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7期中医中药

遵古、遵古炮制刍议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科学在发展,中药的应用、中药的炮制也在由朦胧向科学的方向发展。遵古、遵古炮制是个传统,但人们不能停留在有些用唯心的或尚不科学的方法解释的药理、炮制原理和实施的炮制方案。还有古代的某些科学方法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和采用(或者说沿用)。1关于中药应用《本草纲目》远志附方项下:“心孔昏塞,多忘善误。...

点击显示 收起

  科学在发展,中药的应用、中药的炮制也在由朦胧向科学的方向发展。遵古、遵古炮制是个传统,但人们不能停留在有些用唯心的或尚不科学的方法解释的药理、炮制原理和实施的炮制方案。如清代某些医家视仲景之书为“金科玉律,不可更改一字”,因而造成“泥古之风”。还有古代的某些科学方法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和采用(或者说沿用)。兹分述如下。
    
  1 关于中药应用
    
  《本草纲目》远志附方项下:“心孔昏塞,多忘善误。丁酉日密自至市买远志,着巾角中,还,为末服之,勿令人知。”虽然中医有许多疾病可以通过精神治疗,或者用药物调达情志而得到缓解治疗,但就健忘一疾,仅靠“……丁酉日密自至市……勿令人知”来做生物时效和精神治疗而助远志之力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并非单一由精神因素所引起的疾病。远志之所以能治健忘之疾,是因其具有益肾(肾精通于脑)健脑(脑为元神之府)的功效。
   
  又《本草纲目》人参释后名项下:“《广五行记》云:隋文帝时,上党有人宅后,每夜闻人呼声,求之不得。去宅一里许,见人参枝叶异常,掘之,入地五尺,得人参,一如人体,四肢毕备,呼声遂绝。”这显然是用唯心的,或者说是用道家“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学的观点解释神秘的中药,它体现了古代中医药学以朴素唯物主义为基本观点的不完善性。人参乃一植物,何来灵性,又何出呼声?它不同于何首乌、杜仲、刘寄奴因服者效显而得名。对古代医经或本草书籍中的记载应当辩证、一分为二看待,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
   
  又苏颂《图经本草》有如下记载:“相传欲试上党参,但使二人同走,一含人参,一空口。度走三五里许,其不含人参者,必大喘,含者气息自如,其人参乃真也。”显然,其口含人参者若未消化吸收入体内,何来如些神奇之效验?又古代许多中药不分辨证,不注地域时令,不顾个体差异,皆云“久服延年益寿”或“寿之成仙”,皆乃夸大其辞之谬谈。
   
  又茵陈,沿用至当代皆用其幼苗。近代经过研究,春季幼苗与秋季花蕾长成时,其3种主要利胆成分含量最高 [1] ,《药典》因此而规定其春秋两季采收。其实早在《本草纲目》茵陈项下即载:“《别录》曰:茵陈……五月及立秋采,阴干”。时人不参,均未沿用,实乃谬乎!古代医经或本草书籍中记载的许多治疗疾病独特的、确有疗效的科学方法,亟待挖掘与整理(如《本草纲目》载急性子治噎膈食不下等),应该说是当今学者之责任。还有古今医经及本草书籍记载以外的民间单验方,如珍珠菜根治鼻衄、麝香外敷神阙穴治新生儿疝气等,真可谓“灶中炉台天天热,山涧草药日日香”,均需挖掘与整理。面对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中医药学科,后学者应当把它变成攻克当今及未来变幻莫测的各种顽疾的主攻手,继承、发展,责无旁贷。

  2 关于中药炮制
    
  中药炮制已有几千年历史,许多中药在古代就有各种不同的炮制方法。时代在发展,古代认为许多中药需要炮制,如:蜈蚣、斑蝥去头足,蜈蚣焙用等。《本草纲目》:“蜈蚣以火炙,去头足用。”《本草备要》:“斑蝥去头足,糯米炒熟……。”现代经过研究上述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异议。斑蝥无需去头足 [2] 。蜈蚣不去头足、不烘烤应用见于1981年《中医杂志》第4期第36页报道的“亢瘘灵”———治疗阳痿的方药中。对于这些毒剧药物,古代炮制旨在降低毒性(蜈蚣除外),现在则研究证实其毒性成分也是该药的主要有效成分。经古代沿用下来的炮制方法炮制后,毒性降低,主要有效成分含量降低。炮制品较同等剂量生品的药理作用降低,用量增大,如斑蝥 [2] 、马钱子 [3] 、巴豆 [4] 等。研究和制定这些毒剧药的安全、有效的新的炮制方法,如: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控制其主要有效成分(即毒性成分)的安全、有效的含量或生用(巴豆的另外一种毒性物质巴豆毒蛋白,可在用前以“蒸”等加热法破坏);或用其他药性平和的药物(如茯苓)或辅料(如淀粉)等稀释其生品,制成每次服用的药量均在安全、有效的范围内的成品制剂,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3] 。它还可避免在各地炮制时,因炮制程度不同,而导致有效成分含量不一的现象。应该说,这是这些毒剧药炮制的发展方向。切不可拘泥古法,墨守陈规,以致这些毒剧药因具毒性而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影响其开辟良好的、广泛的应用前景;应让需要这些毒剧药治疗的疾病,及时、准确地得到有效治疗,实现中医药发展史上的科技革命。
   
  古代炮制旨在抑制偏性的药物,经炮制后,偏性降低,有效成分含量、疗效也降低。如:黄连 [5] ,其主要有效成分小碱,以生黄连、炒黄连、焦黄连、黄连炭的次序递减。在试管中,其抗菌作用亦随小碱的含量减少而减弱。显然在临床应用中,根据中医用药意图,用生品减量,或适当配伍抑制黄连偏性(苦寒伤胃)的药物(如生姜、吴茱萸等入方剂中),可替代炮制所要起到的作用。如:《丹溪心法》中的著名方剂左金丸(姜黄连配吴茱萸),就是这种方法和原理应用的先河与典范。
   
  古代炮制旨在提高疗效的药物,如玄胡、鸡内金等,现代经过临床和实验研究均有不同的认识。如玄胡沿用至今的醋制法,经实验证实,其打碎入煎剂仍只能煎出其有效成分的49%。因此,笔者提出以醋玄胡或生玄胡研粉吞服为佳 [6] 。又如鸡内金所含胃激素、蛋白质及多种氨基酸等有效成分,在鸡内金砂烫时,受高温易于破坏,使鸡内金的消 食等作用降低。且鸡内金砂烫时火候不易掌握。砂温太高,鸡内金易被烫焦、烫糊,则疗效尽失;砂温太低,则发泡不完全,焦革化,入煎剂不能煎出其有效成分。因此,陆拯 [7] 及现代高等院校《中药学》教材均认为:本品以大小分档后,入锅内微炒,研极细粉吞服,疗效较砂烫后入煎剂为好。应当在全国各大、中、小医院全面推广,切不可拘泥于古法砂烫。另外,黄芩以沸水煮或蒸、避免用冷水润切,杏仁去皮直接捣碎入汤剂等,在一些基层医院也未得到实施。
    
  3 体会

  综上所述,古代对中药的应用、中药炮制的认识,大部分都是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具有非常科学的一面,但也不是完全尽善尽美,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以上所述诸例,可以一斑而窥全豹。今后,中药的应用及中药炮制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在古代传统经验的基础上扬长避短,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中医药应用现代化,实现中医药发展史上的大创新。对中医药的挖掘、整理、继承、发展,应由低级向高级、由愚昧向科学文明的方向发展;而科技比较发达的、公元2000年后的今天,切不可仍然拘泥于2000年前的医学认识。社会发展如此,科技发展更是如此。借用《血证论》概说中的一句话“师古而不泥古,参西而不背中”应该说是今后中药应用与炮制的发展方向,更是扫除中医药发展科技盲区与死角的有力武器,也是本文所要阐述的基本观点。以上管见,错谬难免,敬望同道予以斧正。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品鉴督管理局人事教育司.中药鉴定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4-7.
   
  2 程吉民.中药斑蝥的炮制沿革探讨.基层中药杂志,1999,4:45.

  3 方宗国.马钱子应用方法改进之设想.基层中药杂志,2002,2:59.
   
  4 冯宝麟.古今中药炮制初探.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84,146.

  5 成都中医学院.中药炮制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67.

  6 方宗国.中华名医高新诊疗通鉴·玄胡服用方法之我见.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0,1068.
   
  7 陆拯.中药临床生用与制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106.

  (编辑吴 莹)

  作者单位:237341安徽省金寨县燕子河中心卫生院

作者: 方宗国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