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10期中医中药

利胆排石饮治疗胆系疾病56例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急慢性胆囊炎和胆结石是胆道系统的常见多发疾病,随着造影、超声、核磁等先进诊断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其诊断并非难事,确诊率明显提高,并为临床治疗与观察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报告56例中药治疗总结,皆B超确诊后,采用中医辨证论治。2诊断根据现代医疗诊断标准及胃肠病学诊断标准选择病例。2治疗方法2。...

点击显示 收起

  急慢性胆囊炎和胆结石是胆道系统的常见多发疾病,随着造影、超声、核磁等先进诊断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其诊断并非难事,确诊率明显提高,并为临床治疗与观察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报告56例中药治疗总结,皆B超确诊后,采用中医辨证论治。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门诊1995~1998年诊治的病例。病程7年以上的13例,5年以下的19例,1年15例,1~6个月9例;其中男21例,女35例,年龄20~76岁,平均45岁。56例中患胆结石13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24例,急性胆囊炎12例,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5例,胆结石术后2例。

    1.2 诊断 根据现代医疗诊断标准及胃肠病学诊断标准选择病例。

    1.3 中医辨证分型 按照中医急症大全分型标准,辨证分为五型,即气滞型、血瘀型、湿热型、脾虚型、脓毒型。

  2 治疗方法

    2.1 自拟利胆排石饮药物组成:金钱草40~60g、海金沙30g、郁金15g、鸡内金15g、枳壳10g、柴胡10g、白芍12g、香橼10g、胡黄连10g、白术10g、怀牛膝15g。

    2.2 加减 脾虚证型中云苓、山药化湿健脾;气滞为主可加香附、佛手以增强行气止痛之效;血瘀较著,可加川芎、丹参增强活血化瘀之力;脓毒型较甚,当用大剂量生黄芪、生薏米、茵陈之属,以增清热解毒之功。本组病人治疗最短2周有效,最长3个月见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治愈为症状全部消失,B超诊断全部正常。显效为症状基本消失,B超明显改善。有效为症状及大部分体征消失,B超有一定改善。无效为症状及体征消失不明显,B超检查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 治愈40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8%,详见表1。

  4 病案举例

    患者,男,45岁,1998年6月5日就诊。因右胁胀痛,痛彻肩背,口苦呃逆,纳差加重半月余,B超及胆囊造影确诊为“多发性胆囊结石”。B超提示,胆囊内可见约10mm×24mm强光团。后伴有声影,光团结构比较疏松,似为数个大小不等结石汇集在一起所致。中医辨证:湿热内蕴,久酿成石。立法:清肝利胆、化石止痛。药用利胆排石饮,金钱草加至230g,日服1剂,分2次服。1周后即排出黄豆大结石4块,4周后即排出结石12块,诸证大减,纳差好转,患者兴奋,坚持服药74剂,先后排石184块,同年12月6日B超报告:胆囊光团消失,胆囊收缩功能良好,诸证消失,遂告痊 愈。本例胆囊结石,虽然见结石较大似难排出,但B超提示其结构疏松,疑是多个结石汇集在一起所致,投以清肝利胆、化石排石重剂庶可见功。方中用重剂金钱草以清肝利胆化湿热,化石排石为主药,该药须用量230g以上排石效果最佳。配伍其他诸药,药证相符,守法守方,略有变通,服药70余剂,共排大小结石184块,临床多年,实属罕见。

  5 疗效分析

    胆为“中清之府”,内藏清净之液,亦即胆汁。胆汁味苦,色绿黄,由肝之精气所化生,汇集于胆,泄于小肠,以助饮食之消化,是脾胃运化功能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胆汁的化生与排泄,由肝的疏泄功能控制和调节。一旦出现情志不遂,寒热不适,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等,则气血瘀结、胆汁疏泄不利,或瘀滞或为炎症或久酿成石。

    方中金钱草甘淡性平,能利水通淋,除湿退黄,具有利胆排石的作用。临床用金钱草煎剂缓解胆结石而引起的疼痛、消除黄疸,与疏通肝胆,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有关。临床观察发现,用重剂排石效果极佳,一般用量可达210~300g,故为君药。柴胡、郁金、枳壳、香橼四药相合,重在理气疏肝,通畅气机。郁金既有疏肝解郁之职,又有活血化瘀之能,故有“气病血药”之称;海金沙清肝利胆之要药;鸡内金、胡黄连则消导化石、通腑导滞、通则不痛;白芍缓急止痛,解除痰症有利排石;白术健脾除湿,增加胃肠蠕动;怀牛膝活血止痛,有解痞的作用。以上药共为臣药协助君药发挥最佳疗效。

  (收稿日期:2003-07-23) (编辑一 坤)


  作者单位:102300北京门头沟区中医医院

作者: 王京奇 李清峰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