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6期病例报告

多源发早期大肠癌1例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患者做结肠镜检查,距肛门45cm处见一1cm×0。手术后病理为早期管状绒毛腺瘤未侵及蒂部,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于3年前曾做结肠镜发现乙状结肠多发息肉,进行手术治疗,病理为绒毛管状腺瘤伴部分腺瘤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以后每年复查1次结肠镜,前2年为阴性。2讨论多源发大肠癌诊断标准:(1)每个肿瘤均经病理证实为癌。...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56岁,因“消瘦,大便带血半年”入院。患者做结肠镜检查,距肛门45cm处见一1cm×0.6cm×0.6cm扁平隆起息肉,表面发红,取活检为管状绒毛腺瘤,部分腺体癌变。手术病理浅层腺体呈重度不典型增生及腺管内原位癌,未侵犯肌层及淋巴结。10个月后复查肠镜吻合口正常,距吻合口15cm处见双1.8cm×0.5cm大小息肉,无蒂、发红,活检为黏液腺癌。手术后病理为早期管状绒毛腺瘤未侵及蒂部,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于3年前曾做结肠镜发现乙状结肠多发息肉,进行手术治疗,病理为绒毛管状腺瘤伴部分腺瘤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以后每年复查1次结肠镜,前2年为阴性。
    
  2 讨论

  多源发大肠癌诊断标准:(1)每个肿瘤均经病理证实为癌;(2)经病理排除为其它癌的扩散;(3)第二个癌肿如距首发癌发现6个月以上,距首发癌切除后的吻合口5cm以上,且吻合口正常为异时癌 [1] ,本例第2个癌肿距首发现10个月,距手术吻合口15cm,手术证实2个癌肿均只侵犯黏膜层,因而为多源发异时早期大肠癌。多源发大肠癌并不罕见,但2个癌肿均为早期癌则很少。本例结果说明,要提高早期大肠癌的诊断,对腺瘤就应给予足够的重视。Moto等认为所有大肠癌至少1/2或接近2/3来源于良性腺瘤,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绒毛状腺瘤的癌变,分别为3%~5%,20%及40%。项平等提出大肠癌术后,结肠镜随访第1次在术后半年内,以后每年1次共2年,如有阳性发现继续每1次,如无阳性发现以后每2年1次,终身随访 [2] 。本例在发现混合性腺瘤后即开始每年1次随访结肠镜,前2年均为阴性,而第3年发现混合性腺瘤癌变,并于10个月后再次发现混合性腺瘤癌变,2次均为早期癌。因而笔者认为除大肠癌术后应定期复查肠镜外,对结肠腺瘤特别是癌变率高的绒毛状和混合性腺瘤,一经发现均应电凝摘除,疑有恶变且不能电凝切除的可行手术切除,以减小癌变几率。术后除第1次随访结肠镜在半年内外,以后每年1次,不管有无阳性发现,术后前5年结肠镜随访间隔不应超过1年,5年后逐渐拉长随访时间。这样才能早期及时的发现腺瘤癌变和多源发早期大肠癌。
    
  参考文献
    
  1 蔡成机.多源发大肠癌.中华消化杂志,1988,2:86-88.
   
  2 项平.大肠癌术后纤维结肠镜随访检查的意义.中华消化杂志,1990,6:346.

  (编辑小 南)

  作者单位:730046甘肃省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科

作者: 薛迪强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