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5期

音乐疗法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人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对音乐疗法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人中的应用研究,探讨音乐疗法对病人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6月~2005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8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每次听音乐30min,对照组每次静卧30min。两组听音乐或者静卧前后各测量心率、血压和心电图1次,每天1次,共15天,比较干预前......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通过对音乐疗法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人中的应用研究,探讨音乐疗法对病人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4年6月~2005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8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每次听音乐30min,对照组每次静卧30min。两组听音乐或者静卧前后各测量心率、血压和心电图1次,每天1次,共15天,比较干预前后心率和血压变化。结果  观察组干预前后收缩压下降,心率下降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干预后两组收缩压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音乐疗法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有明显改善作用。

  【关键词】  音乐疗法;冠心病;高血压

  音乐疗法是在医学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新崛起的一门崭新的具有广阔前途和强大生命力的科学和技术,已成功应用于临床治疗和护理[1]。音乐疗法在国内外都受到重视,从多种领域进行了研究,并取得许多成果。美妙的音乐能提供一个松弛的环境,使人回忆起美好的往事。高血压、冠心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发病率高、血压波动大、药物降压效果不理想,降压药治疗量和中毒量接近,合并症的发生率高,受精神和情绪影响大,是冠心病、高血压的特点[2]。因此,我们通过音乐疗法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人中的应用,探讨音乐疗法对血压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选择2004年6月~2005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8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人,诊断均符合WHO标准,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58±5)岁,高血压病程(12.87±10.13)年,冠心病病程(8.63±7.50)年。对照组40例,男34例,女6例,年龄(60±5)岁,高血压病程(9.27±10.70)年,冠心病病程(7.64±6.38)年。两组的一般情况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两组其他基础治疗相同,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每天收听音乐1次,每次30min,共15天;对照组每次静卧30min,共15天。

  1.2.1  干预方法前期准备 

  家居化的音乐治疗室内保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25℃左右),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开始前病人应排空大小便并采取舒适的体位;听音乐的过程中限制灯光、声音、探访者和电话等,以助于取得最佳效果。音乐播放的时间以30min最合适。音乐的选择:让病人自己选择所喜欢的音乐或选择若干舒缓、优美的钢琴曲、小夜曲、广东音乐及模拟大自然中的鸟鸣虫叫声等。

  1.2.2  资料收集 

  定人(由专人负责80例病人数据资料的收集)、定位(平卧位、左臂)、定血压计、心电图机、定时(每个疗程15天,每人每天定时进行)。

  1.2.3  评价方法 

  观察组每天听音乐前后各测量心率、血压和心电图1次;对照组每天静卧前后各测量心率、血压和心电图1次。

  1.2.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收缩压、心率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收缩压和心率的比较(略)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以原发性动脉血压升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发病率高,需终身控制,药物治疗必不可少。现代医学认为是一定遗传背景下多种后天环境因素,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其中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是高血压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音乐疗法的原理主要是通过音乐转移人的焦虑不安情绪,使交感神经的兴奋性降低[3,4]。故我们在运用可行性药物治疗的前提下配合音乐疗法等护理措施来改善病人的血压。音乐疗法还可以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治疗环境。指导病人听音乐,使病人有一个平和、健康的心境,从而使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得到更好的控制。指导病人通过30min的音乐疗法,通过转移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缓解血管壁的紧张度,从而降低血压。通过音乐疗法使病人心境平和,使病人内分泌调节正常,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减少,从而使病人的血压下降。音乐能陶冶、净化病人的心灵,能协调心血管、内分泌、消化系统的功能,能使焦虑、烦躁的病人在舒缓的音乐节奏中安定下来。未来的护理也是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是多元化的服务。因此为病人创造一个安宁、平和的治疗环境,让病人自己挑选所喜欢的音乐,可引起联想效应,愉快的联想能引发欣慰、舒适的心情,从而引起相应的心理反应,造成良好的心理-生理循环。音乐疗法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心理和物理两大途径起作用的。一方面它经过大脑的整合和认知,使病人紧张状态可以缓解;另一方面音乐是具有一定规律变化的声波振动,传入人体后与机体内的相应振动和生理结构发生有益的共振。故能激发人体内储存的潜能。治疗冠心病的关键是降低心肌耗氧量。心肌耗氧量是通过血压与心率之乘积反映的,而心率是反映心肌耗氧量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音乐干预后,收缩压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收缩压无显著改变(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变化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提示:音乐疗法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它能在一定的时期内使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无副作用,减少药物的用量和药物的毒副反应,节约药品,降低医疗开支,还能在社区开展,使更多的冠心病病人受益。因此,音乐疗法不失为一种治疗和康复的好手段。

  【参考文献】

  1  胡世萍,杨志贤.日本对音乐疗法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3):118-119.

  2  董铁英,王梅,宗之浮.心理疗法和音乐疗法对高血压病人的影响.黑龙江医学,2001,25(7):533.

  3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8.

  4  齐彦春.音乐疗法的相关问题及其临床应用.护理研究,2004,18(3B):473-474.

  作者单位: 528459 广东中山,中山市板芙医院

  (编辑:宋  青)

  【摘要】  目的  通过对音乐疗法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人中的应用研究,探讨音乐疗法对病人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4年6月~2005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8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每次听音乐30min,对照组每次静卧30min。两组听音乐或者静卧前后各测量心率、血压和心电图1次,每天1次,共15天,比较干预前后心率和血压变化。结果  观察组干预前后收缩压下降,心率下降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干预后两组收缩压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音乐疗法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有明显改善作用。

  【关键词】  音乐疗法;冠心病;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  R544.1      

  音乐疗法是在医学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新崛起的一门崭新的具有广阔前途和强大生命力的科学和技术,已成功应用于临床治疗和护理[1]。音乐疗法在国内外都受到重视,从多种领域进行了研究,并取得许多成果。美妙的音乐能提供一个松弛的环境,使人回忆起美好的往事。高血压、冠心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发病率高、血压波动大、药物降压效果不理想,降压药治疗量和中毒量接近,合并症的发生率高,受精神和情绪影响大,是冠心病、高血压的特点[2]。因此,我们通过音乐疗法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人中的应用,探讨音乐疗法对血压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选择2004年6月~2005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8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人,诊断均符合WHO标准,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58±5)岁,高血压病程(12.87±10.13)年,冠心病病程(8.63±7.50)年。对照组40例,男34例,女6例,年龄(60±5)岁,高血压病程(9.27±10.70)年,冠心病病程(7.64±6.38)年。两组的一般情况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两组其他基础治疗相同,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每天收听音乐1次,每次30min,共15天;对照组每次静卧30min,共15天。

  1.2.1  干预方法前期准备 

  家居化的音乐治疗室内保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25℃左右),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开始前病人应排空大小便并采取舒适的体位;听音乐的过程中限制灯光、声音、探访者和电话等,以助于取得最佳效果。音乐播放的时间以30min最合适。音乐的选择:让病人自己选择所喜欢的音乐或选择若干舒缓、优美的钢琴曲、小夜曲、广东音乐及模拟大自然中的鸟鸣虫叫声等。

  1.2.2  资料收集 

  定人(由专人负责80例病人数据资料的收集)、定位(平卧位、左臂)、定血压计、心电图机、定时(每个疗程15天,每人每天定时进行)。

  1.2.3  评价方法 

  观察组每天听音乐前后各测量心率、血压和心电图1次;对照组每天静卧前后各测量心率、血压和心电图1次。

  1.2.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收缩压、心率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收缩压和心率的比较(略)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以原发性动脉血压升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发病率高,需终身控制,药物治疗必不可少。现代医学认为是一定遗传背景下多种后天环境因素,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其中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是高血压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音乐疗法的原理主要是通过音乐转移人的焦虑不安情绪,使交感神经的兴奋性降低[3,4]。故我们在运用可行性药物治疗的前提下配合音乐疗法等护理措施来改善病人的血压。音乐疗法还可以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治疗环境。指导病人听音乐,使病人有一个平和、健康的心境,从而使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得到更好的控制。指导病人通过30min的音乐疗法,通过转移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缓解血管壁的紧张度,从而降低血压。通过音乐疗法使病人心境平和,使病人内分泌调节正常,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减少,从而使病人的血压下降。音乐能陶冶、净化病人的心灵,能协调心血管、内分泌、消化系统的功能,能使焦虑、烦躁的病人在舒缓的音乐节奏中安定下来。未来的护理也是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是多元化的服务。因此为病人创造一个安宁、平和的治疗环境,让病人自己挑选所喜欢的音乐,可引起联想效应,愉快的联想能引发欣慰、舒适的心情,从而引起相应的心理反应,造成良好的心理-生理循环。音乐疗法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心理和物理两大途径起作用的。一方面它经过大脑的整合和认知,使病人紧张状态可以缓解;另一方面音乐是具有一定规律变化的声波振动,传入人体后与机体内的相应振动和生理结构发生有益的共振。故能激发人体内储存的潜能。治疗冠心病的关键是降低心肌耗氧量。心肌耗氧量是通过血压与心率之乘积反映的,而心率是反映心肌耗氧量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音乐干预后,收缩压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收缩压无显著改变(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变化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提示:音乐疗法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它能在一定的时期内使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无副作用,减少药物的用量和药物的毒副反应,节约药品,降低医疗开支,还能在社区开展,使更多的冠心病病人受益。因此,音乐疗法不失为一种治疗和康复的好手段。

  【参考文献】

  1  胡世萍,杨志贤.日本对音乐疗法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3):118-119.

  2  董铁英,王梅,宗之浮.心理疗法和音乐疗法对高血压病人的影响.黑龙江医学,2001,25(7):533.

  3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8.

  4  齐彦春.音乐疗法的相关问题及其临床应用.护理研究,2004,18(3B):473-474.

  作者单位: 528459 广东中山,中山市板芙医院

  (编辑:宋  青)

作者: 谭方敏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