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9期中医中药

八仙止痛汤治疗胸胁伤筋91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笔者自拟八仙止痛汤治疗此类病症91例,疗效颇佳,现报告如下。3治疗方法自拟八仙止痛汤:川楝子10g,延胡索12g,五灵脂10g,乳香5g,丹参12g,土鳖5g,炮山甲10g,酒制大黄10g。治疗期间避免扩胸运动,特别是双上肢,如果活动过多,牵拉患处,则使伤患难以复元。4疗效标准显效:胸胁疼痛、青紫瘀肿消失,活动自如。...

点击显示 收起

  胸胁部伤筋,在骨科门诊中极常见,通常由于撞击、跌仆等造成。临床以胸胁疼痛,青紫瘀肿,痛点固定或走窜,或沿肋间神经方向放射,抽掣痛不可忍为主症。笔者自拟八仙止痛汤治疗此类病症91例,疗效颇佳,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91例,男57例,女34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18岁,平均54岁,病程均较短,一般都在1周内。
   
  1.2 诊断标准 (1)明显外伤史;(2)典型临床症状;(3)X线胸部正侧位片排除骨折及其他病因;(4)舌有瘀点或瘀斑,脉涩或紧。
   
  1.3 治疗方法 自拟八仙止痛汤:川楝子10g,延胡索12g,五灵脂10g,乳香5g,丹参12g,土鳖5g,炮山甲10g,酒制大黄10g。用法:水煎服,复煎,每日1剂,分2~3次用。治疗期间避免扩胸运动,特别是双上肢,如果活动过多,牵拉患处,则使伤患难以复元。服药期间禁食补品、辛辣,以免瘀实难去。
   
  1.4 疗效标准 显效:胸胁疼痛、青紫瘀肿消失,活动自如。好转:疼痛、青紫瘀斑减少。无效:胸胁疼痛、青紫瘀肿无变化。
   
  1.5 治疗结果 显效70例,好转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7%。3例无效者中,2例因年长不能耐受停药,1例因胃气虚弱患者每次食药后均呕吐而停药,因此没有效果。

  2 讨论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碰撞跌仆不可避免,胸胁伤筋为骨科门诊常见病。由于多数患者疼痛较剧,俯仰、转侧、呼吸、咳嗽均抽掣牵引,患处痛不可忍,严重影响患者工作生活。笔者以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之法,自拟八仙止痛汤治疗,疗效颇佳。笔者认为胸胁伤筋后,气血停滞,阻塞经脉,使经脉不通,故痛。《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气伤痛,形伤肿”,《杂病源流犀烛·跌仆闪挫源流》云:“跌仆闪挫,卒然身受,由外及内,气血俱伤也”,“气运乎血,血本随气以周流,气凝则血亦凝,夫气滞血瘀则作肿作痛,诸变百出” [1] ,可见胸胁经筋损伤后,使气滞血瘀,然血滞则气滞,气行则血亦行,所以治疗应以理气活血、祛瘀止痛二法合用。假若单纯采用祛瘀之法,或者单纯采用理气之法,均无法达至气行血畅的治疗目的。而在祛瘀止痛之中,酌情加入一些理气活血的药物,使气行血行,瘀去脉通,血有气帅,气有血载,才可收到奇功。方中金铃子、元胡、乳香、五灵脂理气活血止痛;丹参行瘀滞;穿山甲、土鳖走窜,破瘀积,而通血脉;大黄酒制入血分,攻下逐瘀,使瘀祛新生。诸药合用,气血并行,推陈出新,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 岑泽波,吴诚德.中医伤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3. 

  (编辑陆 华)

  作者单位:526040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红十字会医院骨科 

作者: 李煜汉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