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1期

论中西医融洽是否更适合当代思维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以论证为依据,阐述学术思想、总结自己对中西医学习的观点,为更好地学习中西医,让人们自然地接受中西医的论点打下基础。【关键词】中西医融洽。当代思维融洽是指相互接受,没有抵触。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中医、西医都经历了很长的发展过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以论证为依据,阐述学术思想、总结自己对中西医学习的观点,为更好地学习中西医,让人们自然地接受中西医的论点打下基础。

  【关键词】  中西医融洽;当代思维

  融洽是指相互接受,没有抵触。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中医、西医都经历了很长的发展过程。由于地域不同、文化基础的差异,中医、西医虽然研究和服务的对象相同,都是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手段,但中医和西医显然是两种不同的学术体系,而我们谈的结合是指把相互关联的事情放在一起,使能够自然地发生密切的联系。

  1  理论上的差异

  在理论基础上,中西医的观点、用药的方式、给药的途径都存在着差异。中西医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互相摩擦着,特别在解放初期其碰撞可以说是白炽化。后来随着医学的发展、高科技手段的渗入,中西医互相稳步的向前发展,但其矛盾显而易见。

  2  临床思维上的差异

  在临床上,中医和西医的辩证观点也存在着差异,中医辩证思维首先概括了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医讲究整体观。从五行学说充分体现出脏腑之间的联系以及脏腑之间互为表里与相乘、相侮、相生、相克的关系。阴阳学说又阐述了人必须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下才能尽其天寿,指导了医生在临床用药的基点。而在西医的临床辩证思维中,基本上是以临床的症状为主,如何迅速地改善临床症状成为西医的主导思想。

  3  中医学与西医学的差异

  首先在治病的观点上就有差异,如果机械地放在一起,可想而知,能够让人接受的可能更小了。于是就有学者提出中医是伪科学,它是一门艺术而不是医术。的确,中医在宏观的事物解释的比较清楚,在微观的事物上的解释很难让人接受。但我们不能让2000多年前的人类去反对迷信,这也是不可能的。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出现这样的学术思想已经不易,何况在当今高科技手段的帮助下,西医在微观的事物上也并不是能够把什么都解释的清楚,它也只是给人的感觉比较直观、比较容易让人接受而已。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的螺旋式上升运动,而不是简单重复的呆板公式。科学是无止境的,在这个时候我们不能说哪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它们建立在实践、完善、自我更新的基础上,它符合理论产生的一般规律,本身就是一种哲学。在临床用药上,由于指导思想不同,给药途径主体方式的差异,又有学者提出中医无副作用,西医副作用大;中医治本、西医治标的观点等。可想而知,在人们的思维当中,中西医就是两个不同的学术体系;中西医结合并没有给人留下多少印象。在发展的几十年当中,作为一门学科是不成功的。那么,让它们融洽在一起。在临床上,已经有很好的例子。例如:在黄疸病人治疗中,很多西医医生用到了茵栀黄注射液。在感染细菌的病人治疗中,很多中医医生用到了青霉素粉剂。这时,我们能说中西医结合在一起了吗?不能;它们并没有在理论上发生碰撞,也没有哪一个理论指导应该用什么药,只是在临床上,这个药能够很好的发挥治这种病的作用,而不经意地融洽在一起。

  4  中西医结合的探索

  首先是在理论基础上的结合,只有在理论上产生了结合,才意味着中西医的结合是正确的。融洽,笔者认为这是个可行的结合点,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中西医在医学上的成就和位置:(1)中医学在中国就明文记载发展了2000多年,这充分说明了它在中国的地位,以及它发挥的作用。(2)在当今的医学领域里,中医还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特别在慢性疾病当中。(3)西医学自鸦片战争以来传入我国,当时就因为它那直观的效果被人称道。(4)西医在医学领域当中,特别是解剖学、细胞生物学、药理学、外科学等学科当中,中医是无法比拟的。(5)在临床上,各有千秋,都发挥着应有的作用。物质以需要而产生,所以,我们有理由找到一个更好的办法让它们共存,为人类的健康幸福继续发挥它们的作用。

  笔者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必须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客观地接受事实,然后找到办法深入研究,论述观点。

  5  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很显然,如果我们把中医理论和西医的理论放在一起,特别是阐述同一件事物的时候,发现它们简直格格不入,很难找到共鸣点,让它们有效地结合起来。例如:(1)中医所讲的舌苔乃胃气、胃阴上蒸于舌面生成,而在细胞学上讲,舌苔乃细胞死亡造成的。(2)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诊法,并对应相应的脏腑:左手寸、关、尺代表着心、小肠;肺、胆;肾、膀胱;右手寸、关、尺代表着肺、大肠;脾胃;肾、命门;可在西医理论中所谓寸、关、尺,只是桡骨茎突处的桡动脉。如果我们勉强把它们结合起来,格格不入,没有办法找到一个让人接受的理由,也不知道应该如何结合。

  可如果我们把它们融洽在一起,这时就可能找到一条途径。例如,细胞的死亡状态可以反应胃气、胃阴的活动状况;桡动脉搏动的强弱可反应脏腑生理、病理的变化,这种解释在临床上是可以接受的。在其他的观点当中,我们更容易找到融洽的方式,只要我们能本着扬长避短,吸取中西医之精华,以论证的心理态度,就能够让中西医思想发扬光大,就能够让中西医共存,继续为人类的健康幸福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中西医融洽,更符合当代人的思维,更容易让人们接受。

  作者单位: 431700 湖北天门,天门市中医院

  (编辑:巨岩琳)

作者: 孟传武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