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19期

穴位注射六合针治疗痛证500例疗效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六合针穴位注射治疗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穴位注射。结论穴位注射六合针治疗痛症疗效显著。【关键词】穴位注射。...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六合针穴位注射治疗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穴位注射。结果  500例痛证分为骨骼肌、腱筋膜、坐骨神经、颈椎病、胁间神经5组,有效率分别为98.29%、97.23%、97.27%、99.01%、100%。结论 穴位注射六合针治疗痛症疗效显著。

  【关键词】  穴位注射;六合针;痛证   

    笔者应用六合针以阿氏穴为主穴,穴位注射治疗痛证500例,疗效显著。现将其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00例为住院及门诊病人,其中男266例,女234;年龄15~80岁,15~40岁185例,41~60岁251例,61~80岁64例。病程3个月~10年,3个月以内246例,3个月~1年134例。1~5年64例,5~10年32例,10~20年24例。

  1.2  痛证分组

  1.2.1  骨骼肌组  本组123例,其中涉及的肌肉有骶棘肌、臀大肌、臀中肌、梨状肌、股四头肌、大腿内侧肌群、腓肠肌、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斜方肌、菱形肌、胸锁乳突肌。

  1.2.2  肌腱、筋膜组  本组132例,其中涉及颈夹肌筋膜、臀筋膜、腱鞘炎、肩周炎、四肢关节韧带。网球肘、指肌腱炎、肋骨骨膜炎。

  1.2.3  坐骨神经痛组  本组134例,包括腰椎骨质增生症、腰椎陈旧压缩性骨折、腰椎骨移位畸形、腰椎间盘脱出(以上均经X线片或CT、MRI确诊)、坐骨神经炎。

  1.2.4  颈椎病组  本组101例,均经X线片、CT、MRI确诊,为C1~7不同程度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

  1.2.5  肋间神经痛组  本组10例患者。

  1.3  病因  外伤97例,积累伤133例,骨质及骨关节病变235例,外感炎症25例,肋间神经痛10例。

  1.4  治疗方法

  1.4.1  六合针组成  黄瑞香2~4ml,当归针2~4ml,维生素B12针500mg,维生素B1100mg,强的松龙25mg,2%利多卡因1~3ml,为一次用量,取穴多时可加生理盐水。

  1.4.2  取穴  取痛点为主穴,颈椎病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可适当加选风池、大椎旁、肩井等穴。腰椎疾患致坐骨神经痛可适当加选大肠俞、环跳、委中、承山、阳陵泉等穴,双侧患病取双侧穴位。

  1.4.3  注射方法  根据痛点及穴位肩部的深浅选普通6~7号注射针头或6~7号长封闭针头。直刺入穴位后局部产生酸、麻、胀感觉,环跳穴有向下肢放射麻木或触电感为佳,抽吸无回血后即可注药,主穴注射3~5ml,配穴注射1~3ml,每隔2~4天注射1次,病程在3个月内为急性,注射3次为1个疗程。病情超过3个月为慢性,注射10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5天。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自觉症状消失,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好转:自觉症状有所减轻,肢体功能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及肢体功能无变化。

  2.2  治疗结果

  2.2.1  分组与疗效  见表1。

  表1  各组疗效比较  (略)

    从表1中看出治愈率为75.00%,显效率为20.60%,好转率为2.80%,总有效率为98.40%。

  5组痛证的治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1组与2、4、5组比较,均为P>0.05,差异无显著性,而3组与1、2、4、5组比较,均为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说明坐骨神经痛的治愈率比其他组低。

  2.2.2  病程与疗效  见表2。

  表2  各疗程间疗效比较  (略)

    从表中各病程组的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结果为相邻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相隔1组之间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从治愈率的角度比较,统计学处理结果为:相邻两组之间(除5~10年组外)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病程最短组与病程最长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5)。说明病程越短,治愈率有效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2.2.3  疗程与疗效  见表3。

  表3  各疗程间疗效比较  (略)

    从表3中看出:多数病人经1个疗程治疗后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只有少数病人需经第2、3疗程治疗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3  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63岁,农民,颈左侧、左肩背疼痛,伴左上肢麻木15年,近日加重,肢无力,经多方治疗无效而来我院就诊。检查:左侧C2~4椎旁压痛,左肩背部压痛,痛点下可触及痉挛之肌块及索状物。X线片及CT示:C1~7骨质增生,诊断为颈椎病。应用上述疗法治疗10次,颈肩背痛,肢体麻木大减,能恢复日常生活及部分体力劳动,但仍感微痛,休息5天,再次注射后自觉症状完全消失。1年后随访无复发。

  例2,患者,男,43岁,农民,右腰部疼痛,腰部伸屈困难,向同侧下肢后外侧放射痛至小腿,麻木,行走加重,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而来院就诊。病程历时2个多月。检查:跛行,腰椎无畸形,L4~5右旁压痛明显,右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4”字试验阴性,局部神经根注射利多卡因诊断治疗阴性。诊断:L4~5椎间盘脱出症(CT片确诊),应用六合针作腰痛点,环跳、委中、承山穴封闭,隔日1次,注射3次后,诸症大减,下肢麻木消失,续注9次,疼痛及麻木完全消除,行走正常。1年后随访无复发。

  例3,患者,女,30岁,农民,右肘外侧疼痛2个多月,提物无力,不能拧毛巾及拧洗衣物,无外伤史。检查:右肱骨外上髁压痛明显,触及条索状物,米氏试验(-),诊为网球肘,用六合针作痛点封闭,1次痛减,3次消失,复查穴局部已无压痛,米氏试验(-)。

  4  讨论

  4.1  六合针穴位注射疗法的理论依据与药用机制  本疗法从配方及药物作用上,都是依据中西医理论而设计的,是中西医结合的具体体现。《增补加批临证医案》中有“积伤入络,气血皆瘀则流行失司,所谓痛则不通也”,“久痛必入干络,络中气血虚、实寒热,稍有留邪皆能致痛”及“络虚必痛”,“久痛络必寒”之说,以及“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理论。中医认为痛证与积伤、瘀血、经络虚寒有关,使气滞血瘀,经络闭阻而致痛、痹、痿病之出现。西医认为: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与受损组织无菌性炎症水肿,瘀血,肌痉挛,肌、腱、筋、膜变性,粘连、缩窄、萎缩及由于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酸性产物增多,压迫和刺激神经而致疼痛,痛性刺激后中枢神经反射,又使中枢神经传出而加重肌痉挛,久之形成疼痛恶性循环。又由于疼痛使肢体长期不敢活动而致肌萎缩,从而加重肢体功能障碍。这与中医的痹病、痿病理论十分吻合,所以在治疗上,选药配方上也要求吻合。本疗法正是根据这些理论和要求设计的,中医方面,采用活血散瘀,通经活络,温经止痛的原则;西医方面,采用抗感染、解痉、松粘、止痛为原则。六合针黄瑞香,有活血散瘀,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之功用,当归有补血活血,散瘀止痛作用,二药合用治疗气滞血瘀,经络虚寒之症极当。维生素B1及维生素B12具有维持中枢和周围神经的正常代谢过程作用及保持神经纤维功能的完整性。利多卡因具有直接麻醉止痛和神经阻滞疼痛的循环作用,从而解除了肌肉痉挛紧张和血管受压迫状态,促进了局部血液循环,改善了缺血缺氧和消除酸性代谢产物的化学刺激作用。强的松龙有很强的抗炎消肿和抑制刺激反应,软化松解粘连的作用。六药合作,互补长短,互相促进,配方极为合理。符合中西医理论要和治疗原则,所以疗效极佳。

  4.2  注意事项  利多卡因少数病人在饥饿时用药出现头晕、恶心现象,轻者无需治疗,休息片刻即可,重者口服白开水、糖水或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即可。本疗法药源广,价廉,疗效好,副作用少,操作简便,又适合于各大小医院,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单位: 525400 广东电白,电白县霞洞卫生院

  (编辑:江  枫)

作者: 张林峰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