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20期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34例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34例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URSL治疗输尿管结石34例。结果30例在输尿管镜(URS)直视下碎石成功,总成功率为88。2%,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成功率为5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34例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URSL治疗输尿管结石34例。结果  30例在输尿管镜(URS)直视下碎石成功,总成功率为88.2%,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成功率为50.0%,输尿管中段结石为75.0%,输尿管下段结石为100%。结论  URSL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有效,损伤小,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好方法。操作中应尽量采用碎石技术而避免频繁套石和钳取。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
  
  自2004年9月~2005年9月,我们应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URSL)治疗输尿管结石者3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15~74岁,平均44.7岁。病程2天~4年余,平均6个月。结石部位:输尿管上段4例,中段8例,下段22例。其中体外震波碎石(ESWL)治疗失败的输尿管上段结石3例及输尿管中段结石2例,输尿管下段结石2例,双侧结石1例。结石大小:0.3cm×0.5cm~1.0cm×1.5cm。伴轻度肾积水26例,中重度肾积水15例。所有患者均经腹部X线平片、静脉尿路造影、输尿管逆行插管造影、B超或CT检查证实。术前常规照定位片。

  1.2  治疗方法  应用德国Storz F10.0硬性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机以及液压灌注泵。34例住院患者全部选择连续硬膜外腔麻醉加腰麻。取截石位,自尿道外口插入输尿管镜至膀胱内,沿患侧输尿管口插入F4输尿管导管,在液压灌注泵的帮助下,扩张输尿管开口,水流灌压力为150~200mmHg。在输尿管导管引导下将输尿管镜直入或侧入输尿管,输尿管口狭小者采用“上挑法”[1]旋转进镜,入输尿管后减小灌注泵水流,并沿输尿管导管引导上插至结石处。发现结石后,拔除输尿管导管,插入0.8~1.2mm气压弹道金属探杆,手柄气孔用软管与空气压缩泵相连,将结石轻压在输尿管壁。启动空气压缩泵(2.0~2.5大气压),用单个或连续脉冲式击碎结石,将结石粉碎至2mm以下,2~4mm单个结石可用取石钳或套石篮取出。上段结石活动度大,有时需用套石篮固定再行碎石,以避免将结石冲入肾盂内。

  2  结果

  本组34例输尿管结石中,30例结石成功击碎或取出,成功率为88.2%,其中上段结石治疗一次性成功率50.0%(2/4),手术时间20~45min,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因结石位置较高,碎石过程中部分结石粉碎,部分结石上移至肾盂,改用ESWL治疗后全部排出。中段结石一次性碎石成功率为75.0%(6/8),手术时间15~35min,2例因进镜失败,改为开放手术顺利取出结石。输尿管下段结石一次碎石成功率为100%(22/22),手术时间5~20min。术后住院时间为3~7天,平均4天。术后大多数患者有短时间(一般1~3天)轻度血尿,无须特殊处理。4例术后发生肾绞痛,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所有病人经过1~3个月的追踪复查,包括复查B超、腹部X线平片等,结石均排净。未发生大出血、输尿管撕裂、穿孔、黏膜剥脱及输尿管口挛缩狭窄等并发症。

  3  讨论

  3.1  输尿管镜的应用与发展  1977年Goodman等[2]首先报道将输尿管镜应用于临床。由于其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可反复进行的优点,且镜鞘本身及操作中的液压冲洗,对结石所引起的输尿管炎性狭窄具有扩张作用,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输尿管镜技术的成熟促使结石的治疗向腔内微创手术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已取代了过去开放性手术取石的方法,使得98%以上的输尿管结石不再需要切开取石[3]。URSL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应用于临床的泌尿外科腔内碎石新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将压缩气体产生的能量驱动碎石机手柄内的子弹体,子弹体脉冲式冲击结石而将结石击碎[4]。其能量转换无电能,很少产生热能,且冲击前后振幅不超过20mm,对黏膜只产生轻微而短暂的损伤,如轻度水肿、出血等,而且无长期影响[5]。该方法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高效、简便、并发症少。

  3.2  操作体会  输尿管镜的置入成功是碎石的前提[6],结石适当固定是碎石成功的关键,输尿管上段结石易上移入肾盂内是导致碎石失败的主要原因。输尿管镜进镜方法以“上挑法”加旋转法为宜。先插入F4输尿管导管于患侧输尿管内,旋转进镜,并借助微电脑液压灌注泵的水压扩张输尿管口,利用手腕部抖动,易进入输尿管口内。此时膀胱充盈不宜过大,切勿过度用力、急于求成而造成损伤。入镜后必须保持视野清晰,沿输尿管导管缓缓推进,输尿管有扭曲时可旋转进镜。进镜时注意导管不可伸出太长,一般伸出1~2cm即可,以免将结石推入肾盂内。处理结石应尽量采用击碎结石的方法,避免反复套石、钳石等处理。只要结石粉碎至足够的程度(镜下可与碎石杆尖端相比较),结石能完全排出,或追求将结石套住或钳出体外,需要多次反复出入镜,而较大的结石片和反复出入镜容易造成输尿管损伤[7],也延长了手术时间。URSL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结石被上推移位[8]。本组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被推至肾盂,改行ESWL。鉴于此,我们认为在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输尿管镜入镜过程中,灌注液冲扩压力不能太高;(2)让病人斜坡位,靠重力使结石下移,助手用手按病人患侧腰腹部,造成肾盂内一定压力,使结石不会上移;(3)一般不宜在观察到结石之前盲目插置输尿管导管,因为输尿管在麻醉状态下较为松弛,易将结石向上推移;(4)应先将结石压向一侧输尿管壁适当固定后再启动碎石;(5)一般选用单个脉冲碎石,其比连续脉冲碎石更安全、有效;(6)碎石过程中若发生结石移位,应及时用取石钳将结石尽可能下拉;(7)碎石应从结石边缘开始逐步移向中间,避免结石碎裂而上移;(8)输尿管上段结石需用套石篮固定再行碎石,以避免冲入肾盂内;(9)进退输尿管镜时必须保持视野清晰及灌注液压恒定条件下,否则易造成输尿管“脱套”现象。

  3.3  支架管留置探讨  气压弹道碎石术后是否留置支架管目前没有统一标准。输尿管镜置入和气压弹道碎石过程会轻度损伤输尿管黏膜,而致黏膜充血水肿,加之碎石块的梗阻,易造成输尿管液引流不畅,继发感染,并出现输尿管绞痛,因此许多学者主张输尿管镜术后应常规留置双J管引流。虽双J管有不足之处,如易引起腰部疼痛、血尿、膀胱刺激征、尿路感染、影响排石等,但双J管可保持引流通畅,有效减轻术后发热、疼痛等症状,对恢复肾功能,防止碎石重新积聚、预防以后输尿管狭窄及排净结石亦有重要作用,利大于弊。许长宝等[9]对13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行URSL,术后38例未留置任何支架引流,其他患者留置双J管或输尿管导管,结果未留置支架管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留置支架管组,因此认为URSL后应常规留置支架管。对此笔者持赞同意见。

  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安全有效、对患者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方法。笔者认为,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治疗应首选URSL,而对输尿管上段结石在ESWL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选择URSL配合ESWL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  郭应禄.腔内泌尿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64-165.

  2  Finlayson B,Ackermann D.Overview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urolithiasi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lithotripsy.J Urol,1989,141:778-779.

  3  吴开俊,李逊,梁志雄,等.输尿管结石的现代处理.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1,12:163.

  4  Kostakopoulos A,Stavropoulos NJ,Picramenos D,et al.The swiss lithoclast:an ideal intracorporeal lithotripte.Urol Int,1995,55:1920-1923.

  5  Denstedt D,Razvi HA,Rowe E,et al.Investigation of the tissue effects of a new device for intracorporeal lithotripsy.The Swiss Lithoclast.J Urol,1995,153:535-537.

  6孙颖浩,王林辉,钱松溪,等.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附150例报告.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9,20(4):222-224.

  7  李传才,孙永昌,沈小东,等.腔内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临床观察.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1,16(1):21-22.

  8 李正明,吴显钊,邬绍文,等.气压弹道碎石机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观察:附236例报告.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98,13(11):477-478.

  9  许长宝,何朝宏,王梅,等.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后支架管留置探讨.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18:310-311.

  (编辑:陆  淼)

  作者单位: 411101 湖南湘潭,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作者: 苏继峰,郑鸣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