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19期

机器人辅助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1例的护理配合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机器人辅助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是我院神经外科开展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微创手术。2004年2月我院在海军总医院全军神经外科中心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家的指导下成功地为1例脑出血患者实施了该手术。现将采取这种术式治疗脑出血的手术配合过程及体会介绍如下。2手术过程患者取仰卧位,头部贴标记点后去CT室行扫描,将CT......

点击显示 收起

    机器人辅助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是我院神经外科开展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微创手术。2004年2月我院在海军总医院全军神经外科中心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家的指导下成功地为1例脑出血患者实施了该手术。患者术后无并发症,痊愈出院。现将采取这种术式治疗脑出血的手术配合过程及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49岁,通过临床症状和CT检查,诊断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量约50ml。

  1.2  手术过程  患者取仰卧位,头部贴标记点后去CT室行扫描,将CT扫描结果输入机器人电脑工作站。机器人自动计算三维坐标系数,自动选定最佳穿刺路径。手术时患者头部制动,利用智能机械臂进行导航实施手术。手术完毕后拔除穿刺针,头部仅有一个2mm的穿刺小孔。用无菌贴膜覆盖即可。

  护理配合

  2.1  术前准备  (1)用物:常规手术消毒用物和智能机械臂系统,脑立体定向手术专用针盒。将针盒提前一天放入密闭的熏箱内消毒,用40%甲醛熏12h。备好无菌手术包、一次性脑室引流管、电钻、无菌注射器(5ml、20ml各1个)、生理盐水(100ml 1瓶)、2%利多卡因(20ml)1支。(2)患者:术前头部备皮,确保手术区皮肤清洁。粘贴4个标记点。测量血压、脉搏、瞳孔等生命体征。

  2.2  术中配合  (1)根据病变位置摆好患者体位,头部制动。充分暴露手术部位,肩部垫适当高度的软枕。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应。连接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给予吸氧。为防止发生意外,用安全带将肢体稳妥固定。(2)按术者方便位置放置好手术物品,协助术者铺开无菌台,取出无菌针盒。根据手术需要及时为术者提供手术器械、药物、敷料等。(3)帮助术者常规消毒患者皮肤及机械手臂,用双层无菌治疗巾围一半圆形铺于患者头下,对准穿刺点后给予局部麻醉,钻颅孔、穿刺、抽吸血液,放置脑室引流管。手术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肢体活动情况,及时添加手术用品。

  2.3  术后整理  (1)手术结束取下标志点、固定框架,将患者送回病房,注意保护头部引流管。(2)使用后的穿刺针用流水反复冲洗干净,擦干后上油放入针盒中。机械臂擦拭干净并归其到零位。保存手术资料,关闭计算机,整理好手术床备用。

  3  注意事项

  (1)患者头部的标志点是手术确定病灶靶点坐标的参照,应确保标志点不脱落、不移位。(2)除幼儿及昏迷患者不能配合手术需要全麻外,其余患者均可采用局麻,术中患者的配合极为重要。(3)在术者进行穿刺、抽吸血液时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肢体活动情况和各项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4)给患者钻孔时,应注意用力适度,台下助手应从对侧抵住患者下颌,使其头部保持不动。钻孔时应注意通过颅骨板障后应减力,防止钻头进入颅内过深,损伤正常脑组织。(5)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减少污染机会。每次穿刺前后用75%酒精纱布擦洗穿刺针,可有效地控制感染的发生。

  机器人辅助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术是神经外科领域研究的新课题,它摆脱了有框架手术的限制,减轻了患者手术痛苦。但也给专科手术室的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加强对高新科技的学习,才能更好地完成高科技、高技术的护理配合工作。

  作者单位: 125001 辽宁葫芦岛,解放军第313医院外二科

  (编辑:江  宇)

作者: 戚月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