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4期综述

院前抢救及转运创伤患者467例体会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我院急救中心于2002年1月~2003年1月院前出诊救治创伤患者467例。5km,现场或基层医院抢救无效死亡5例,途中死亡1例,返回我院急救中心继续抢救无效死亡2例,现抢救情况总结如下。(2)昏迷伴有窒息者17例,其中死亡3例。(3)创伤伴休克(按休克指数分度):轻度(休克指数1。...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院急救中心于2002年1月~2003年1月院前出诊救治创伤患者467例。路程最近有15km,最远200km,平均81.5km,现场或基层医院抢救无效死亡5例,途中死亡1例,返回我院急救中心继续抢救无效死亡2例,现抢救情况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7例中男354例,女113例,年龄2~81岁,平均32.5岁,19~39岁312例;交通事故326例,高空坠落伤17例,刀伤61例,钝器伤38例,枪伤4例,其他伤21例。
   
  1.2 到达现场时状态 (1)濒死:呼吸困难和脉搏微弱,血压0者41例,在转运途中心跳呼吸停止者3例,其中2例复苏成功。(2)昏迷伴有窒息者17例,其中死亡3例。(3)创伤伴休克(按休克指数分度):轻度(休克指数1.0~1.5)131例,死亡0例;中度(休克指数1.5~2.0)78例,死亡1例;重度(休克指数>2.0)33例,死亡3例。

  2 院前危重患者死亡特点
    
  本组死亡8例中男6例,女2例。复合伤死亡5例,单纯胸部外伤死亡2例,单纯颅脑外伤死亡1例,院前危重创伤女性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复合伤死亡率明显高于单发伤。
    
  3 急救—生命功能估计
    
  3.1 呼吸功能 正常呼吸的生理活动有赖通畅的气道,足够的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在危重创伤时,必须对三者迅速做出估计,并给予相应处理。(1)气道是否通畅:口、鼻、咽、喉、气管等为呼吸时气体进出的通路。在重型颅脑创伤时舌根下坠,血块和肿胀的组织、呕吐物、泥土等都可堵塞气道导致窒息死亡,应及时清除血块、异物,拉出舌头;必要时做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2)通气是否足够:胸壁或胸腔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如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开放性或张力气胸、大量血气胸等;还有如颈髓损伤呼吸肌麻痹使胸廓不能有效的运动患者等。对这类患者应立即封闭伤口,行胸腔闭式引流或气管插管行人工呼吸。(3)气体交换是否充分:在肺实质挫伤、出血、水肿、炎症或创伤出血过多,红细胞过少的情况下,气体便不能充分交换。对这一类患者需气管插管做间歇加压通气(IPPV)或终末加压呼吸(PEEP)。失血过多的要输全血,提高血细胞压积至30%以上。
   
  3.2 心血管功能 创伤后,心血管可因大出血或血浆外渗致循环血量不足,或因张力性气胸、心脏压塞、心脏挫伤、心肌梗死或冠脉气栓致心功能衰竭。临床上表现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或心源性休克。

  4 院前处理方法
    
  所有的患者在现场或当地医院做初步处理:体表软组织挫伤者伤口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或用止血钳钳夹止血,无效时可用止血带。伴有休克者立即开放两条以上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力争在短时间内抗休克成功。骨折给予临时夹板固定。(1)颅脑损伤的处理:尽早建立足够的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必要时气管插管人工辅助通气,防止休克,维持血压,保持脑灌注压,控制颅内压,改善脑灌注压。防止或减少继发性神经损伤。(2)胸部损伤的处理:肋骨骨折经胸带加压包扎固定,对气胸做必要的胸腔闭式引流,对胸腹部伤后出现呼吸困难、急性血气胸处理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腹部平软但有肠梗阻症状者,应考虑人膈疝的可能,确诊后应尽早手术;肺挫裂伤,容量复苏时应避免大量晶体液输入,以免加重损伤。(3)腹部损伤:判断腹部损伤性质(实质脏器损伤或空腔脏器损伤),防止休克。本组伤者98%在现场做了相应急救处理,随即快速转院,不能转院者则在现场或基层医院急诊手术后再转院。多发伤、危重患者则由有经验的医师按PHI评分法将伤者分类,先抢救和转送重伤者,后转送轻伤者。转送途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加重时立即作出相应急救处理。疑有脊柱挫伤、脑疝时应采取相应的特殊体位和搬运方法,现场急救,急救手术和安全转运是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5 讨论

  创伤急救重在时间,突出一个“急”。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有效院前急救”对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起到重要的作用。院前急救中致伤因素多,伤情复杂,致伤效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致伤因素作用的相互加强或扩增效应的结合,因此病理生理混乱常较多发和多部位伤更加严重而复杂,病理生理学变化更为复杂。复合伤伤势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严重的复合伤伤员常常死于致伤现场,即使部分伤病员能渡过早期的休克等难关,往往死于后期的严重并发症。院前急救因条件有限容易漏诊误诊,有的伤员很可能内伤和外伤同时存在,出现了没有伤口的损伤,而其损伤大多为致命性,易被忽略,往往成为该类患者最终的原因。复合伤治疗中最大的难题是难以处理好由于不同致伤因素带来的治疗困难和矛盾,就冲烧复合伤而言,如何处理好治疗烧伤的迅速输液与治疗肺冲击伤慎重输液诸如此类的矛盾是治疗的关键。当然各类伤员首先要确保呼吸道通畅和有效循环血量,气管插管和建立有效输液通道,患者在转运时运输工具的技术装备亦是患者是否安全的重要保证。救护车应是一个简单的CCU,应配备有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心电图机、氧气及一定量的抢救药品,以便在较远路途中持续地监护患者心律、心率、SPO 2 、血压等病情变化,并能及时处理。我院在开展院前急救以来,对严重创伤的患者,边诊断、边治疗、边转送,再诊断、再治疗。并及时通知医院相关科室人员做好准备。为成功救治患者争取了时间,使生存率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编辑小 南)

  作者单位:570102海口海南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

作者: 卢少泉 叶剑萍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