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10期中医中药

儿童外感久咳证治体会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外感为儿童多发病,常可见寒热卫表症状解除后遗留咳嗽不愈,其中有的甚至缠绵反复达数月之久,治疗颇棘手,今就其中某些原因及治法谈谈看法。1初期失于宣解外感初起,邪在肺卫,症见寒热咳嗽,当根据风寒风热而采用相应的解表宣肺方法,因势利导以逐邪外出。对此,虽咳有时日,若仍见咳嗽不爽,胸膈不利,鼻塞声重等,......

点击显示 收起

    外感为儿童多发病,常可见寒热卫表症状解除后遗留咳嗽不愈,其中有的甚至缠绵反复达数月之久,治疗颇棘手,今就其中某些原因及治法谈谈看法。

    1 初期失于宣解

    外感初起,邪在肺卫,症见寒热咳嗽,当根据风寒风热而采用相应的解表宣肺方法,因势利导以逐邪外出。若急于退热,或拘于炎症概念,过早过多地使用诸如芩、栀之类的苦寒沉降之品,可使邪气遏伏,缠绵难解。今市售某些中成药也有此类弊端,应注意辨证应用。对此,虽咳有时日,若仍见咳嗽不爽,胸膈不利,鼻塞声重等,常仍需予辛味宣肺,逐邪外出,可取得较好效果,首推麻黄剂,风寒用三拗汤,风热用麻杏石甘汤加味。 病案举例:患儿,女,8岁,2001年3月15日诊。发热、咽痛、咳嗽20余天,经用先锋霉素、中成药等治疗后热退,今仍咳嗽不畅,痰白稠咯艰,夜咳甚,咽微红,舌淡红,苔薄黄,脉滑。辨证为感受风热,肺失宣肃,久渐蕴生痰热,予轻剂宣肺清热化痰:炙麻黄、杏仁、桔梗、前胡、牛蒡子、生石膏、桑白皮、浙贝、鱼腥草、百部、甘草。3剂咳嗽明显减轻,因便溏去石膏,续服2剂痊愈。

    2 邪客咽喉

    咽为肺之门户,外感邪客咽喉可见喉源性咳嗽。其特点是咽不适,或痛或痒或声嘶,每因咽不适而引起阵发呛咳,其咳浅而近。此病位偏重在咽,专用肺经药效差,当以利咽为主,利肺为辅。风邪偏胜,邪热不著者可参照《喉科秘旨》六味汤(荆芥、防风、薄荷、僵蚕、桔梗、甘草)加味,若热象明显,咽红赤,肿痛剧或喉蛾者,用银翘马勃散或凉膈散化裁。邪客咽喉与邪在肺经虽有深浅病位的不同,但也有密切关联,辨证要掌握得当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病案举例:患儿,男,11岁,2001年5月6日诊。外感发热咽痛后出现咳嗽2周,经用消炎祛痰及中药治疗未见显效,每咽痒引发阵咳,痰少稀白,饮热开水可缓解,咽微红痛,苔薄黄,脉滑,辨证为风热邪客咽喉,风胜则痒,咽微红,苔薄黄为邪热未盛,予疏散风热,利咽宣肺:银花、连翘、桑叶、桔梗、杏仁、前胡、牛蒡子、荆芥、薄荷、僵蚕、蝉蜕、射干、板蓝根、甘草,服4剂后痊愈。

    3 正虚邪恋

    小儿病证易虚易实,肺为娇脏。正虚邪恋常有素体虚弱,主要见脾肺气血不足和治疗不当,诸如宣散太过或重剂祛痰下气等。一般初咳侧重于轻清宣肺,久则兼用清润之剂,而对于体虚邪去大半而咳不止者,还应注意扶正收敛,润肺养肺,以使肺气易于安宁。病案举例:患儿,男,9岁,2002年11月20日诊。患儿素体虚弱,冬春季节常反复感冒,且缠绵难愈,家属颇为烦恼。今感冒发热后咳嗽已月余,时轻时重,偏食体瘦,大便不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略数。为肺卫气虚,脾失健运,邪气留恋不解,宜调补脾肺气血,从本图治,扶正以祛邪:党参、白术、茯苓、杏仁、前胡、半夏、陈皮、当归、桑白皮、紫菀、川贝、五味子、生姜、大枣、炙甘草。连服4剂后基本痊愈,后用小剂六君、玉屏风散化裁巩固疗效。 以上试析儿童久咳不愈的某些常见原因,临床上诸如宣肺利咽,清热化痰,润肺顺气,收敛扶正等法常根据辨证综合应用,以提高疗效,另如饮食宜忌,起居调摄应予注意。

    (收稿日期:2004-04-21) (编辑罗 彬)

    作者单位:362000福建省泉州一院中医科 

作者: 王邦彦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