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5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方法采用中药、拔火罐、穴位注射及西药抗病毒、镇痛、增强免疫力等多种中西结合治疗方法。结论中西结合治疗能有效缩短带状疱疹病程,减轻后遗神经痛。【关键词】带状疱疹。...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方法  采用中药、拔火罐、穴位注射及西药抗病毒、镇痛、增强免疫力等多种中西结合治疗方法。结果  共114例患者,治愈68例,好转4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结论  中西结合治疗能有效缩短带状疱疹病程,减轻后遗神经痛。

  【关键词】  带状疱疹;神经痛;抗病毒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中医称为“蛇串疮”、“缠腰火丹”等。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呈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免疫功能减弱可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度活动、生长繁殖,沿周围神经波及皮肤,发生带状疱疹。目前带状疱疹临床发病率较高,病程长,一般2~4周,有部分遗留神经痛后遗症,给患者带来痛苦。我科1998~2004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114例,有效缩短了病程,减轻了后遗神经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4例为我院1998~2004年的住院病人,其中男51例,女63例;年龄39~76岁,平均56.2岁。其中发生于头面部的26例(口腔1例),躯干65例,四肢23例。在上述病例中发生于双侧的2例。

  1.2  治疗方法

  1.2.1  中医药治疗 

  龙胆草30g,木通10g,车前子12g,当归10g,柴胡12g,黄芩15g,山栀子15g,生地15g,板蓝根30g,大青叶30g,紫草12g,菊花15g,甘草3g。疼痛剧烈者加玄胡、木香各12g。若表现水疱较多,疱壁松弛,糜烂渗液,腹胀便溏者加苍术12g,陈皮15g,白术12g,泽泻12g。若表现疼痛剧烈难忍,精神萎靡,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涩,加郁金12g,白芍12g,桃仁10g,红花6g,川芎12g。

  1.2.2  火罐及穴位注射治疗 

  在病程早期,疱疹刚发而未破溃糜烂时,予以局部拔火罐治疗,直致疱疹萎缩结痂;同时,在病变部位的穴位注射干扰素,对不能耐受干扰素的患者可以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各1支。

  1.2.3  西药治疗 

  (1)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0.5g静滴,每日1次;聚肌胞2ml肌注,隔日1次;若有疱疹破溃、糜烂、渗液时加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2)止痛治疗:消炎痛25mg,每日2~3次;芬必得300mg,每日2次;卡马西平0.1g,每日2~3次;曲马朵0.1g,每日2~3次。(3)全身支持疗法:对年老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可予以胸腺肽、转移因子或卡介菌多糖核酸支持,增强机体免疫力,促使疱疹愈合。(4)皮质类固醇激素:对年老患者疱疹疼痛剧烈者,早期加皮质类固醇激素强的松10mg,每日3次,1周后减量,防止引起的后遗神经痛。(5)西药外用:肽丁胺软膏或阿昔洛韦软膏外搽每日2~3次;眼部疱疹予以无环鸟苷眼药水滴眼,每日4次。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蛇串疮”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治愈:皮疹消退,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好转:皮疹消退约30%以上,疼痛明显减轻;无效:皮疹消退不足30%,疼痛无明显减轻者。

  2.2  治疗结果 

  治愈68例,好转4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58岁,2003年9月11日初诊。主诉:左侧颈胸、背部疼痛5天,起疱疹3天。5天前不明原因开始感左侧颈胸、背部疼痛,未治疗,3天前左侧颈胸、背部皮肤开始出现散在红斑,随后在红斑上出现大量密集分布的红色疱疹群,疱疹基底部发红,疱壁紧张发亮,灼热刺痛,以致夜不能眠,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诊断:带状疱疹,中医辨证属肝胆湿热,治以清利肝胆湿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30g,木通10g,车前子12g,当归10g,柴胡12g,黄芩15g,山栀子15g,生地15g,板蓝根30g,大青叶30g,紫草12g,菊花15g,玄胡12g,木香12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疱疹局部予以拔罐,穴位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各1支,每日1次;西药给予阿昔洛韦0.5g静滴,每日2次,抗病毒;卡介菌多糖核酸1ml肌肉注射,隔日1次;口服芬必得0.3g,每日2次止痛;外搽肽丁胺软膏,每日3次。患者经上述治疗3天后疱疹便逐渐萎缩结痂,5~7天痂壳脱落。住院10天,疼痛消失出院。出院2周后回院随访,无神经痛后遗症遗留。

  4  讨论

  带状疱疹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发病率高的病毒性皮肤病。其主要特点是疱疹疼痛剧烈,患者常常是因为疱疹疼痛剧烈,不能忍受而来医院就诊,并非疱疹本身,尤其是年老患者,易遗留神经痛后遗症,常在疱疹消退后数月甚至1年左右在原疱疹部位反复出现顽固疼痛。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可以有效地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中医学认为,本病由肝火妄动、湿热内蕴所致,故宜清肝火、利湿热为主。《医宗金鉴》即明确指出治宜龙胆泻肝汤。但若患者身体虚弱,表现疱疹、水疱较多,疱壁松弛,糜烂渗液,疼痛较轻,属脾虚湿甚者,治疗兼顾健脾利湿。老年患者有瘀血症状者还宜活血化瘀。在疱疹早期局部拔罐可促使水疱尽快吸收,促进疱疹萎缩结痂,缩短病程,但对水疱较大,有糜烂渗出者禁用。同时在局部穴位注射干扰素或维生素B1、维生素B12抗病毒、营养神经。西药以抗病毒、止痛为主,对疱疹糜烂、渗出较多者可给予抗生素防止感染。对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和一些神经痛明显的病人,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可早期合理地使用一些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强的松等,这样才能明显减轻神经根的炎症,阻止对神经节和神经纤维的毒性和破坏作用,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作者单位: 401320 重庆,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

  (编辑:巨岩琳)

作者: 李 静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