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1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97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糖尿病肾病(DN)主要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临床常见的心、脑、肾三大合并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早期治疗效果尚好,治不得法,则常在出现蛋白尿若干年后发展到肾衰竭。一旦出现尿毒症,只好采用透析和肾移植,但效果则较非糖尿病所致肾衰竭为差。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97例,......

点击显示 收起

  糖尿病肾病(DN)主要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临床常见的心、脑、肾三大合并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早期治疗效果尚好,治不得法,则常在出现蛋白尿若干年后发展到肾衰竭。一旦出现尿毒症,只好采用透析和肾移植,但效果则较非糖尿病所致肾衰竭为差。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9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根据WHO诊断标准确诊,9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43~69岁,平均51.2岁。糖尿病病程3~11年,平均6.5年,合并视网膜病变5例。对照组47例,男25例,女22例。年龄42~72岁,平均53.1岁,糖尿病病程5~10年,平均7.1年,合并视网膜病变8例。两组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中药,基本方为益母草30g,黄芪50g,生地、黄精各30g,赤芍15g,丹参20g,太子参25g,白茅根30g。加减:气阴两虚者加党参15g,葛根15g;兼血瘀者加桃仁、红花各10g。1剂/d分两次口服,同时配合西药糖适平(北京第六制药厂生产,每片30mg)。对照组给予糖适平,糖适平在两组中用量个体化,日量30~180mg,以控制空腹血糖在8.3mmol/L以下为准。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症状、尿微量白蛋白、血或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等项目的观察。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主要临床症状(倦怠乏力、气短懒言、五心烦热、肢体疼痛等)消失或明显改善,尿微量白蛋白、血或尿β2-MG恢复正常或较治疗前下降50%以上(指超过正常的绝对值);有效:临床症状改善,尿微量白蛋白、血或尿β2-MG较治疗前下降30%以上;无效:临床症状,血或尿β2-MG、尿微量白蛋白未达到有效标准者。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2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6.0%;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6例,无效16例。经χ2检验,中西医结合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疗法(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r无明显差异,治疗前两组血、尿β2-MG、尿微量白蛋白均明显高于正常值(P均<0.01);治疗组治疗后血、尿β2-MG、尿微量白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0.05)〕,而对照组虽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血β2-MG、尿微量白蛋白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尿β2-MG未见明显差异。说明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改善尿微量白蛋白、血β2-MG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疗法。

  3  讨论

  早期糖尿病肾病多发生于糖尿病的初、中期,病情较轻,尚未发展到阴阳两虚的程度,病机特点以气阴两虚挟瘀为主。故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组方用药,标本同治,虚实兼顾,通补并施。方中黄芪、太子参益气,生地、黄精养阴,丹参、赤芍、益母草等活血,全方补而不滞,祛瘀而不伤正,使气复津生,瘀去血活,标本兼治而获良效。

  本研究观察发现,有视网膜病变的13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血、尿β2-MG明显高于无视网膜病变者(P均<0.05)。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基础是微血管病变,糖尿病眼底血管改变也属于微血管病变,故眼底微血管病变可间接反映肾脏微血管病变情况。因此,对有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应列为糖尿病肾病的高危病人,有必要对其认真筛选,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从而防止临床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单位:1 150036 黑龙江哈尔滨,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2 151500 黑龙江兰西,黑龙江省中医药职工中专附属医院

  (编辑:江  宇)

 

作者: 谢连和谢洪伟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