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12期临床医学

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92例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消化道异物是指误吞或故意吞入消化道的各种物体,既不能被消化,又不能及时通过幽门,以前多需外科手术治疗。近年随着内镜技术的日益进步,经内镜取异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对于消化道异物应及时诊断,尽早治疗,以避免发生出血、穿孔[1]。我们从1994至今采用GIF-XQ10、GIF-XQ20纤维胃镜,EVIS-XQ230、EVIS-XQ2......

点击显示 收起

   消化道异物是指误吞或故意吞入消化道的各种物体,既不能被消化,又不能及时通过幽门,以前多需外科手术治疗。近年随着内镜技术的日益进步,经内镜取异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对于消化道异物应及时诊断,尽早治疗,以避免发生出血、穿孔 [1]  。我们从1994至今采用GIF-XQ10、GIF-XQ20纤维胃镜,EVIS-XQ230、EVIS-XQ240、GIF-V70电子胃镜、TJF-240电子十二指肠镜及不同治疗器械成功地为92例患者取出各种异物103件,成功率为99%。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92例,男58例,女34例,年龄为2~82岁,其中12岁以下儿童有23例。异物种类有:牙刷、竹筷、鞋底钢板、铁钉、硬币、戒指、瓶盖、骨刺、骨头、缝衣针、钥匙、指甲剪、打火机、假牙、胃石、食团、蛔虫等20余种。
   
  1.2 治疗方法 对吞入金属性异物的患者应做胸透或摄胸部正侧位胸片、腹部平片,以确定异物的位置、性质、大小、形状以及有无穿孔。术前空腹6~12h,术前肌注溴化东莨菪碱20mg,口服2%利多卡因胶浆10ml。儿童、精神失常、精神过于紧张的患者,异物直径>2.5cm,异物发生嵌顿,异物锐利者,可用静脉麻醉。先用静脉注射α羟基丁酸钠40~60mg/kg,5~10min后再肌注氯胺酮2~3mg/kg,全麻可维持1h。对于食管和胃的异物可使用各种胃镜,但以前视镜较为方便,十二指肠降部异物以采用十二指肠镜为宜。最好选用外径较粗的内镜,以便防止异物损伤食管黏膜。根据异物的形状、性质和大小选择不同的钳取器械,常用的器械有:活检钳、圈套器、三爪钳、鼠齿钳、鳄嘴钳、取石网篮、机械碎石器等。
   
  2 结果

  本组92例患者中,顺利取出异物者91例,失败1例,成功率为99%。1例胃石在十二指肠球部的女性患者,因胃石巨大、过硬,无法通过幽门而放弃内镜下治疗,改为外科手术治疗。全部病例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详细观察异物的形态、所在位置与管腔的相位关系;从内镜活检孔道插入相应的钳取器械,选择钳取异物的部位,尽量使能引起损伤的一端或一侧远离钳取部位;尽可能调整异物,使其长轴与管、腔平行后钳取;对短轴在2.5cm以 上的异物可先粉碎,然后再行取出术;钳住异物,先提拉一段距离,然后再拉紧钳取器,随内镜一起退出体外。对于硬币、玻璃球、瓶盖、纽扣等球状异物或扁平状异物,可选用取石网篮及鼠齿钳,将异物套入网内收紧网篮取出。对于牙刷、铁钉、竹筷等长形异物可选用套圈器或三爪、五爪型钳套住或抓住异物较钝的一端,尽量设法使异物与内镜及管腔平行,便于异物顺利通过贲门、食管,避免异物将管腔黏膜损伤。对于已刺入黏膜内的针状异物如缝衣针、大头针,可选择鼠齿钳,将异物钝的一端用钳夹紧后随内镜慢慢地将异物取出。对于钥匙、指甲剪、打火机等不规则形异物可选择取石网篮或圈套器将其取出。对于胃石可先选用套圈器套住并收紧网篮,将胃石套住取出体外,如有碎开的胃石,可将胃石碎成小块以便通过幽门自行排出。对于巨大、过硬胃石,可先向胃石多点注射5%碳酸氢钠,每点2ml,3天后再行上述方法取出。也可用机械碎石器将其粉碎。对于蛔虫可选用圈套器或鼠齿钳将其取出。对于由食管癌狭窄、吻合口狭窄及其它良性狭窄而引起的食团阻塞,可选用活检钳或鼠齿钳将食物分次推送过狭窄处。对于大团肉质食物无法送过狭窄处者,可用圈套器或鼠齿钳圈住并取出。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金属、过硬、过大及锋利异物在通过贲门及食管的3个狭窄处时,应等其在开放时迅速顺势取出,动作要轻、快,避免损伤管腔黏膜。
   
  及早就医以明确异物的位置及其对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的损伤,尽可能以微创方式取出。如延误时间太长,可造成食管或胃壁脓肿、穿孔。因此,及早就医至关重要。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正确的器械选择,是取出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沈志祥.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115.

  (收稿日期:2004-10-23)

  (编辑小 卫) 

  作者单位:442000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消化内科 

作者: 屠新华 吴清明 毛明芝 王强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