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2期病例报告

以反复四肢、面部抽搐伴乏力为主诉的成人Bartter综合征1例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Bartter综合征(BS)是指1960年由Bartter所描述的一组症状群,临床特点有低钾性代谢性碱中毒、血浆肾素活力增高、血压对血管紧张素Ⅱ注射反应低,常有血钙及血镁过低等[1]。1病历摘要患者,女,66岁,因“反复四肢、面部抽搐伴乏力1年余,加重半天”入我院。患者于2003年7月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四肢乏力、心悸,伴......

点击显示 收起

  Bartter综合征(BS)是指1960年由Bartter所描述的一组症状群,临床特点有低钾性代谢性碱中毒、血浆肾素活力增高、血压对血管紧张素Ⅱ注射反应低,常有血钙及血镁过低等 [1] 。本病较为罕见,国外统计发病率为0.001‰ [2] ,病因不明。现将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66岁,因“反复四肢、面部抽搐伴乏力1年余,加重半天”入我院。患者于2003年7月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四肢乏力、心悸,伴手足搐搦,未经诊治,于同年10月因上述症状加重到当地医院就医,当时查血钾2.2mmol/L,血钙1.23mmol/L(有记录),经补钾、补钙等治疗症状缓解出院,出院诊断:电解质紊乱。1年来坚持补钾补钙治疗,电解质未查,症状反复,可自行缓解。本次入院前半天患者四肢、面部抽搐加重,伴全身乏力来我院,门诊急查血钾2.29mmol/L,血钠133.1mmol/L,血氯84.4mmol/L,血钙1.97mmol/L,血镁0.85mmol/L,血磷1.3mmol/L,CO 2 -CP38.2mmol/L,门诊予补钙、补钾后症状减轻,以“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为诊断收入我科。入院时诉皮肤发麻、刺痛,以四肢及面颈部皮肤为著。患者于10年前曾行甲状腺瘤切除术,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及肾脏病病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无慢性腹泻病史,否认服利尿剂史。
   
  查体:BP110/70mmHg,发育正常,神志清,五官端正,无突眼,咽无充血,双扁桃体无肿大,颈软,双甲状腺Ⅰ度肿大,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Ⅴ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甲状腺功能、肾功能、肿瘤四项、血皮质醇正常。FPG6.2mmol/L;血钾1.7~2.8mmol/L,血钠131~140mmol/L,血氯87.3~100.8mmol/L,血钙1.6~1.98mmol/L,血镁0.65~1.2mmol/L,血磷0.45~0.68mmol/L,CO 2 -CP29.0~37.2mmol/L(入院后10天内每天复查的电解质变化);肝功能:ALT99u/L,AST49u/L,余正常;高血压三项(卧位):PRA7.13ng/ml·h(0.42±0.37),AⅡ168.35pg/ml(40.24±12.0),ALD82.25pg/ml(86.0±37.5),ALD/PRA1.15;尿钾39.6mmol/24h,尿钠228.0mmol/24h,尿氯212.1mmol/24h,尿钙4.8mmol/24h(入院时);第10天复查尿电解质:钾33.39mmol/24h,钠616.4mmol/24h,氯604.4mmol/24h,钙19.6mmol/24h。尿白蛋白1.85mg/L,尿β 2 -MG2.87μg/h,尿α 1 -MG1.07μg/ml,尿IgG0.27μg/ml;甲状旁腺素(PTH)104.2pg/ml(16~62);ECG:u波改变,余正常;胸片正常;腹部B超:肝胆脾胰、双肾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甲状腺B超:甲状腺多发结节,考虑结节性甲肿;甲状旁腺未见肿大;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颅脑CT:脑内平扫未见异常,颅额骨板障略增厚。入院诊断:电解质紊乱查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治疗经过:入院后予补钾、补镁、补钙等治疗,患者症状减轻,但血电解质难以纠正,尤其是血钾,正常饮食情况下,每天平均补钾12~13g,血钾仍低。入院第12天修正诊断为Bartter综合征,予消炎痛25mg tid,氨体舒通10~20mg bid,卡托普利12.5~25mg bid,治疗第2天复查电解质为正常,同时停补钙、补镁,并减少补钾量至每天8g,直至住院第22天出院,多次复查血电解质均正常,患者一般情况好。出院后多次随诊电解质均正常。
    
  2 讨论

  Bartter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普遍认为是一种家族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肾小管转运障碍所致。临床表现大多以疲乏、肌无力甚至出现周期性麻痹为首发症状,血压多正常,不少患者呈发作性手足搐搦或面部肌肉抽动。实验室检查有血钾过低,代谢性碱中毒,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水平明显升高,常有血钙、血镁过低,肾活检示肾小球旁器组织明显增生,电镜下可见该细胞内分泌颗粒明显减少,不少病例可见肾髓质间质细胞增生。本病根据基因型可分为3种亚型 [3] :(1)BSⅠ型:肾小管Na-K-2Cl联合转运异常,使得NaCl在亨氏袢升支粗段的重吸收明显减少,导致失盐、低血容量、低血压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跃。Na-K-2Cl联合转运功能的丧失阻碍了Ca 2+ 重吸收并导致严重的高钙尿症。(2)BSⅡ型:肾小管K通道异常继发Na-K-2Cl联合转运障碍引起失盐和低血压。(3)BSⅢ型:肾小管Cl通道异常继发Na-K-2Cl联合转运障碍,使钙重吸收减少,导致高钙尿症。另外,自Bartter之后Gitelman等报道3例患者临床表现类似BS,伴有严重低血镁,但应用安体舒通或氨苯蝶啶治疗后尿钾丢失减少,低血镁却难以纠正,故将这类疾病命名为Gitelman综合征(GS)。现已证明,GS是由于基因突变使正常的Na + /Cl - 共同转运体功能丧失,导致远端集合管对Na + 和Cl - 重吸收缺陷 [3] 。
   
  BS与GS的临床表现近似,并且GS也可有球旁细胞增生。GS患者100%有低血镁、高尿镁,但尿钙低,血总钙及游离钙正常。两者的鉴别诊断为:BS患者尿钙/尿肌酐>0.2,而GS患者尿钙/尿肌酐<0.2。
   
  由于BS常于婴儿及儿童时起病,50%发病在5岁以前,故对成人BS的病因有认为是BS中的一个亚型GS [4]。BS属于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表现为高肾素、高血管紧张素、高醛固酮,但成人BS醛同酮可以正常。另外,BS伴有前列腺素(PG)E 2 合成增加,又称高PGE 2 综合征,用环氧化酶抑制剂如吲哚美辛等,阻断肾前列腺素的生成治疗有效;而GS患者PGE 2 大多为正常,也有报道增高,但环氧化酶抑制剂治疗无效。另外,GS治疗需持续补镁。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858-1859.
   
  2 Shaer AJ.Inherited primary renal tubular hypokalosis:a review of Gitel-man and Bartter syndromes.Am J Med Sci,2001,322(6):316-332.

  3 胡坚.Bartter和Gitelman综合征.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0,27(3):96-98.
   
  4 李园,任跃忠.成人Bartter综合征1例.中国临床医学,2004,11(1):63-64.

  (编辑田 雨)

  作者单位:570208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作者: 林凌 王心晓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