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21期

康复训练、中药和穴位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前者采用康复训练、中药和穴位针刺三联疗法,后者采用中药和针刺二联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以Brunnstrom法评价运动功能。结果康复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运动功......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前者采用康复训练、中药和穴位针刺三联疗法,后者采用中药和针刺二联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以Brunnstrom法评价运动功能。结果 康复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运动功能均有显著提高。2组治疗前后相比,康复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康复训练;中药;针刺;早期
   
  Rehabilitation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acupuncture for the treatment of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CHEN Ai-xu,QIAO Qin-zeng,ZHANG Zhen-qing,et al.

  Xingtai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Xingtai 05400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early combined therapy on hemiplegic patients with stroke.Methods  80 hemiplegic patients was randomized in to rehabilitation group (n=41) and control group (n=41).Rehabilitation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and acupuncture (AC) were performed in rehabilitation group,TCM and AC in control group.Brannstrom score was used to evaluate motor function of all th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Post-treatment motor fun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hen compared with pre-treatment in both rehabilit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meanwhile the efficacy in rehabilitation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uperior to control group (P<0.01).Conclusion  Early combined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s important for the recovery of motor function after stroke.

  【Key words】  cerebral apoplexia;hemiplegy;synthesized rehabilita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cupuncture of a point;forepart

  脑卒中偏瘫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急性脑卒中的死亡率虽有所下降,但存活者仍有半数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致残率达70%~85%,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为了减少脑卒中患者各种废用综合征,改善其生存质量[1],目前发达国家对脑卒中偏瘫主要采用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而国内众多学者应用中药、针刺、按摩等治疗方法,有关运用康复训练、中药和穴位针刺与中药和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国内报道甚少。2000年10月~2004年5月,笔者对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了临床综合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0月~2004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除去轻型和重型共筛选82例,均为首次发病者,全部病例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其中治疗组41例,男29例,女12例;年龄45~77岁,平均(64.23±7.65)岁;脑出血17例,脑梗死24例;病程平均(8.71±6.24)天。对照组41例,男31例,女10例;年龄41~81岁,平均(66.12±8.7)岁,其中脑出血19例,脑梗死22例;平均病程(9.0±7.8)天,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早期良肢位摆放,治疗前的肢体功能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康复组  (1)康复治疗程序:所有病人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给予脱水、控制血压、维持水电质平衡、防止肺部感染及上消化道出血等治疗。康复训练首次由经过康复医学专业学习的医师按系统的康复程序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不接受正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程序如下:①早期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即可进行。床上保持良好肢体及体位变换,四肢关节被动和主动运动。上肢:应用一比躯干略高的枕头或棉被置于伸展的上肢下并保持上肢旋后位;骨盆和下肢:下肢有屈曲倾向者仰卧位时应在病人骨盆下垫枕以防后坠,并在患肢外下方垫枕以防外展外旋。如踝关节明显跖曲或内翻,应在足底放置足托板,而对伴有足内翻的伸肌张力增高者应尽量取侧卧位,患肩尽量前伸,肘关节伸展,上肢外旋,前臂旋后,下肢取自然半屈曲位,肢体关节被动运动,由远端向近端慢移进行,每个肢体关节活动10余次,每日2次,活动要适度。②坐起训练,将床头抬高30°,当患者能承受30min后,隔日将床头增高10°,直至能达到90°,30min,而后从半坐位(约30°~45°)开始,逐步加大角度,延长时间和次数,然后从仰卧位到床边坐位,最后坐到凳子或轮椅上。③从坐位到起立训练:要求起立时患腿负重,体重平均分配。④站立及平衡训练:扶持站立,徒手站立。⑤步行训练:前后左右重心移动训练,先扶持步行,然后到徒手步行。⑥上下台阶训练:开始要“健腿先上,病腿先下”,待安全可靠时在再任其自由。⑦上下肢手功能训练,包括肩、肘、腕、掌指及指间关节各方面活动。⑧作业治疗,包括进食、个人卫生、穿衣、持物、书写等日常生活动作训练,1次/d,每次45min,并教给病人家属或陪伴人员以助练习[2]。(2)中药治疗:以清热化痰、活血通络等组成偏瘫四喜汤(自拟)20g,当归10g,黄芪30g,石菖蒲10g,郁金10g,丹参20g,桃仁6g,红花6g,水蛭15g,胆南星12g,赤芍12g,天竹黄10g,每日1剂,水煎500ml,分2次口服,30天为1个疗程。久病瘫肢肿胀、疼痛者加宣木瓜15g,威灵仙15g,川牛膝10g,桂枝10g;患肢冷凉者加附子10g,桂枝10g,鸡血藤10g;口眼斜者加全虫10g,蜈蚣1条,白附子6g,僵蚕10g;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20g,生大黄12g,广木香10g;小便频数者加菟丝子10g,山萸肉10g,益智仁10g。(3)穴位针刺治疗:急性期治则以醒脑开窍为主,选穴:百会、人中、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涌泉;恢复期治则以活血通络、调和经脉、选穴,头针:运动区、颞三针,上肢选穴:曲池、外关、合谷、尺泽、内关,下肢:风市、足三里、太冲、阴陵泉等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

  1.2.2  对照组  采用中药和穴位针刺治疗(方法同康复组)。

  1.3  评定标准  1995年10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研讨会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标准进行诊断,并经头颅CT和MRI扫描证实且均为单侧病灶,除去轻型(FMA运动积分>85分),合并精神障碍,意识障碍,混合性及感觉性失语者以及生命体征异常危险者,以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恢复6期标准进行评价,以3级平衡评价评定平衡功能,以Barthei指定法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DL),首次评定在治疗前24h内,末次评定在治疗结束当天。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康复组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2组运动功能均有提高。康复组在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方面治疗后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前后两组Barthei指数变化,治疗前康复组41例,ADL评分(31.4±13.2)分,对照组41例,ADL评分(30.8±12.7)分,治疗后康复组(66.8±18.2)分,对照组(46.8±19.3)分。治疗前两组相比P>0.05,治疗后两组相比P<0.01,以上结果说明康复组通过早期康复训练、中药、穴位针刺三联疗法治疗,肢体功能、平衡功能、ADL能力均有显著提高,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中药、穴位针刺二联疗法。提示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3]。结果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runnstrom分期比较  (略)

  注:治疗后两组相比,P<0.0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平衡功能  (略)

  3  讨论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为人类三大死因之一,具有四高特点(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偏瘫的早期综合治疗对功能恢复的疗效已经得到了众多医者记录,国内文献报道:急性脑卒中患者病后肢体功能的恢复达到最好效果的时间是卒中开始11周内[4,5],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最好时间是在12.5周内,早期康复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及ADL能力的改善[6]康复训练可通过感觉输入刺激和反复学习强化等手段促进运动反应出现,而改善运动功能。关于训练的时间我们认为至少要坚持3个月,本组患者虽经早期康复训练、中药、针刺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但许多患者仍在恢复中,相信若能继续坚持下去恢复将会更加理想。

  脑卒中属于中医“中风”范畴,本病急性期主要病因病机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痰瘀内阻,腑实内蕴,我们既往的经验证实:早期用清热醒脑化痰、活血化瘀、通腑法组方服用中药,能明显提高治疗脑卒中的治疗效果。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活血化瘀药可改变血液流变学,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生长的恢复,改善脑细胞的缺血和缺氧状态,本方中胆南星、石菖蒲、黄芩清热祛痰,丹参、水蛭活血化瘀;川军、枳壳行气通便降浊;虫类药具有舒筋通络之功,全方共奏清热化痰、活血通络、通腑降浊之效。

  针刺对偏瘫的治疗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针刺对偏瘫患者肢体,活动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它具有促进脑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脑供血,促进血浆纤溶系统活性增强及改善血液黏、聚、凝状态,我们的体会是早期应用醒脑开窍法,恢复期以头针和体针相结合,头针应保持一定刺激量,体针选穴遵循上下结合、阴阳结合的原则,有助于偏瘫肢体的恢复。

  脑卒中患者生存下来后,偏瘫障碍的恢复是我们的主要治疗目标,我们采用随机对照组的方法,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及早使用早期康复训练、中药、针刺三者结合方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其疗效优于中药和针刺治疗,证明了康复训练的疗效显著,但目前尚有一些医护人员对早期康复训练存在着大意之心,从而延误或影响了治疗时间、效果。我们的临床观察证明,有条件的地方应尽快开展脑卒中的偏瘫早期康复训练,以促使偏瘫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张慧杰,霍春暖.脑卒中功能恢复程序与家庭因素的相关性研究.中国临床康复,2002,6(21):3164-3165.

  2  南登琨,缪鸿石.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09-215.

  3  张吉青,张少萍.脑卒中患者每日训练计划.中国康复,1998,13-70.

  4  杜宜,赵惠霞.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上下肢功能恢复状态比较.现代康复,2001,5(12上):60.

  5  吕素琴.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影响.现代康复,2001,7(12上):56-57.

  6  黄松波,刘凤珍.早期主动性康复对脑梗塞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现代康复,2000,4(6):832-833.

  (编辑:乔  晓)

  作者单位: 054009 河北邢台,邢台县中医院

        054001 河北邢台,河北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

        054000 河北邢台,邢台市人民医院

 

作者: 陈爱须,乔钦增,张振清,郭全和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