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20期

自拟降糖灵对150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自拟降糖灵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在改善糖代谢及尿微量白蛋白方面的作用。方法选择属于气阴两虚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用自拟降糖灵治疗,对照组用糖适平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自拟降糖灵对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及在改善糖代谢及尿微量白蛋白方面的作用。方法  选择属于气阴两虚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用自拟降糖灵治疗,对照组用糖适平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而在改善血糖及尿微量白蛋白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自拟降糖灵能有效降低血糖和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并对糖尿病肾病早期有良好疗效。

  【关键词】  糖尿病;中医药疗法;自拟降糖灵;糖尿病肾病
   
  从2001年9月~2005年9月,我们用自拟降糖灵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型,取得了较好疗效,并与糖适平治疗组进行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在门诊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病人,年龄45~70岁,经2周以上单纯饮食治疗后空腹血糖≥7.8mmol/L,未服用过胰岛素增敏剂的患者。排除严重心、脑、肾并发症或合并其他严重原发病者。

  1.2  一般资料  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型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男38例,女42例,平均年龄(54.1±8.1)岁,平均病程(6.2±5.1)年;其中体重指数(BMI)≥23的43例,伴有高血压病41例,冠心病24例,高脂血症28例,糖尿病肾病早期36例,视网膜病变2例。对照组(糖适平治疗组)70例,男34例,女36例,平均年龄(53.1±9.4)岁,平均病程(5.9±5.8)年;其中BMI≥23的24例,伴有高血压病29例,冠心病16例,高脂血症20例,糖尿病肾病早期31例。两组患者在病情、年龄、病程、并发症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3  诊断标准 2型糖尿病的诊断参考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专家咨询委员会正式公布的有关诊断标准[1]。中医辨证参照1988年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并结合临床有关资料确定,临床表现倦怠乏力,自汗盗汗,气短懒言,口渴喜饮,五心烦热,心悸失眠,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舌体胖大,苔薄或花剥,脉弦细或细数无力属于气阴两虚证者。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益气养阴生津的中成药自拟降糖灵胶囊,由人参、山药、黄芪、茯苓、麦冬、山茱萸、生地黄、天花粉、生石膏、知母、地骨皮等药物组成,由本院制剂室制成胶囊,每日3次,每次4~6粒口服。新诊断为2型糖尿病或未用过西药者单用本方治疗,以往口服西药者,西药不减再加服本药,剂量同前。对照组单用西药糖适平片30mg(北京制药六厂生产),每日3次。2组均要求患者控制饮食和适量运动。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α1-微球蛋白(α1-MG)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

  1.6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显效: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空腹血糖(FBG)<7.0mmol/L,餐后2h血糖(2hPG)<8.3mmol/L;有效: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空腹血糖<8.3mmol/L,餐后2h血糖<10.0mmol/L;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血糖未达到以上标准[3]。

  1.7  统计学方法  各项检测值均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均用SPSS 11.5统计软件由计算机完成。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略)

  注:总有效率比较,P<0.05

  2.2  两组FBG、2hPG比较  治疗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2hPG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见表2。

  表2  两组FBG、2hPG比较  (略)

  注:治疗前后比较,*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1

  2.3  两组糖尿病肾病早期病例治疗前后UAER、α1-MG疗效比较  治疗组在治疗后尿UAER、α1-MG显著下降(均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见表3。

  表3  两组尿UAER、α1-MG比较  (略)

  注:治疗前后比较*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2型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传统多从阴虚燥热论治[4],我们认为气阴两虚是消渴病病机的关键,是疾病的根本所在。以素体阴虚,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所致;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二者互为因果,日久可致气阴两虚,气虚推动血液运行无力,阴虚热盛可煎熬血液,致血行迟缓,血脉瘀阻,久病入络,阴虚及阳,后期表现为脾肾阳虚的证候[5],治当益气养阴,滋补肝肾,调整机体功能,达到阴平阳秘,气血平和,方用人参、黄芪益气生津,麦冬、天花粉、知母、石膏治虚而有热。生地、地骨皮治消渴尿多,山茱萸酸温收敛,补益肝肾,山药甘平滋润,补脾固肾,茯苓甘平淡渗,渗利脾湿。黄芪、生地合用,可有效降低空腹血糖[6]。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生津降糖之功。降糖宁清化而不伤阴,补益而不助湿,实乃治疗糖尿病慢性病程中气阴两虚(脾气虚、肾阴虚)的良药。

  糖尿病肾病(DN)是指糖尿病本身引起的肾脏损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病之一,临床以糖尿病患者出现持续蛋白尿为主要标志,其病理改变以肾小球系膜区无细胞性增宽或结节性病变,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增厚为特征。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是消渴日久致肾虚血瘀,水湿内停而出现的“水肿”、“尿浊”。本研究150例中辨证属中医肾气阴虚(肝、肾气阴俱虚)型的DN早期者达67例。经2个疗程治疗后发现,治疗组DN早期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及α1-MG明显下降,部分已达到正常范围,临床症状改善显著,药理研究报道方中大多数中药具有刺激胰腺β细胞增生,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β细胞受体的敏感性。因此降糖宁清化而不伤阴,补益而不助湿,实为治疗糖尿病慢性病程中气阴两虚(脾气虚、肾阴虚)之良药,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7-800.

  2  王净净,龙俊杰.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37.

  3  卫生部药政司.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1993,158-162.

  4  陈亚明,孙惠红.平消降糖灵治疗2型糖尿病10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4(12):1820-1821.

  5  周正芳.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60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4):350-351.

  6  曾凡鹏,陆付耳,杨明炜.补肾通脉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细胞因子及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中医杂志,2003,8:618-619.

  (编辑:田  雨)

  作者单位: 422700 湖南新宁,新宁县人民医院

        410007 湖南长沙,湖南中医学院

作者: 文德银,胡志希,李晓玲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