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14期

创伤急救护理模式的探讨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随着现代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创伤已成为一大公害。针对创伤目前严峻的形势,我院自成立急诊创伤中心以来,共收治多发伤45例。创伤急救医学在快速地发展,但创伤急救护理尚无统一模式,而模式的合理性将对救治水平产生影响,现结合我院实施情况探讨如下。1现代创伤概况现代创伤以其高能量损伤,如交通事故伤、高处坠落伤......

点击显示 收起

  随着现代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创伤已成为一大公害。针对创伤目前严峻的形势,我院自成立急诊创伤中心以来,共收治多发伤45例。创伤急救医学在快速地发展,但创伤急救护理尚无统一模式,而模式的合理性将对救治水平产生影响,现结合我院实施情况探讨如下。

  1  现代创伤概况

  现代创伤以其高能量损伤,如交通事故伤、高处坠落伤等为特点,使严重多发伤在创伤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多,死亡率也越来越高。急诊医学模式正从单一的急诊室发展为院前急救-急诊科-急诊手术室-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急诊观察病房一体化模式。我院急诊护理工作模式是护理人员完全固定,独立型,负责预检分诊,对危急患者进行抢救,对危重患者实施监护。

  2  创伤急救护理模式

  2.1  院前急救  在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院前急救均由受过急救训练的消防队员承担。我国基本上由120急救中心承担,要求救护人员具有较高的现场急救素质和技能。据报道,车祸致死均发生在伤后30min内,若能在伤后5min给予救护措施,30min内给予医疗急救,则18%~25%受害者的生命可得到挽救,所以“伤后黄金1h”的急救尤显重要。我国在这方面仍非常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高。王一镗曾指出,院前急救水准的提高往往可提高严重创伤伤员院前存活率。

  2.2  快速准确的分诊与分区模式  急诊量多,急诊室嘈杂不堪一直是医院长期存在的问题,安排有经验的资深护士3~5min进行创伤评估,将危急、紧急、次紧急、非紧急伤员分流到相应的区域。红区抢救危重伤员,黄区留观,绿区就诊轻伤,伤员被分流至各区域,由各分区护士负责急救,使护士工作范围缩小,责任明确,医护配合密切。而且全院电脑联网,有急诊B超室和床边X线摄片等,提高人力与空间资源利用率,使患者满意度提高。分诊台设在急救大厅,有利于观察所有就诊伤员的病情变化,及时分区并对家属进行适时的心理支持。

  2.3  红区的急救护理模式

  2.3.1  开通绿色通道  把创伤后黄金1h作为重点抢救时间,开通绿色通道,迅速评估病情复苏,抗休克治疗。

  2.3.2  组成4人抢救小组,各司其责  在严重创伤中,护士主要是积极配合抢救,使各项急救措施迅速、果断、准确、有效。1人管理呼吸:固定颈椎,开放气道,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人工机械通气,纠正缺氧,观察疗效。1人管理循环:迅速建立2条近心端大静脉通路,用16~18号留置针,同时采血配血,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必要时深静脉留置,但避免在严重创伤的肢体穿刺。1人管理各项监测,如心电监护、ABP、CVP休克指数等监测和及时记录病情变化,及时反馈给医生。1人负责药物配制和抢救物品的供给:在第1个15~30min内输入平衡液2000ml,后给予胶体液补充,如低分子右旋糖酐、代血浆、输血等,尽量恢复循环血容量。

  2.3.3  指挥高效  护士长全面指挥,统一调配,有预见性地安排急诊手术室,EICU的衔接工作,缩短黄金抢救时间。

  2.4  急诊手术室的配备与管理  手术室与急诊抢救室,EICU相邻,随时处于备用状态。有洗手护士7人,采用一专多能,由护士长统一调配。重度创伤伤员可直接送入手术室,数分钟内即可手术,缩短了院内抢救转运的时间。

  2.5  EICU的建立与管理  我院EICU有9张床位,固定护士18人。她们掌握常见危急重症的抢救程序,各种监护参数与报警线的设置及创伤术后护理等理论知识,能熟练进行心肺脑复苏、除颤、深静脉穿刺术、人工呼吸机的使用等急救技能,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从2000年的45%提高到2004年的75%。

  3  小结

  从目前创伤急救医学的发展趋势来看,综合型创伤急救模式已形成雏形,建立健全的创伤急救医疗护理网络系统势在必行。我国的院前急救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为了抓住创伤后黄金1h,我们要不断强化急救意识,重视急救医护人才培训,推动医疗急救事业的发展,使急诊整体水平和服务满意度得到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 310003 浙江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编辑:一  凡)

作者: 陈小群,柏云娟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