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10期中医中药

肺结核盗汗治验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肺结核盗汗是结核病中毒症状之一,中医认为乃“痨虫”耗夺肺阴致肺阴虚损、阴虚火旺、阴液不能敛藏所致,治疗多以滋阴降火为主。但因体质强弱、病程长短及兼症的不同,则非滋阴降火一法所能取效。本文例举了阴虚火旺盗汗、气血两虚盗汗、气阴两虚、脾虚湿阻盗汗、湿热郁蒸盗汗四则验案,以证治疗肺结核盗汗不能......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肺结核盗汗是结核病中毒症状之一,中医认为乃“痨虫”耗夺肺阴致肺阴虚损、阴虚火旺、阴液不能敛藏所致,治疗多以滋阴降火为主。但因体质强弱、病程长短及兼症的不同,则非滋阴降火一法所能取效。本文例举了阴虚火旺盗汗、气血两虚盗汗、气阴两虚、脾虚湿阻盗汗、湿热郁蒸盗汗四则验案,以证治疗肺结核盗汗不能囿于滋阴降火一法,应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方能提高疗效。

  关键词 肺结核 盗汗 中医药疗法 辨证施治

  肺结核俗称“痨病”,中医称“肺痨”,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盗汗是结核病中毒症状之一,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肺结核的早期以及体质虚弱的慢性肺结核病人。治疗多以滋阴泻火、固表敛汗为法,但亦有其他原因引起者,则非滋阴泻火所能取效,需区别寒热虚实,辨证施治,始能中病。现将治验四则介绍如下。

  1 阴虚火旺盗汗

  患者,女,32岁。患肺结核1年,2002年11月12日因咯血住入我院。经抗痨、止血、对症治疗后咯血止,但盗汗不止,11月28日请中医诊治。诊见午后潮热,入睡后汗湿衣衫,手足心热、干咳无痰,口咽干燥、形体消瘦,舌红苔薄,脉细数。证属阴虚火旺,治以滋阴降火敛汗。药用当归、乌梅各12g,生地、熟地各15g,黄连6g,黄柏、黄芩、桑叶、五味子各10g,黄芪、龙骨、牡蛎、太子参各30g,甘草6g。服药3剂盗汗明显减少,继服3剂盗汗止。 按:患者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干咳无痰,口咽干燥,形瘦,舌红,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征,因虚火盛,阴液不能敛藏而盗汗不止。《景岳全书》云:“盗汗属虚阴、阴虚者阳必凑之,故阳蒸阴分则血热,血热则液泄而为盗汗也,治宜清火补阴。”故用黄连、黄柏、黄芩泻火,生地、熟地滋阴,太子参、当归益气养血,黄芪、龙骨、牡蛎、五味子、乌梅固表敛汗,桑叶、甘草疏风清热,共奏滋阴降火、固表敛汗之功。

  2 气血两虚盗汗

  患者,男,17岁。患肺结核3年,2002年9月5日咯血不止,在当地医院治疗不愈,于9月21日转入我院。患者月余来咯血不止,每天咯血50~100ml,10月8日请中医会诊,诊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神疲纳呆,面色无华,舌嫩红边有齿痕,苔薄,脉芤。证属气血两虚、肺虚损络,治宜益气养阴补血,摄血止血。药用百合、百部、山茱萸、白及各15g,三七5g(冲服),沙参、太子参、旱莲草、仙鹤草、白茅根、龙骨、牡蛎各30g,生地20g,丹皮、阿胶(烊化)各10g。服药3剂咯血减少,守方继服6剂咯血止。仍盗汗、神疲、纳呆,上方减旱莲草、仙鹤草、白茅根、丹皮,加黄芪、浮小麦各30g,黄精15g,山药、熟地各20g增强益气养血、固表敛汗之功。服药6剂后盗汗止,食欲、精神好转。    按:患者因长期咯血,出血过多,气血虚损,故见潮热盗汗、神疲、面色无华、舌嫩红,脉芤等症,肺络伤损、气虚不能摄血则咯血不止。药用太子参、沙参、阿胶、百合益气养阴补血,山茱萸、百部、龙骨、牡蛎敛肺镇静止咳,生地、丹皮、三七、旱莲草、仙鹤草凉血活血止血,其中山茱萸、三七、龙骨、牡蛎乃张锡纯所创补络补管汤,用治咯血不止者疗效显 著,故服药9剂则咯血止。血止后重在益气养血、固表敛汗,因此减去凉血止血药加用黄芪、熟地、黄精、山药、浮小麦增强益气养血、固表敛汗之功,使气血渐复而盗汗止。

  3 气阴两虚、脾虚湿阻盗汗

  患者,男,19岁。患肺结核1年半,于2002年9月20日因肺结核伴液气胸住入我院。2002年11月5日要求中医诊治。症见潮热盗汗、胸闷腹胀、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咳嗽喘息、动则喘累,舌红苔白厚腻,脉濡数。证属气阴两虚、脾虚湿阻、气机升降失常,治宜益气养阴、和中化温、宣通气机。药用泡参20g、玄参、麦冬、茯苓各15g,白术、黄芩各12g、木香、藿香、佩兰、陈皮、竹茹、石菖蒲各12g、半夏9g、甘草3g、川贝母6g(冲服)。服药3剂盗汗减少、腹胀、咳嗽减轻,继服3剂盗汗止,食欲改善,诸症好转。 按:肺结核久病不愈,气阴亏虚,又发液气胸则气阴更虚,累及脾胃、脾虚失运,水湿内生,阻遏气机,气机升降失常津液补泻而为盗汗,水湿阻遏于内则胸闷、腹胀、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咳嗽喘息、苔白厚腻。故用泡参、白术、茯苓、玄参、麦冬健脾益气养阴;川贝母、百部、半夏化痰止咳;黄芩、竹茹清泻郁热;木香、藿香、佩兰、陈皮、石菖蒲理气化湿和中,疏利气机,令水湿化,气机利,盗汗得止,诸症好转。

  4 湿热郁蒸盗汗

  患者,女,30岁。患者因咳嗽、咯血于2002年9月20日来我院诊断为肺结核住院治疗。9月26日因肝功异常,请中医诊治。诊见潮热盗汗、寐则汗湿衣被,胸闷恶心,不思饮食,咳嗽咯痰不爽,口干,舌红苔焦黄少津,脉弦细数。肝功:谷丙转氨酶(ALT)82IU/L,谷草转氨酶(AST)86IU/L。证属药毒伤肝、肝失疏泄,湿热郁蒸,治以疏肝理气、清热利湿,药用郁金、赤芍、黄芩、五味子各12g,金钱草、茵陈、沙参、白花蛇舌草、垂盆草、黄芩各30g,百部15g,白蔻、甘草各6g。服药3剂盗汗减少,胸闷恶心减、食欲改善,焦黄苔转为白苔,守方继服6剂盗汗止,肝功恢复正常。按:患者因服抗痨药后,药毒伤肝,肝失疏泄,湿热内蕴,湿热相搏,迫津外泄而致盗汗,湿热内蕴,气机不利则胸闷恶心,不思饮食,口干,苔焦黄少津。药用郁金、赤芍、白藿行气疏肝、化湿和中,黄芩、五味子、百部清热敛汗止咳,沙参、黄芪养阴益气固表,金钱草、茵陈、白花蛇舌草、垂盆草清热利湿,使湿热清,肝气疏泄复常则盗汗止,肝功恢复。

  5 体会

  入睡时汗出,醒后汗止是谓盗汗,《景岳全书》曰:“汗出一证,有自汗者,有盗汗者……盗汗者,寐中通身汗出,觉来渐收。”盗汗的原因甚多,但肺结核盗汗则阴虚多见,乃因“痨虫”耗夺肺阴致肺阴虚损,阴虚则火旺,以致虚火旺盛阴液不能敛藏而盗汗频作。正如《医学正传》云:“盗汗者,寐中通身如浴,觉来方知,属阴虚,营血之所主……盗汗宜滋阴降火。”因此,治疗肺结核盗汗滋阴降火乃其常法。然而由于体质强弱、病程长短及兼症不同,临床证候各异,如案1以阴虚火旺为主,故以当归六黄汤加味滋阴泻火,固表止汗取效。案2因失血过多致气血(阴)亏虚,血不止则气血更虚,故先益气养血,摄血止血,血止后则重在益气养    血,令气血复常则盗汗自止。案3因久病气阴虚损,累及脾 土,脾虚失运,水湿内生,气机受阻,津液不能正常输布,外泄而为盗汗,内困脾胃而见湿阻中焦之症,故以健脾益气,理气化湿,疏理气机而收效。案4乃药毒伤肝,肝失疏泄,湿热内蕴,湿热相搏逼津外泄,以疏肝理气,清利湿热,使湿热清,肝气疏泄复常而获效。可见治肺结核盗汗不能囿于滋阴泻火一法,而应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不可执一废众。

  (收稿日期:2004-02-02) (编辑罗 彬)

  作者单位:400036重庆市胸科医院

作者: 文仲书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