,P<0.05)。
 
  2.4 临床效果评定 评价临床效果指标: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呼吸均匀,反应好,肌张力正常,皮肤色泽红润5项指标,有3项或超过3项好转者评定为有效;少于2项者评定为无效。结果半月后治疗组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率66.7%(χ 2 =4.73,P<0.05)。
   
  3 讨论

  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称之为缺氧缺血性脑病(HIE),HIE的发病机制较复杂,目前相继提出了能量代谢障碍、微循环障碍、神经递质异常、自由基损伤、兴奋性氨基酸和钙毒性学说。    近年来,国内外发现,新生儿窒息时脐血中β-内啡肽显著增高 [1]  ,β-内啡肽是一种强烈的阿片受体激动剂,对新生儿的呼吸、心血管等系统产生抑制,从而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窒息使缺氧更加加重,阿片肽含量也更加上升,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导致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甚至新生儿死亡。纳洛酮为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可竞争性地阻滞并取代β-内啡肽与受体的结合,抑制其毒性作用,解除内啡肽对呼吸、心血管、交感功能的抑制,使中枢性呼吸衰竭得到改善,心输出量增加,全身血循环好转,使缺氧后的脑灌注压和脑血流量得以改善,减轻再灌注损伤及脑水肿昏迷惊厥等症状,促进缺血神经元恢复 [2]  。
  
  机体缺氧及脑血流量减少时,ATP产生减少,细胞膜钠泵、钙泵功能不足,使钠、钙离子进入细胞内,钠离子造成细胞源性脑水肿,而钙离子不但导致细胞不可逆的损害,还可激活某些受其调节的酶;脑缺氧时可产生大量氧自由基,自由基可促使IL-Iβ的释放,激活血液循环中的中性粒细胞,并使中性粒细胞粘附在缺血组织的微血管内皮形成微小白    色血栓,使微血管栓塞,加重微循环障碍 [3]  。纳洛酮除具有 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作用外,还能有效地抑制中性粒细胞释放大量的超氧阴离子和生物活性因子的释放 [4]  ,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和血小板聚集,调节前列环素和血栓素平衡,恢复Na + -K + -ATP酶功能而解除钙离子超载,还有达到稳定细胞膜保护细胞,防止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全身炎症反应及纠正机体内环境失衡的目的,从而有效地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 [5,6]  。

    综上所述,纳洛酮具有改善缺氧后的脑灌注压和脑血流量,减轻再灌注损伤及脑水肿,促进缺血神经元的恢复,又能有效抑制中性粒细胞释放大量的超氧阴离子和生物活性因子,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和血小板聚集,稳定细胞膜,保护脑细胞,抑制炎症反应和纠正环境失衡,从而降低了围生期的病死率和病残率,本组3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在给予改善通气、控制惊厥、脱水补液等对症的同时,应用纳洛酮静滴,与对照组相比,通过测定患儿血清CK-MB、20项行为神经测定、头颅CT检查,临床效果评定,治疗效果差异有显著性。我们分析认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在治疗中应用纳洛酮静滴治疗,可有效改善脑组织的缺氧缺血状态,减轻缺氧缺血所带来的脑损伤,降低患儿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缩短病程,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电,古航,洪新如,等.新生儿窒息脐血中内源性阿片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中国急救医学,2003,23(9):601-602.
  
  2 张亚京,张爱平,王鑫,等.纳洛酮治疗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观察.临床儿科杂志,2002,20(1):17-18.

  3 赵雪妮,刘秀珉,张昌秋.窒息对新生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IL-Iβ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国急救医学,2002,22(1):8-9.

  4 梁敏,梁宁,白令君.纳洛酮对急性脑损伤患者血浆内皮素.除钙素基因相关肽和氧自由基含量的影响.中国急救医学,2001,21(2):25-26. 

  5 祝益民.儿科急救药物的临床应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11):643-644.
  
  6 杨建道,王少石.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的临床评价.临床急诊杂志,2002,3:208-209.
   
  (收稿日期:2004-05-26) (编辑罗 彬)

  作者单位:212200江苏省扬中市中医院

作者: 张晓晖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