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12期中医中药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儿童多动综合征42例临床报告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笔者运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治疗组42例,男30例,女12例。2治疗方法中药内服方:柏子仁、合欢皮、炙百合、益智仁、当归、熟地、首乌、丹参、栀子、山茱萸、石菖蒲、枸杞子、生龙牡、朱砂等。中药外用:五倍子、五味子、石菖蒲、黄连、麻黄各3份,肉桂1份。...

点击显示 收起

  小儿多动综合征多见于学龄儿童,系影响儿童健康和学习的主要疾病之一,中医儿科古籍无此病名,西医对此尚无满意的疗效。笔者运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2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男30例,女12例;年龄最大13岁,最小4岁,平均(7.9±2.6)岁;病程6个月~1年13例,1~2年17例,2~3年10例,>3年2例;智力发育正常39例,智力发育稍差3例。对照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最大14岁,最小4岁,平均(7.6±2.4)岁;病程6个月~1年12例,1~2年16例,2~3年9例,>3年3例;智力发育正常38例,智力发育稍差2例。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中药内服方:柏子仁、合欢皮、炙百合、益智仁、当归、熟地、首乌、丹参、栀子、山茱萸、石菖蒲、枸杞子、生龙牡、朱砂等。剂量根据年龄大小适当变化,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中药外用:五倍子、五味子、石菖蒲、黄连、麻黄各3份,肉桂1份。将上药研末醋调糊状在心俞、肾俞穴敷贴,每2日交换对侧1次。治疗组选用内服外用结合的方法,对照组只选用内服法,两组均设20天为一疗程,治疗2~3个疗程观察结果。治疗期间无特殊情况不加用其它药物,未按要求用药者不纳入观察对象。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按中华全国中医学会首届儿童多动症专题学术讨论会制定的诊断标准。本组病例均有记忆力不佳,自控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睡眠多梦,手足多动,坐立不安,性格急躁,冲动任性,常而发火,易患感冒,或烦热口疮、舌稍红。显效:多动和注意力集中等显著改善,DSM-III-R行为评分降低>30%,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有效:主要症状有所改善,行为评分降低20%,上课偶有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冲动,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经督促尚能完成;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行为评分无明显降低。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34例(80.95%),有效8例(19.05%),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21例(52.50%),有效10例(25.00%),无效9例(22.50%),有效率7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 软神经征改善情况 治疗组42例,翻手试验阳性者,治疗前为38例,治疗后2例;对照组40例,治疗前36例,治疗后8例;两组相对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2.4 脑电图改善情况 治疗组治疗前24例异常,多见慢波变化,治疗后1例异常;对照组治疗前20例异常,多发慢波,治疗后5例异常。两组相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2.5 临床表现分析 睡眠与饮食:每晚醒1~2次,10min内又能入睡,饮食速度较治疗前快1/3以上为显效;每夜醒3~4次,20min内又能入睡,饮食速度快1/4以上,饭量多1/4以上为有效;治疗后未见明显疗效为无效。治疗组42例,显效33例,好转8例,无效1例。对照组40例,显效24例,好转11例,无效5例。注意力不集中:讲一个长4min的故事,根据故事提8个简答题,能回答对6个以上为显效;能回答4个以上为有效;答对<4个为无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12例;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多动:能连续静坐5min,简单加减法差错在10%以内为显效;能连续静坐3min以上,简单加减法差错在20%以内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治疗组显效27例,有效14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根据以上观察表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7岁,2001年10月6日初诊。患者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慕名求医,追问病史,4岁时即有多动表现,近年来逐渐加重,常因多动,头、手、足多处曾受伤,上课时思想不集中,好做小动作,甚至室外走动。刻下表现:患儿易动,形体瘦弱,但神情甚旺,寐则易醒,纳少,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方用柏子仁、合欢皮、石菖蒲、首乌、郁金、丹参、山茱萸、枸杞子、当归、紫石英、黄连各5g,生龙牡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朱砂1.5g每晚睡前冲服。外用五倍子、石菖蒲、黄连、麻黄各30g,肉桂10g,共研末醋调敷贴一侧心俞、肾俞穴,每2日换药1次交换对侧穴。连用1个月后效显,2个月后症除病愈,能按时坐课堂听讲,多动收敛,成绩较前进步。

    4 讨论

  儿童多动综合征属祖国医学“躁动”、“类狂”范畴,其发病因素与先天禀赋不足及后天阴阳平衡失调有关。临床观 察认为:内服方具有镇心安神,平肝定惊,填精益肾的功能;外敷药通过腧穴—经络—脏腑途经发挥疏通经珞,调整心肝肾,达到镇心而安魄魂,益精血而补肝肾的作用。内外合用更加强了临床效果,使心养神宁,魄敛惊定,肝肾得滋,阴阳得调,故收到良好效果,其作用机理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单位:233500安徽省蒙城县中医院 

  (收稿日期:2004-11-27) (编辑建 伟) 

作者: 马建海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