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11期中医中药

中风偏瘫康复治疗的几个问题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偏瘫是中风病的主要症状,它给患者本人及家庭、社会带来很大的痛苦和负担。偏瘫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类,其中康复手段是重要措施之一,但在临床实施中有一些问题往往被忽视。1康复治疗的时机中风后康复治疗在什么时候实施,在临床上很重要,它关系到疾病的预后和病人生活质量。一般发病后往往重视......

点击显示 收起

   偏瘫是中风病的主要症状,它给患者本人及家庭、社会带来很大的痛苦和负担。偏瘫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类,其中康复手段是重要措施之一,但在临床实施中有一些问题往往被忽视。下面就笔者的认识阐明如下,如有不当之处,望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1 康复治疗的时机
   
  中风后康复治疗在什么时候实施,在临床上很重要,它关系到疾病的预后和病人生活质量。一般发病后往往重视的是药物治疗,而忽视了康复治疗,待病情平稳,一些不良情况形成了,再介入康复手段往往是事倍功半,所以石学敏院士很早就提出了针灸治疗在中风后立即参与治疗之说,并收到了很好的疗效。除针灸外,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也应在病情平稳后的48h即开始,包括良肢位的设计、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良肢位设计:对发病初期卧床病人,应设计正确的体位,防止肩关节半脱位及足内翻等。患侧上肢肩关节用枕垫垫平,上肢尽可能伸直,掌心向上。下肢膝关节外侧垫起约10cm高,足底部用物体顶住,使足踝与小腿尽可能呈90°。关节活动度,每个关节每天活动3~5次,每次3~5min,除肩关节以90°角为度,其他关节都可活动到全方位。综上所述,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对中风偏瘫大有好处,它可以减轻并发症的发生,为以后的康复训练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结论是:治疗的同时,康复就要介入。

  2 康复功能的评定
     
  现今临床对中风偏瘫的评定,多以肌力来证明某种治疗方法的好坏,但临床上往往是有肌力而无功能,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所以康复功能评定:急性期以肌力评定为基础,康复期应以运动的质量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准。康复训练应注意:(1)保持关节的活动度。如前所述,除肩关节以90°为度外,其他所有关节均活动到全方位。(2)痉挛期应注意拮抗肌的肌力训练,避免加重痉挛的因素。如早期卧床总是保持一种不正确的卧姿等因素。(3)在训练康复中,注意良姿肢位训练。如在行走训练时,不要片面追求行走速度,步伐尽可能走稳,脚放平。

  3 重视中医康复方法应用
   
  中医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的方法颇多,其主要方法:(1)中药内服:以健脾补气,养血柔肝,通经活络为主要治疗原则。(2)针灸疗法:现临床方法颇多,可达几十种针法,归纳起来以头针和体针运用最多。笔者个人多采用体针,且以阴经、阳经穴同取,以达阴阳平衡之意。(3)按摩方法:按摩是中医康复重要手段,它通过手法的刺激可以实现功能的重组和再塑。(4)中药熏洗:是中医外治方法,通过疏通经络,活血散瘀以达缓解痉挛、促进康复的作用。我科曾用中药外洗消除中风后的水肿症状,起到了很好疗效。以上是中医康复的几种方法,但必须强调的是,中医方法必须是建立在中医的辨证基础上,且不可千篇一律。最好是根据个人情况设计康复训练方案。
   
  总之,康复疗法在中风治疗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在过去往往忽视功能恢复,故康复医学发展较慢。通过康复治疗,提高运动功能水平,现已被人们认识,中医在此大有作为,但系统性较差,故还需广大医务工作者共同努力完成。

  (收稿日期:2004-06-07)

  作者单位:300193天津中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编辑罗 彬)

作者: 张晓彤强宝全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