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5期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我院自2000年以来,应用Amplatzer经导管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6例,现将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并探讨其在基层医院介入治疗先心病的应用价值。1一般资料2000年5月分别治疗ASD和PDA各3例。3例ASD患者年龄分别为13(男)、17(女)和19(男)岁,体重分别为41、43。5和52kg,均为继发孔ASD,......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院自2000年以来,应用Amplatzer经导管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6例,现将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并探讨其在基层医院介入治疗先心病的应用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0年5月分别治疗ASD和PDA各3例。3例ASD患者年龄分别为13(男)、17(女)和19(男)岁,体重分别为41、43.5和52kg,均为继发孔ASD,缺损直径分别为21、16和32mm。3例PDA患者分别为23、41和51.5kg,PDA最狭窄处直径分别为4、7和9mm。

  1.2  方法 

  3例ASD患者在术前都经超声检查诊断,并测量缺损大小、房间隔(IAS)伸展径、断端与二尖瓣的距离和与上下腔的距离。右心导管中用测量球囊测量ASD大小,确定符合适应证后,选定所需Amplatzer封堵器,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TE)或经食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EE)的监视下完成ASD封堵术,分别在术后24h、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进行超声复查。3例PDA患者术前均经超声检查诊断,经6F或7F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观察有无分流,分别在术后24h、1个月、6个月及1年进行超声复查。

  1.3  结果 

  ASD和PDA各3例患者均一次封堵成功,无任何并发症,1例PDA患者即刻行降主动脉造影示微量残余分流,观察30min重复造影示微量残余分流消失,余2例PDA和3例ASD患者在术后24h TTE检查均无残余分流。6例患者随访1~30个月,均未发现有残余分流。

  2  讨论

  1998年Masure首先报道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成功治疗PDA。此后Amplatzer蘑菇伞状封堵器方法应用于PDA的封堵治疗,其适应证及成功率高,几乎达到100%。并发症发生率很低,封堵器脱落,栓塞发生率为1.4%,溶血、主动脉瓣、肺动脉狭窄仅见个例报道。术后即刻残余发生率为10%,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均无残余分流。本研究PDA的成功率为100%。

  随着Amplatzer封堵材料及技术不断改进,ASD 90%以上可以行封堵器封堵治疗,采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ASD患者无新发生的持续性心房颤动,因此采用介入治疗不仅可纠正ASD解剖畸形,还可以减少或避免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对患者有巨大益处。ASD目前的成功率为92%,本组ASD患者的封堵均成功。

  ASD、PDA是先天性心脏病的最常见类型,PDA发生率为15%,ASD为8%。以往外科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随着介入技术的开展,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成功率高,病死率低,可控性强,患者住院时间短,手术后不留任何瘢痕、疗效可靠等优点,且效果可与手术相媲美,完全达到根治的目的,因此建议对ASD、PDA的患者首选介入封堵治疗。

  作者单位: 261041 山东潍坊,潍坊市人民医院心内二科

  (编辑:宋  晓)

  【中图分类号】  R654.2     

  我院自2000年以来,应用Amplatzer经导管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6例,现将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并探讨其在基层医院介入治疗先心病的应用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0年5月分别治疗ASD和PDA各3例。3例ASD患者年龄分别为13(男)、17(女)和19(男)岁,体重分别为41、43.5和52kg,均为继发孔ASD,缺损直径分别为21、16和32mm。3例PDA患者分别为23、41和51.5kg,PDA最狭窄处直径分别为4、7和9mm。

  1.2  方法 

  3例ASD患者在术前都经超声检查诊断,并测量缺损大小、房间隔(IAS)伸展径、断端与二尖瓣的距离和与上下腔的距离。右心导管中用测量球囊测量ASD大小,确定符合适应证后,选定所需Amplatzer封堵器,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TE)或经食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EE)的监视下完成ASD封堵术,分别在术后24h、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进行超声复查。3例PDA患者术前均经超声检查诊断,经6F或7F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观察有无分流,分别在术后24h、1个月、6个月及1年进行超声复查。

  1.3  结果 

  ASD和PDA各3例患者均一次封堵成功,无任何并发症,1例PDA患者即刻行降主动脉造影示微量残余分流,观察30min重复造影示微量残余分流消失,余2例PDA和3例ASD患者在术后24h TTE检查均无残余分流。6例患者随访1~30个月,均未发现有残余分流。

  2  讨论

  1998年Masure首先报道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成功治疗PDA。此后Amplatzer蘑菇伞状封堵器方法应用于PDA的封堵治疗,其适应证及成功率高,几乎达到100%。并发症发生率很低,封堵器脱落,栓塞发生率为1.4%,溶血、主动脉瓣、肺动脉狭窄仅见个例报道。术后即刻残余发生率为10%,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均无残余分流。本研究PDA的成功率为100%。

  随着Amplatzer封堵材料及技术不断改进,ASD 90%以上可以行封堵器封堵治疗,采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ASD患者无新发生的持续性心房颤动,因此采用介入治疗不仅可纠正ASD解剖畸形,还可以减少或避免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对患者有巨大益处。ASD目前的成功率为92%,本组ASD患者的封堵均成功。

  ASD、PDA是先天性心脏病的最常见类型,PDA发生率为15%,ASD为8%。以往外科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随着介入技术的开展,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成功率高,病死率低,可控性强,患者住院时间短,手术后不留任何瘢痕、疗效可靠等优点,且效果可与手术相媲美,完全达到根治的目的,因此建议对ASD、PDA的患者首选介入封堵治疗。

  作者单位: 261041 山东潍坊,潍坊市人民医院心内二科

  (编辑:宋  晓)

作者: 韩晓虹,郝军强,刘同祥,赵令时,鲍庆秋,王娟玲,李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