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10期中医中药

化瘀通络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78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痛风病是嘌呤代谢障碍所引起的关节炎症。笔者近5年来收集完整病历78例,应用化瘀通络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2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06-28颁布的痛风病的诊断标准第31页。...

点击显示 收起

  痛风病是嘌呤代谢障碍所引起的关节炎症。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嘌呤、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大量摄入,发病率逐年增高。笔者近5年来收集完整病历78例,应用化瘀通络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门诊接诊病例资料完整者78例,其中男76例,女2例,40岁以下8例,41~60岁37例,60岁以上33例。其中最大年龄82岁,最小26岁;初次发病12例,慢性期急性发作病人66例。病程最长为26年,最短为1周。1.2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06-28颁布的痛风病的诊断标准第31页。

    1.3 诊断要点 血尿酸测定在420μmol/L以上,急性期有痛风性关节炎,以趾、指关节红、肿、热、痛等表现为主。慢性期有关节畸形、痛风石、肾功能损害等临床表现,且反复发作。

    2 治疗方法

    自拟化瘀通络汤,具有化瘀、消肿、通络、利湿、化痰、止痛之功效。

    基本方:丹参20g、川芎12g、桃仁15g、透骨草15g、天仙藤15g、徐长卿15g、威灵仙15g、秦艽15g、独活12g、防己12g、蚕砂12g。加减:痰浊阻滞加法半夏、苍术,肝肾阴虚加生地、山茱萸。本方可供局部病变部位熏洗,以增强疗效,缩短病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局部红、肿、热、痛消失,活动自如。显效: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好转,活动明显改善。有效:局部红、肿、
热、痛好转,痛疼减轻,活动改善。无效:局部红、肿、热、痛,活动受限未见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 临床痊愈23例,占29.5%;显效:46例,占59.0%;有效:7例,占8.9%;无效:2例,占2.6%。总有效率为97.4%。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67岁,2000年10月初诊。患者于1980年6月发病,左足第一跖关节突发红、肿、热、痛,初起间隔1年左右发病1次,继后3~5个月发作1次,在某市医院检查血尿酸511μmol/L,诊断为痛风病,服秋水仙碱尚能控制症状,但每次服药后出现呕吐、腹泻等反应,难以忍受,遂来本院要求中药治疗。来院时左足趾关节、足背明显红、肿、热、痛,足不能着地,左足第一跖趾关节变形,屈伸不利,按之稍硬,筋脉拘急,病灶周围有瘰硬结,皮色发红紫暗,局部肿胀刺痛,舌质紫暗、苔腻、脉沉弦、血尿酸539μmol/L,急服化瘀通络汤,每日1剂。局部用化瘀通络汤煎水熏洗、每日2次,连服7剂,熏洗1周,局部红、肿、热、痛消失,活动自如,血尿酸360μmol/L,继服上方15剂以巩固其效,随访3年,未见复发。

    5 讨论

  痛风病是嘌呤代谢紊乱,引起体内血尿酸浓度升高所致。本病在中医学中属风湿痹痛范畴。由于人体肌表经络被病邪闭阻,外感风邪,侵袭经络,气血不能畅通,而引起关节红、肿、热、痛。本病日久不愈,反复发作,使瘀血凝滞,络道阻塞,痛风结石沉积,常可出现关节肿大变形,顽固疼痛,是因为久病入络,气血不畅,瘀血凝滞所致,故治疗重在化瘀通络。笔者自拟化瘀通络汤,应用丹参、川芎、桃仁,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威灵仙、天仙藤、徐长卿,利湿、消肿、活血通络;透骨草、海风藤,舒筋活血,消肿止痛;防己、独活,利水除湿,行痹止痛;秦艽、蚕砂,除湿清热、活血通经。诸药合 用,使气血经络畅通,瘀血凝滞消散,可迅速消除关节红、肿、热、痛具有较好的降低血尿酸浓度,溶解痛风石的作用。痛风病与代谢有关,故在正确治疗过程中,尚应注意饮食起居,忌酒、忌食含嘌呤高的食物,以免引起血尿酸增高,使病情反复发作。

  (收稿日期:2004-06-04) (编辑海 天)


  作者单位:442012湖北省十堰市中医院

作者: 吴遂德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