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17期

使用期间不宜饮酒的药物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乙醇),能与多种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降低或增加毒性反应,严重时甚至可以危及生命,尤其在应用以下药物时,更不宜饮酒。硝咪唑类药物有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赛克硝唑等。磺胺类药物如磺胺嘧啶、磺胺甲唑等。服用以上药物时饮酒,可使乙醇氧化代谢受阻(酶抑制作用),导致体内乙醇积蓄而......

点击显示 收起

  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乙醇),能与多种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降低或增加毒性反应,严重时甚至可以危及生命,尤其在应用以下药物时,更不宜饮酒。

  1  抗微生物感染药

  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头孢美唑、头孢米诺、头孢甲肟、头孢曲松、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克洛等;硝咪唑类药物有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赛克硝唑等;磺胺类药物如磺胺嘧啶、磺胺甲唑等;其他如呋喃唑酮(痢特灵)等。服用以上药物时饮酒,可使乙醇氧化代谢受阻(酶抑制作用),导致体内乙醇积蓄而致酒精(乙醇)中毒,表现为面红、眼结膜充血、头晕、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胸痛、心跳加快、视力下降和呼吸困难等,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对乙醇敏感者反应更为严重。反应剧烈者可发生呼吸抑制、心律失常、休克甚至死亡。因此,使用上述药物期间及停药4~5天内不宜饮酒。

  抗结核类药如异烟肼、利福平等及四环素、氯霉素、酮康唑等抗微生物感染药与酒合用,会诱发或加重肝损害。服用异烟肼时饮酒还会使异烟肼代谢加速,导致药效降低。故使用这些药物时也应忌酒。

  2  解热镇痛抗炎药

  阿司匹林、保泰松、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吲哚美辛等药,如在饮酒后服用,均可引起胃出血,其主要原因是酒精与以上药物合用后,增加了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所致。对乙酰氨基酚与酒联用,还会诱发或加重肝损害。

  3  镇静催眠药

  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奋乃静、安定类、氯丙嗪等药物和酒一起服用,会使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轻者昏昏欲睡,身体不协调;重则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若饮酒过量,还会因呼吸中枢麻痹而导致死亡。

  4  抗心绞痛药

  消心痛、硝酸甘油等药能扩张血管,一旦与酒合用,会加剧头痛。饮酒过多,更会引起血压下降、血脂升高、胃肠不适等症状。更严重的会产生突然晕倒等不良反应

  5  抗高血压

  硝苯地平、地巴唑、胍乙啶等药与酒同服或在服药期间饮酒,则很容易出现低血压。若饮酒过多,又服用大剂量降压药,常会出现休克,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而优降宁与酒类同用反而会使血压升高,感到头晕、眼花,若饮用大量红葡萄酒更会使血压突然升高而出现高血压危象,甚至死亡。因红葡萄酒中含大量酪胺,在正常情况下,酪胺被肝脏和肠内的单胺氧化酶破坏,但当此酶被优降宁抑制时,酪胺即在体内贮存,导致血压突然升高。故二者不宜同用。

  6  抗过敏

  赛庚啶、苯海拉明、开瑞坦、异丙嗪、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等药与酒同服,会使中枢神经受到抑制,轻者会增强该类药物的嗜睡作用,引起呼吸困难,血压下降,重则引起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7  降糖药

  由于酒精能刺激产生胰岛素的B细胞,增加胰岛素分泌,故酒类可加重胰岛素和优降糖等降糖药的作用,可使血糖过度降低,导致低血糖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酒后用二甲双胍、苯乙双胍可致乳酸中毒。糖尿病病人长期饮酒,甚至可引起重度的神经和精神损伤。

  8  止血药和抗凝药

  酒精可抑制凝血因子,对抗止血的药物,使药物止血作用大大减弱。阿司匹林和水杨酸类抗凝药,因本身就有损伤胃黏膜而引起胃炎的副作用,一旦与酒同服会诱发胃溃疡,或引起急性出血性胃炎,加重出血。

  9  利尿药

  氢氯噻嗪、呋塞米、螺内酯等药能通过排尿来降低血压。可是一旦饮酒,酒类的血管扩张作用会使人感到头晕,发生直立性低血压、虚脱等症状。

  10  其他药

  乙醇可增加心得安的清除率而使药效下降,硫酸亚铁可与含乙醇的制剂形成沉淀而影响吸收,乙醇还可影响别嘌醇抑制痛风的效果,乙醇可损伤胃肠道黏膜、妨碍肠黏膜运转功能,减少维生素B1的吸收利用,乙醇还可诱发或加重甲氨蝶呤等抗肿瘤药的肝毒作用,导致肝脏损害。

  作者单位: 311241 浙江萧山,萧山区第二人民医院

  (编辑:乔  晓)

作者: 施胜梅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