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10期临床医学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亚低温组与常温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亚低温组31例,将31例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评分≤8分)为治疗组,采用冰毯机将全身温度降至33℃~35℃,同时予以脱水、止血、抗感染、神经营养、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31例,除不用冰毯机外,余常规治疗均相同。结果亚低温组预后良好率为45。...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比较亚低温组与常温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 方法  亚低温组31例,将31例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评分≤8分)为治疗组,采用冰毯机将全身温度降至33℃~35℃,同时予以脱水、止血、抗感染、神经营养、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31例,除不用冰毯机外,余常规治疗均相同。监测两组的肛温、血压、心率、氧饱和度。 结果  亚低温组预后良好率为45.1%,病死率为16%;对照组预后良好率为16%,病死率为27%。预后良好率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亚低温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疗效明显优于常温对照组。

  关键词  亚低温 颅脑损伤
     
  重型颅脑损伤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亚低温保护法为提高其疗效带来了希望,我们医院自2002年3月起,开展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工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自2002年3月起,对入ICU的3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称治疗组,男24例,年龄21~72岁,中位数年龄51岁;女7例,年龄19~79岁,中位数年龄43岁,格拉斯哥评分(GCS)6~8分13例,3~5分18例。硬膜下血肿10例,其中6例合并有脑干伤;硬膜外血肿12例,其中4例合并脑干伤;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脑挫伤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4例。对照组:男23例,年龄22~71岁,中位数年龄50岁;女8例,年龄18~77岁,中位数年龄42岁,GCS6~8分12例,3~5分19例。硬膜下血肿9例,其中合并脑干伤5例;硬膜外血肿13例,合并脑干伤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脑挫伤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3例;动静脉血管畸形破裂出血1例。不用亚低温治疗称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经头颅CT确诊,并排除其他脏器损伤引起的严重休克、缺氧或窒息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治疗 入院后根据CT及临床检查情况,有手术指征者请脑外科尽早做手术治疗。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脉搏及血压等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尽早给予气管切开,同时给予脱水、止血、抗感染、神经营养、对症及支持治疗。
   
  1.2.2 亚低温治疗 本组采用北京恒邦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P&C—A型降温毯进行全身降温,将体温控制在33℃~35℃,亚低温治疗1~15天,平均4.5天,待脑水肿高峰期过后,缓慢自然复温,继续常规治疗;亚低温治疗中若有寒颤发生,可给予安定、氯丙嗪或硫酸镁静脉点滴。
   
  1.3 疗效评定方法 两组疗效评定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GOS评判标准 [1] Ⅰ级:死亡;Ⅱ级:植物生存,长期昏迷,并去皮质或去大脑强直状态;Ⅲ级:重残,需他人照顾;Ⅳ级:中残,生活能自理;Ⅴ级:良好,成人能工作学习。

  2 结果

  两组疗效评定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预后比较(略)

  经统计学处理,预后良好率两组对比P<0.05,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国外学者一般按体温将治疗分为4类:即超深低温(4℃~16℃),深低温(17℃~28℃),中低温(29℃~33℃)和轻低温(34℃~36℃)。国内外学者又将后2类统称为亚低温 [2] 。近年来发现在亚低温范围内,机体多器官功能正常,无严重并发症。
   
  目前重型颅脑外伤病死率仍为41.61%~64.5%,特重型颅脑损伤病死率为50%~70% [3] ,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居高不下,除了颅脑本身病变的直接原因外,其并发症导致的病理性连锁反应及叠加效应均是造成死亡的另一重要原因 [4] 。亚低温脑保护的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国内外文献报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5] :(1)降低脑氧耗量,维持正常的脑血流和细胞能量代谢,减轻乳酸堆积,脑细胞能量完全依赖于血流提供氧和葡萄糖,实验表明,亚低温能明显降低能量代谢率,使损伤后的脑组织ATP能量维持在正常范围;(2)抑制白三烯生成,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及降低颅内压;(3)抑制颅脑损伤后乙酰胆碱、儿茶酚胺以及兴奋性氨基酸等内源性的有害因子的生成和释放,减少对脑组织的损害;(4)减少钙离子,阻断钙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并能调节调钙蛋白激酶Ⅱ活性和蛋白激酶C的活力;(5)减少脑细胞结构蛋白破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恢复;(6)减轻弥漫性轴束损伤和脱髓鞘改变,促进网状上行激动系统功能的恢复。以上这些观点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都直接或间接的得到了证实。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期间,笔者还观察到上消化道出血、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我们认为亚低温疗法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如果应用得当,能使患者安全平稳地度过脑水肿高峰期,避免由脑水肿引起的继发性脑损害及内环境紊乱等并发症引起的生命体征不稳,从而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而且该方法简便易行,无明显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84.
   
  2 Werner C.Mild and moderate hypothermia as a new therapy concept in treatment of cerebral ischemia and craniocerebral trauma.Pathophysio-logic principles.Anasthesiol Intensivmed Notfallmed Schmermiaused,1997,32:210-218.
   
  3 贾佐廷.影响急性闭合性严重颅脑损伤诸因素的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0,16:346.
   
  4 瞿炬,顾小均.老年人交通事故性颅脑损伤45例死因分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5:229.
   
  5 朱诚,江基尧.亚低温脑保护的研究和应用.中华创伤杂志,1997,13:1-3.

  (编辑毅 文) 

  作者单位:201500上海市金山区中心医院

作者: 金文秀 潘仁龙 顾斌芳 丁振云 杨华 许忠明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