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12期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病毒性角膜炎是眼科临床常见的疾病,笔者从1998年以来,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102例114只眼,收效良好,报告如下。2治疗方法1。2西药治疗病毒唑眼水常规滴眼,必要时应用抗生素,阿托品酌情散瞳。2治疗结果114只眼中治愈82只眼,占71。...

点击显示 收起

     病毒性角膜炎是眼科临床常见的疾病,笔者从1998年以来,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102例114只眼,收效良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2例中,男72例,女30例,年龄最小9个月,最大72岁;以青壮年患病为多。初发76只眼,复发的38只眼;就诊天数最短2天,最长3个月。上皮型48只眼,浅基质型40只眼,深基质型伴有虹膜炎者26只眼。
    
  1.2 治疗方法
   
  1.2.1 中医辨证施治 (1)风热偏盛型:症见患眼混赤,羞明流泪疼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角膜浸润呈树枝状或地图状。治以疏风清热,退翳明目。方用连翘散加减:连翘15g,黄芩10g,川羌10g,双花30g,荆芥10g,薄荷6g,蝉蜕10g,决明子10g,甘草6g。(2)肝火上炎型:患眼疼痛较重,伴头疼或眼眶疼,口苦咽干,脉弦数,苔黄。角膜水肿,病变处溃烂,或伴有虹膜炎,治以清肝泻火、解毒退翳。以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2g,栀子12g,黄芩10g,柴胡10g,菊花10g,秦皮10g,甘草6g。(3)肝血亏虚型:患眼红赤不甚,疼痛羞明较轻,干涩不舒,或伴身倦乏力。舌质淡,苔少,脉沉细,角膜病变日久不愈。治以补肝益肾,养血退翳。方用补肝汤加减:川芎10g,熟地10g,白芍10g,当归10g,元参10g,石斛10g,谷精草10g,木贼10g,防风6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
   
  1.2.2 西药治疗 病毒唑眼水常规滴眼,必要时应用抗生素,阿托品酌情散瞳。聚肌胞穴位注射,选患侧的合谷穴、攒竹穴或丝竹空穴,每穴注射聚肌胞和2%普鲁卡因1ml。进针后使其有酸麻胀感,抽无回血,缓缓注入药物。攒竹穴进针后方向指向睛明穴,丝竹空穴进针后指向攒竹穴,每日1次,视其病情缓解,可隔日或3天注射1次。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及充血消失,角膜浸润吸收,溃疡愈合,虹膜炎症消失,角膜恢复正常。好转:充血和症状明显减轻,病变缩小,溃疡基本修复。无效:自觉症状及客观检查无明显好转。
   
  2.2 治疗结果 114只眼中治愈82只眼,占71.9%,好转26只 眼,占22.8%,无效6只眼,占5.3%,总有效率为94.7%,治疗天数最短6天,最长30天。
   
  3 讨论

  病毒性角膜炎,属祖国医学“云翳”范畴。中医治疗,本着整体观念辨病辨证相结合,遵照辨证施治的原则。一般上皮型或浅基质型多为风热偏盛型;病情进一步发展浸达实质层或伴虹膜炎症,多属肝火上炎型。同一病尚有因人因时而异,需综合脉证,祛其有余,补其不足,调和阴阳,灵活用药,方能收到邪去正复之效。将药物注入相应的穴位,可发挥针刺穴位与药物对疾病的双重效果。针刺穴位可疏通经络,激发经气,调节阴阳气血的平衡,促进气血的运行,增强抗病力;聚肌胞能刺激机体细胞产生内源性干扰素,增强机体免疫机能。临床观察未见不良反应,效果不理想者多是由于不坚持治疗或其他原因,笔者认为该综合治疗措施是治疗病毒性角膜炎比较理想的方法。
   
  (收稿日期:2004-10-08)

  作者单位:256500山东省博兴县人民医院 

  (编辑田 雨)

作者: 马维中 翟凤荣 闫汝红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