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21期

五心法克服病人手术前焦虑状态的护理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笔者在2000~2005年5年间的临床护理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克服病人手术前焦虑状态的心理护理方法,归纳为“五心法”。在配合医生做好一般术前准备、术前谈话的同时,与病人及家属促膝谈心,以减弱或消除其对手术的恐惧、焦虑、信心不足及过度夸大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及并发症的认识,使之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圆满完成术前准备......

点击显示 收起

  笔者在2000~2005年5年间的临床护理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克服病人手术前焦虑状态的心理护理方法,归纳为“五心法”。在配合医生做好一般术前准备、术前谈话的同时,与病人及家属促膝谈心,以减弱或消除其对手术的恐惧、焦虑、信心不足及过度夸大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及并发症的认识,使之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圆满完成术前准备、手术的实施和术后恢复三大阶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2005年1月笔者共收治了四肢骨伤病人1600余例次,其中手法治疗者800余例,手法治疗欠佳改为手术治疗者300余例次,首次需要手术治疗500余例次,中西医结合治疗(如胫腓骨骨折的跟骨牵引加小夹板外固定)300余例次。

  1.2  结果  本组病人均应用了手术前心理护理“五心法”,即:使病人对手术治疗效果有信心、术后恢复有耐心、对手术者和医院放心、对术后出现的不适、不便有一颗寻常心和一点担心。5年来从未在术前及治疗中心理护理方面出现过医疗护理纠纷,病人及其家属较为满意,满意率在95%以上。

  2  讨论
   
  欲达到上述的“五心”,首先是医生、护士对所面对的病人病情了如指掌,诊断、治疗方法等非常清晰,有一定的骨伤科理论和实践“功底”:如一个髌骨骨折,其骨折的5个骨折类型(即上缘骨折、下髁骨折、横断型、粉碎型和纵型骨折),知道其骨折片分离移位>0.5cm需要手术治疗的必要性,讲清手术比X线片更能明确病情,如有必要可以探查以确定或除外膝关节内的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等的损伤,使病人了解只有手术才能达到真正的解剖复位或其基本上是可达到解剖复位的唯一选择的治疗方法。在解剖复位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股髌关节面的光滑摩擦。让病人及其家属对手术的必要性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才能使其有信心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各项检查和术前准备。

  通过病情介绍及术前谈话等使病人及其家属对手术有了信心还不够,还要使其放心。只有达到放心,才能安心地在医院进一步诊治。这要求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我院的技术力量和医疗设施达到了诊治某病的客观条件,是指治疗顺利或出现不顺利,甚至是少见或罕见的情况,均能具备从容不迫的处理能力。如哪方面达不到,经努力可以达到(如设备不足可以到上级或兄弟医疗单位借用,技术力量达不到,可请专家会诊等)。这些情况,也要艺术地向病人和家属客观、负责地讲清楚。

  在具备上述的信心、放心、耐心后,还要有一点“担心”,所谓的“担心”就是心理上的免疫力。在进行手术交代时,要留有充分的余地,要用“一分为二”和“世界上的事物都有两重性”的哲学观点交代病情。手术固然有有利的一面:可以达到准确对位、牢固的内固定、早期的离床活动等;但也有手术本身的不利因素:如手术本身对机体就是一种创伤,同时也有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手术使骨膜破坏影响骨折的愈合,还有内固定物的松动、折断等。骨折本身的创伤再加上手术的创伤所致的伤处有累及行走和活动不便等,病人要有一个充分的心理准备,一旦出现,病人在心理上有一个“接纳”的过程。运用五心法使病人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更有利于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在上述“四心”的基础上,还要有一个“顺其自然”的“寻常心”,中国有句古话:“得病如墙倒,治疗如抽丝”来形容“得病容易治疗难”。不仅对手术后出现的不适有个心理准备,更主要的是对术后种种不适、功能方面的缺陷有一个适应心态,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对漫长的肢体制动和卧床治疗的不顺利等,有一个心理免疫过程,以便配合临床护理,适应卧床及制动给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诸多不便。再者保持寻常心还有助于多听亲属及同事的建议,特别是医护人员的建议,以克服“固执己见”做出违反医护原则的举动,以避免一错再错而出现大的偏差。

  (编辑:林剑雷)

  作者单位: 266555 山东青岛,青岛市黄岛骨伤医院

        266400 山东青岛,青岛胶南市人民医院

作者: 祁爱凤,纪国华,王兆青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