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22期

黄芩苷治疗糖尿病肾病92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黄芩苷是从中药材黄芩中提取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抗菌、消炎和抗感染。近年来,随着对传统中药新用途开发的不断深入,发现黄芩苷还具有抗脂质过氧化、抑制醛糖还原酶(AR)、防治糖尿病肾病等慢性并发症的作用。笔者通过对9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以黄芩苷......

点击显示 收起

    黄芩苷是从中药材黄芩中提取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抗菌、消炎和抗感染。近年来,随着对传统中药新用途开发的不断深入,发现黄芩苷还具有抗脂质过氧化、抑制醛糖还原酶(AR)、防治糖尿病肾病等慢性并发症的作用。笔者通过对9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以黄芩苷,对照组加用贝那普利(洛汀新),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中西医诊断标准  2型糖尿病(DM)用WHO 1985年标准[1],早期DN据Mogensen的DN的分期方法,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在20~200μg/min者[2]。并排除急、慢性肾炎、泌尿系感染及其他原因所致的心、肾功能不全者。中医消渴病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有关标准[1]。纳入标准,虚证按《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2],血瘀按1989年血瘀证研究国际会议的血瘀证诊断参考标准[3]。

    1.2  一般资料  选择2型DM早期肾病有气虚血瘀兼肾虚证候的患者92例,均为本院内分泌科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两组,中药组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43~78岁,平均(61.66±9.03)岁;病程6.0个月~28.0年,平均(6.66±6.56)年。西药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32~76岁,平均(58.77±12.55)岁;病程6.0个月~30.0年,平均(7.48±5.90)岁。以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3  观察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维持原来的饮食控制,运动量及口服降糖药等治疗措施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黄芩苷片口服,一日3次,每次4片。治疗组加用贝那普利(由瑞士诺华公司供应,每片10mg),每晚1次口服。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4.1  临床中医证候  按证候轻重以0、1、2、3分级记分,每2周记录1次。

    1.4.2  实验室项目与方法  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用葡萄糖氧化酶法;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用微柱法,药盒购自Bio-Rad公司。UAER、尿α1微球蛋白 (Uα1-M),用放免法,药盒购自北方免疫所,血肌酐(SCr),用苦味酸直接法。血尿素氮(BUN),用酶法,药盒均购自法国BM公司。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

    2  结果

    2.1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1)显效:治疗后症状积分下降≥2/3;(2)有效:治疗后症状积分下降1/3~2/3;(3)无效:治疗后症状积分下降<1/3。

    2.2  两组治疗前后FPG、2hPG、HbA1c测定值比较  见表1。两组用药后FPG、2hPG和HbA1c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而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FPG、2hPG和HbA1c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FPG、2hPG、HbA1c测定值比较  (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西药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两组积分疗效的比较  见表2。中医证候积分疗效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84.62%)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比较  例(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糖尿病的主要危险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这些并发症常累及视网膜、神经、肾脏、心脏等,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对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近年来研究表明,当血糖浓度维持在正常的生理水平时,AR并不被激活,而在高血糖的生理状况(如糖尿病患者)时,催化葡萄糖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的己糖激酶被饱和,此时AR则被激活,使多元醇通路(polyol pathway)代谢增强,促使体内的葡萄糖转化成山梨醇。然而,山梨醇脱氢酶的活力并未呈比例地相应增加,山梨醇又由于其极性很强,不易通过细胞膜,过多的山梨醇在细胞内聚集,产生渗透性损伤。因此,多元醇通路在高血糖条件下的代谢异常活跃是导致糖尿病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该通路的关键限速酶——AR在高血糖时被激活,将葡萄糖大量转化为不易透过细胞膜的山梨醇,引起细胞渗透性损伤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步骤[4]。有效地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基础,但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抑制AR活性,也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措施之一。近年来AR抑制剂的研究成为糖尿病治疗领域研究的新热点。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AR抑制剂可以有效地改善糖尿病患者聚醇代谢通路异常,从而达到预防与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5]。实验资料显示,黄芩苷在体内外均可抑制AR活性,其抑制作用与典型的AR抑制剂如索泊尼尔(sorbinil)、托瑞斯他(tolrestat)相似,对实验糖尿病动物的多种并发症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215-217.

    2  沈自尹,王文健.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10):598.

    3  血瘀证研究国际会议.血瘀证诊断参考标准.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9(2):111-112.

    4  沈映君.中药药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6-73.

    5  林善锬.重视糖尿病肾脏病变的诊断与治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8,14(2):65-67.

     (编辑:江  枫)

    作者单位: 1 150036 黑龙江哈尔滨,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151500 黑龙江兰西,黑龙江省中医药职工中专附属医院

作者: 谢连和 谢洪伟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