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10期经验交流

大肠癌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化学物质对人体的伤害以及医疗诊断技术的提高,恶性肿瘤发病率有所增加,大肠癌也为胃肠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上升至第四位,居胃肠道肿瘤中的第一位,并且其增加的速度位居第一,直接威胁着人类健康。因而大肠癌的诊断尤其早期的诊断更为重要,它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存率,现将84例大肠癌的临......

点击显示 收起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化学物质对人体的伤害以及医疗诊断技术的提高,恶性肿瘤发病率有所增加,大肠癌也为胃肠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上升至第四位,居胃肠道肿瘤中的第一位,并且其增加的速度位居第一,直接威胁着人类健康。因而大肠癌的诊断尤其早期的诊断更为重要,它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存率,现将84例大肠癌的临床表现及检查手段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观察对象 年龄31~87岁,50岁以上组62例,50岁以下组22例。年龄大发病率高,这与老年人免疫力下降、有潜在的慢性肠道疾病和社会老龄化程度有关。
  
  1.2 临床表现 患者大多表现为大便习惯、性状的改变,腹部异常的症状和体征,并且这些随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加重更趋典型。其中腹痛74例(88%),腹部肿块52例(62%),大便次数增加47例(56%),贫血40例(48%),大便带血23例(27%),大便变细21例(25%),肠梗阻11例(13%),肝肿大8例(10%),伴腹水4例(5%),腹穿孔2例(2%),腹腔内出血1例(1%)。
   
  1.3 辅助检查 大便隐血试验阳性73例(87%),癌胚抗原(CEA)升高72例86%),CA724升高59例(70%),CA242升高54例(64%),血尿2例(2%)。病理切片结果:病变部位以直肠为首位,乙状结肠次之,二者总数占大肠癌的76%,癌肿类型:管状腺瘤60例(71%),乳头状腺癌16例(19%),粘液腺癌5例(6%)。
   
  2 讨论

  大肠癌的发病增速已被广大临床医生密切观察,尤其近二、三十年发病率升高明显,占全部癌肿死亡原因的第二位。肠癌的发生与饮食结构有密切关系,经常食用高脂肪食物可以增加肠腔内中性胆固醇浓度,其降解产物导致肠上皮增生加速、细胞膜改变、前列腺素合成从而致癌肿的发生。常食少纤维食物也可使大便次数减少因而增加了粪便内致癌物质的蓄积,已有报道动物脂肪中含量高的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越多,则结肠癌发病率相应增加,而不饱和脂肪酸有可能起到抗结肠癌的发生。因而理想的是脂肪含量占总热者的30%以下的多纤维食物以及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逐渐增加的食用添加剂、染料、污染蔬菜的农药等的摄入均可影响肠癌的发生,在预防大肠癌的措施   中对于腺瘤及结肠息肉尤其是多发息肉的早期切除是十分重要的,大肠腺瘤癌变率与腺上皮不典型增生程度、腺瘤体积及润肠管壁的深度与面积均有密切关系,腺瘤越大,不典型增生程度越重则癌变率越高,瘤体直径超过2cm的腺瘤癌变率超过40%。笔者认为不典型增生很可能为腺瘤癌变的一个必然过程。由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癌肿发生率大大高于一般人群,因而对此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大肠癌的诊断除临床经验不断积累外,随科学的发展其诊断手段也相应增加。目前可通过纤维结肠镜、钡剂灌肠造影摄片等予以检查。以直接观察并可活检定性,其中以结肠镜为首选。为了更清楚仔细地观察早期粘膜病变,目前陆续发明了更先进的纤维肠镜,对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如:超声内镜、放大内镜、磁共振内镜、CT结肠镜等,不同类型的内镜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殊功能。熟练地掌握早期大肠癌的病理学特征也是十分重要的。遗传也是癌肿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现有一系列可供诊断参数的与大肠癌有关的生物标志物及有关基因分析,如APC基因等,但至今这些对大肠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还欠理想,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在先进技术应用的同时,最原始最便捷的肛门指检仍为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尤其对直肠癌及会阴盆腔扩散的诊断是必不可少的步骤。笔者认为对于慢性腹泻的患者均应常规做肛门指检是可取的。简易的大便隐血试验也应列入检查常规,往往可通过隐血试验阳性来追踪到大肠癌的存在,这在临床上是不少见的。而新近的免疫化学检测大便中血红蛋白可能更具有特异性。钡剂灌肠造影摄片对于大肠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但对于早期患者可能缺乏相应的有力征象。根据临床症状、体检,抓住有价值的征象。在此要提及的是临床症状与癌肿的部位有关。对于病灶影响邻近器官而出现的症状也应重视,如血尿等。对于老年人不可解释的缺铁性贫血,必须要查明胃肠道癌肿的存在与否。一旦癌瘤已转移,那临床症状将变得更为复杂。选择有效的辅助检查,对早期大肠癌的诊断,减少癌肿的转移,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是十分有益的。

  参考文献
    
  1 Sarvastavas,Verma M,Henson DE.Biomarkers for early detection of colon c
ancer.Clin Cancer Res,2001,7:1118-1126.
  
  2 夏玉亭.大肠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20-23.
  
  3 沈俊,莫善兢.早期大肠癌研究.国外医学,1991,11(4):216-218. 

  (收稿日期:2004-05-24) (编辑黄 杰)

  作者单位:200040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

           200025上海市淮海中路地段医院

作者: 孟国威 冯 丽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