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3期实验研究

损毁孤束核对电针内关穴抗家兔心肌缺血作用的影响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孤束核(NTS)在电针内关穴抗家兔急性心肌缺血中的作用。方法在研究证实电针内关穴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保护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电损毁NTS后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家兔Ⅱ导联心电图及心肌细胞跨膜电位的影响。结果NTS电损毁组分别与假手术组、AMI组及NTS假损毁组比较,在各个时段的心电图ST段电......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孤束核(NTS)在电针内关穴抗家兔急性心肌缺血中的作用。 方法  在研究证实电针内关穴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保护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电损毁NTS后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家兔Ⅱ导联心电图及心肌细胞跨膜电位的影响。 结果  NTS电损毁组分别与假手术组、AMI组及NTS假损毁组比较,在各个时段的心电图ST段电位及心肌细胞APA、APD 50 、APD 90 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 结论  NTS电损毁后,电针内关穴治疗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时,心电图ST段电位及心肌细胞APA、APD 50 、APD 90 恢复的时程延长,电针内关穴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减弱。

    关键词  孤束核 针刺效应 内关 心肌缺血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高,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心律失常,而缺血期心肌细胞跨膜电位的异常是导致心律失常的直接原因 [1] 。孤束核(nucleus of solitary tract,NTS)是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机械和化学感受器传入纤维的终止部位,是传入信息的初级中枢,并与中枢其他部位存在复杂的结构和功能联系。生理学和形态学资料已表明,NTS是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投射的主要部位 [2] 。本实验在前期研究证明电针内关穴对急性心肌缺血保护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电损毁NTS后电针内关穴对缺血心肌细胞跨膜电位的影响,探讨NTS在电针内关穴抗急性心肌缺血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清洁级日本大耳白兔32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在湖北中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饲养,室温25℃,体重1.8~2.3kg,雌雄不限。将实验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8只)、急性心肌缺血组(8只)、NTS假损毁组(8只)、NTS电损毁组(8只)。

    1.2 方法

    1.2.1 模型制作 (1)NTS定位及电损毁:实验家兔用20%乌拉坦(4ml/kg)行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后,俯卧固定在脑立体定位仪上(WDT-Ⅱ型,国营西北光学仪器厂生产)。NTS定位以闩为相对参考点(闩部中线旁开1.5~2.5mm,深0.5~2mm)。将自制同轴不锈钢绝缘电极(外套管直径0.45mm,内芯直径0.2mm,尖端裸露1mm)固定在脑立体定位仪的专用电极操纵控制器上,按上述坐标先后分别插入两侧NTS。BL-410生物信号处理系统(成都泰盟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输出端正极接电极内芯,负极接外套管,输出阳极直流电,损毁参数为连续单电流,强度1mA,频率100Hz,波宽0.5ms,持续1min,按先右后左顺序分别进行两侧NTS损毁。假损毁操作仅在两侧NTS插入电极停留1min而不通电。(2)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参照Simpson等方法 [3] 。实验家兔用20%乌拉坦(4ml/kg)行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后,仰卧固定于兔台上,胸前壁备皮并铺消毒孔巾,从胸骨柄稍下方至胸骨剑突上方约2cm处,做正中皮肤切口,沿胸骨左缘分离胸壁肌肉,并剪断左侧第3、4肋软骨(注意紧贴胸骨左缘开胸,以免伤及左侧内乳动脉和造成气胸)。然后用开胸器暴露心脏,剪开心包,暴露左心耳及大部分左心室,再在左心耳下缘仔细寻找冠状动脉前降支,并于左室壁上、中1/3交界处,以细圆针引丝线结扎,阻断冠状血流。收紧结扎线后,左室前壁发绀向外膨胀及Ⅱ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T波高耸,表示模型成功。

    1.2.2 实验分组 假手术组:按前述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方法手术,但暴露心脏后,只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相同部位处穿线,不结扎。急性心肌缺血组(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AMI组):按前述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方法进行手术。NTS假损毁组:按前述NTS定位及假损毁方法操作后,即施急性心肌缺血术。NTS电损毁组:按前述NTS定位及电损毁方法操作后,即施急性心肌缺血术。

    1.2.3 治疗方法 按照中国针灸学会实验针灸研究会1992年制定的《实验动物穴位定位标准》,取双侧内关穴(前肢下1/6折点处外侧,桡、尺骨缝中)。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以后,用G6805-Ⅱ型电针治疗仪(上海医疗电子仪器厂生产)对双侧内关穴进行电刺激,通电30min,连续波,振幅12V,频率7Hz,强度6mA。1.2.4 观察指标 静息电位(RP)、动作电位振幅(action potential amplitude,APA)、动作电位复极50%、90%时所需时间(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s,APD 50 、APD 90 )。与心肌细胞跨膜电位同步记录Ⅱ导联心电图,每次记录5min,观察测量ST 段电位变化。

    1.2.5 记录时间 分别在以下时间记录左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及Ⅱ导联心电图5min:冠脉结扎前(暴露心脏后)、冠脉结扎后(假手术组冠脉只穿线后)即刻、结扎后15min、结扎后30min、结扎后45min、结扎后60min。

    1.2.6 记录方法 采用全自动拉制仪(PP-83电极拉制器,Narishige,日本)进行玻璃微电极拉制。显微镜下检查电极形状及尖端开口,尖端外径应<0.5μm。实验前充灌入3mol/L KCl溶液,测电阻在10~30MΩ之间为理想玻璃微电极。实验时,将自制悬浮螺旋状银丝固定于微电极操纵器上,尾端与微电极放大器(JL-H2003,上海嘉龙教学仪器厂)输入端相连,银丝头端插入玻璃微电极尾端的溶液中(玻璃微电极固定在银丝头端)。测量时,暴露心脏,调节微电极操纵器,将微电极尖端插入左心室肌心尖部(结扎点下4~5mm,前室间沟左侧2~3mm),引导左心室前壁单个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引导信号经微电极放大器输入到四道生理记录仪(RM-6200型,成都仪器厂生产)。

    1.2.7 分析动作电位选择标准 (1)基线平稳;(2)造模前记录中APA≥100mV,RP绝对值≥70mV;(3)可稳定记录动作电位5min以上;(4)除动作电位上升支起始部偶有伪迹外,其他部位无任何伪迹;(5)取连续10个动作电位的均值计算各参数。

    1.3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ˉx±s)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各组家兔Ⅱ导联心电图ST段电位变化的比较 见表1。2.2 各组家兔心肌细胞跨膜电位参数比较 见表2、表3、表4。

    表1 各组家兔Ⅱ导联心电图ST段电位变化的比较 (略)注:与假手术组比较, * P<0.05, ** P<0.01;与AMI组比较, △ P<0.05;与NTS假损毁组比较, # P<0.05

    表2 各组家兔心肌细胞APA变化的比较 (略)注:与假手术组比较, * P<0.01;与AMI组比较, △ P<0.05;与NTS假损毁组比较, # P<0.05

    表3 各组家兔心肌细胞APD 50 变化的比较 (略)注:与假手术组比较, * P<0.05, ** P<0.01;与AMI组比较, △ P<0.05;与NTS假损毁组比较, # P<0.05

    表4 各组家兔心肌细胞APD 90 变化的比较 (略)注:与假手术组比较, * P<0.05, ** P<0.01;与AMI组比较, △ P<0.05;与NTS假损毁组比较, # P<0.05


    由表1~4可见,假手术组各时段Ⅱ导联心电图ST段电位及心肌细胞APA、APD 50 、APD 90 无明显变化。其余3组结扎左冠脉前降支均能引起明显的室前壁心肌缺血,结扎后即刻ST段升高、APA减小及APD 50 、APD 90 缩短的变化均有显著性意义;结扎后15min时3组心电图ST段电位及心肌细胞APA、APD 50 、APD 90 变化最显著,其后逐渐呈恢复趋势,与结扎后60min时3组心电图ST段电位及心肌细胞APA、APD 50 、APD 90 均逐渐恢复至接近结扎前水平。表明电针内关穴具有促进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恢复的作用。与假手术组比较,AMI组及NTS假损毁组心电图ST段电位及心肌细胞APA、APD 50 、APD 90 在结扎前差异无显著性,在结扎后即刻、结扎后15min、结扎后30min及结扎后45min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在结扎后60min时差异无显著性。NTS电损毁组分别与假手术组、AMI组及NTS假损毁组比较,在各个时段的心电图ST段电位及心肌细胞APA、APD 50 、APD 90 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表明NTS电损毁后,电针内关穴治疗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时,心电图ST段电位及心肌细胞APA、APD 50 、APD 90 恢复的时程延长,电针内关穴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减弱。

    3 讨论

    我们以往的研究工作表明,急性心肌缺血时,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动作电位振幅、动作电位0相除极化最大速率均明显减小,上述电位变化均可引起心律失常 [4] 。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针刺内关能改善冠脉循环,减轻心肌缺血,并可抑制血小板活性,防止血栓形成 [5] ;电针内关能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后血液动力学的紊乱,增加心肌张力,调整心肌收缩功能,纠正心律失常 [6] 。本实验结果表明,急性心肌缺血后,心电图ST段显著升高,心肌细胞APA显著减小,APD 50 、APD 90 显著缩短,显示缺血心室肌细胞的电活动已转为具有慢反应纤维的特性,这种电活动的改变易导致异位兴奋的出现,引起各种心律失常。电针内关穴治疗后,可明显改善上述各指标的电病理变化,表明电针内关有阻止缺血心肌转为慢反应细胞的作用,因而可治疗或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NTS是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机械和化学感受器传入纤维的终止部位,是传入信息的初级中枢,并与中枢其他部位存在复杂的结构和功能联系。在这些联系中,NTS内有多种肽类或递质参与信息传递 [7] 。有研究表明,迷走冲动传入到延髓孤束核,可能通过释放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进而再经其他途径抑制下丘脑诱发的期前收缩(HSE) [8] ;迷走传入冲动对HSE的抑制作用,亦可能是通过延髓孤束核内胆囊收缩素(CCK)的释放而实现的 [9] 。本实验中NTS电损毁后,电针内关穴治疗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时,心电图ST段电位恢复的时程明显延长,心肌细胞APA、APD 50 、APD 90 恢复的时程亦显著延长,电针内关穴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减弱,提示NTS参与了电针内关穴抗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过程,但NTS在这一作用过程中的具体途径及机制,需进一步研究探明。

    参考文献

    1 Dimarco JP,Haines DE.Sudden cardiac death.Curr Prob Cardiol,1990,15:183-232.

    2 钟声,黄仲荪.兔腹部迷走神经及内脏大神经传入冲动在延髓投射的电生理研究.生理学报,1988,40:539.

    3 Simpson PJ,Fantone JC,Mickelson JK,et al.Identification of a time window for therapy to reduce experimental canine myocardial injure:suppression of neutrophil activation during72hours of reperfusion.Circ Res,1988,63(6):1070-1079.

    4 黄娥梅,吴绪平,王亚文,等.电针“内关”穴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在体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的影响.针刺研究,1995,20(2):33-35.

    5 张朝晖,王强.针刺内关神门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性的影响.中国针灸,2000,20(2):119.

    6 周逸平,侯正明,唐照亮,等.经穴脏腑相关的研究—内关穴与心脏功能相关的研究.第一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针灸论文摘要选编,1987,260.

    7 康颂建.孤束核内神经递质及其生理作用.生理科学进展,1992,23(1):62.

    8 李效义,童学红,王伟,等.孤束核内注射CGRP对刺激兔下丘脑诱发期前收缩的影响.基础医学与临床,1994,14(2):30-33.

    9 李效义,史月乔,童学红,等.孤束核注射胆囊收缩素对刺激兔下丘脑诱发期前收缩的影响.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7,13(1):49.

    (编辑田 雨)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30171179)
    作者单位:430061武汉湖北中医学院

作者: 王 华 吴绪平 陈泽斌 王亚文 张红星 王述菊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