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20期

亚低温治疗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及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低温疗法是一种以物理方法将患者的体温降低到预期水平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亚低温治疗[1]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它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再配合物理降温,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从而达到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性刺......

点击显示 收起

  低温疗法是一种以物理方法将患者的体温降低到预期水平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亚低温治疗[1]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它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再配合物理降温,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从而达到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性刺激的反应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氧耗;改善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提高血中氧含量,促进有氧代谢;改善心肺功能及微循环等目的。亚低温治疗常用于心肺复苏后病人、颅脑损伤及重型颅脑手术后病人、低温麻醉病人、高热惊厥或超高热病人、感染中毒性休克早期病人及颅内感染等病人。现将亚低温治疗在神经外科的实施、护理配合、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共10例,为2005年6~9月入住神经外科的病人,男6例,女4例;其中脑出血3例,颅脑手术后3例,颅脑损伤4例;3例病人在实施亚低温治疗前均处于昏迷状态,4例建立了人工气道。

  1.2  亚低温治疗的方法  采用冬眠合剂(生理盐水100ml+氯丙嗪100mg+异丙嗪50mg)静滴,待病人逐渐进入冬眠状态,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明显减弱,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呼吸平稳,频率相对较慢,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后,用联合控温机的控温帽、控温毯或单独利用控温机的控温帽、控温毯对病人进行物理降温,把病人的体温控制在32℃~35℃。亚低温维持时间最短24h,最长5~7天,复温采用自然复温法。

  2  护理体会

  2.1  环境要求  亚低温治疗的病人最好置于一个安静、空气新鲜的单间里,室温应控制在20℃~25℃之间,以免因为室温过高而影响病人体温的下降和稳定。同时应定时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净化室内空气,以减少感染发生率。

  2.2  亚低温治疗的原则  临床证明亚低温治疗脑出血、颅脑损伤及颅脑手术后脑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2]。涉及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以下因素可能预示良好疗效,其中包括GCS评分≥5分,基础体温正常,非重度颅内高压、脑损害非弥漫性、治疗及时(时间≤6h)和时程足够(≥48h)。对有以下情形者不进行亚低温治疗:(1)老年且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或心血管疾病;(2)合并休克,尚未得到彻底纠正;(3)处于全身衰竭状态;(4)婴幼儿颅脑创伤[3]。总的来说应选择恰当的适应证、采取正确亚低温治疗,对有亚低温治疗指征的病人,应尽早、尽快实施亚低温治疗,使病人进入冬眠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机体各重要器官(尤其是脑)结构、功能上的损害程度。冬眠深度不应过深,以病人进入睡眠状态为宜,冬眠过深容易出现呼吸、循环意外。亚低温治疗持续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3~5天,最长为5~7天,病人渡过危险期后即可停止,因为时间越长,并发症越多。

  2.3  神经系统观察  亚低温对脑组织无损害,但低温可能掩盖颅内血肿的症状,应特别提高警惕。复温过快、发生肌颤易引起颅内高压增高。因此,应注意颅内压的监测。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给予脱水和激素治疗。

  2.4  呼吸监测及护理

  2.4.1  呼吸频率及节律  亚低温治疗的病人由于冬眠合剂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因此呼吸频率相对较慢,但节律整齐。若病人呼吸频率太慢或快慢不等,且胸廓呼吸动度明显变小,出现点头样呼吸,应考虑呼吸中枢抑制过度,因此应立即停用冬眠合剂,保持呼吸通畅。

  2.4.2  人工气道护理  若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吸气“三凹征”,提示呼吸道梗阻。因此应加强病人人工气道的管理,定时、及时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应注意人工气道的湿化,定时给予雾化剂气管内滴入,防止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定时行肺部叩打,严防肺部感染发生。

  2.5  循环监测  进行亚低温治疗的病人,应严密观察循环系统功能,行心电监护,其中主要监测ECG、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注意观察肢端循环及面色等。正常情况下,若亚低温治疗有效,病人应表现为微循环改善,肢端温暖,面色红润,血压正常,脉搏整齐有力,心率偏慢。若病人出现面色苍白,肢端发绀,血压下降,心律不齐,说明微循环障碍,冬眠过深及体温太低,应立即停用冬眠药物并给予保暖,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

  2.6  体温护理(监测)  体温监测是亚低温治疗中的一个重点项目。亚低温治疗是否有效,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体温的控制情况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应保持病人的体温在32℃~35℃之间,若病人的体温超过36℃,亚低温治疗的效果较差,若低于31℃,易出现呼吸、循环功能异常,对于体温过低的病人,应适当降低冬眠合剂的用量,必要时停用,并对病人采取加盖被子、温水袋等保暖措施。

  2.7  体位护理  冬眠合剂中的氯丙嗪具有扩张血管、降血压作用,因此亚低温治疗中的病人最好保持平卧位,不能使病人突然坐起、剧烈翻动或搬动,否则易出现循环不稳、体位性低血压。

  2.8  复温护理  亚低温治疗结束复温时应先撤去物理降温,让体温自然恢复,同时逐渐降低冬眠合剂的量,最后停用冬眠合剂。切忌突然停用冬眠合剂,以免病情反复。若体温不能自行恢复,可采用加盖被子、温水袋等方法协助复温。

  2.9  基础护理  亚低温治疗的病人对外界的刺激反应差,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应做好病人的皮肤、口腔、泌尿道等护理,每天按时擦浴和做好口腔护理,勤翻身、拍背,保持床单平整,必要时使用气垫床,以防止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褥疮等发生。氯丙嗪易引起便秘,因此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腹胀、便秘出现,必要时进行灌肠或使用缓泻剂。

  【参考文献】

  1  只达石,张赛,陈荷红,等.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0,16(4):35-37.

  2  江基尧.亚低温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治疗意义.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1,6(1):1.

  3  邓其峻,周立新,骆秀梅,等.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亚低温治疗及预示疗效的相关因素.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4(8):841-843.

  (编辑:巨岩琳)

  作者单位: 545000 广西柳州,柳州市中医院神经外科

作者: 肖红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