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13期中医中药

分期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脑血管意外后偏瘫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脑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展地脑局部循环障碍,得以改善后出现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损害。脑血管意外因病变部位、性质、范围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偏瘫在各个不同时期随病理变化有相应的改变。在针灸治疗过程中,依据病情轻重、病程长短,因病因症分期施治,可使患......

点击显示 收起

  脑血管意外后偏瘫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脑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展地脑局部循环障碍,得以改善后出现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损害。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如何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对改善患者的生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脑血管意外因病变部位、性质、范围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偏瘫在各个不同时期随病理变化有相应的改变。在针灸治疗过程中,依据病情轻重、病程长短,因病因症分期施治,可使患者达到建立随意和协调的正常运动模式。近年来,笔者对我院病房及门诊脑血管意外致偏瘫患者采用分期治疗法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12例,均为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男68例,女44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83岁,以50~70岁为主,病程最短2天,最长2个月,均有CT检查确诊,根据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56例。
   
  1.2 分期 (1)不应期: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后,但偏瘫侧肢体肌力为0级,无痛温觉;(2)欠应期: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后,但偏瘫侧肢体肌力为0级,有痛温觉;(3)有应期: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后,但偏瘫侧肢体肌力为0级以上,有痛温觉。
   
  1.3 治疗方法 (1)取穴以百会、风池、环跳、足三里、鹤顶、肩、曲池、合谷、阳陵泉、丘墟为主,每次选取5~6穴,平补平泻手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休息2天,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2)对于治疗组,不应期患者以针健侧穴为主,欠应期患者以针双侧穴为主,有应期患者以针偏瘫侧穴为主或只针偏瘫侧穴,即随着病情的改善,健侧穴逐渐减少,偏瘫侧穴逐渐增多,直至只针偏瘫侧穴,而对于对照组,只针偏瘫侧穴。
   
  1.4 疗效观察标准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偏瘫肢体功能评定。痊愈:偏瘫症状基本消失,能行走,生活自理,上下肢肌力达4级以上;好转:偏瘫症状明显改善,能行走,上下肢肌力提高2级以上;无效:治疗前后偏瘫等症状无明显改善或虽改善,但不能行走。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略)
    
  从表1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偏瘫虽症状在肢体而病源在脑,而支配人体感觉和运动的神经纤维在中枢里是相互交叉循行的。针灸治疗偏瘫则当针刺入皮肤和黏膜时,刺激了皮内的触压痛等感受器,产生各种触压痛冲动,这一应激的局部刺激通过痛温觉传导路将冲动传导至延髓丘脑外侧核,最后投影到大脑皮层中央后回,各级神经中枢整合后由锥体系或锥体外系的运动传导路传出,支配相应的骨骼肌,产生收缩或舒张运动,对于不应期患者,如果只针刺无痛温觉的偏瘫侧则不会产生以上的反应,此时重点针刺健侧,则能引出神经反射,达到促进代偿,控制并发症和功能重建的作用。《针灸大成·证治总要》曰:“中风不语,手足瘫痪者……先针无病手足,后针有病手足。”偏瘫早期在一般情况下,患侧属虚,健侧属实,只针健侧不针患侧,泻实补虚,疏经络,通气血,促进营卫气血调和。随着病情好转,身体两侧阴阳气血不均,气虚郁滞不行,虚中夹实,宜针刺双侧,或针偏瘫侧以疏导经气,调衡阴阳,使左右经脉得以畅通,阴阳失调得以平衡,气血流行周身,废肢得以温煦,枯肢得以遇血滋润而复荣。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病位在脑,波及经脉、经筋与诸多脏气,针刺肩、外关、手三里、合谷、足三里、阳陵泉等阳经穴可起到温阳、疏经、活血、醒脑之效,可促进脑神经以及处于休克状态的神经细胞的修复以恢复运动机能。

  (编辑:紫 吴)

  作者单位:225800江苏省宝应县中医院针灸科 

作者: 倪夕朗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