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5期

论黄芩汤合病之治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伤寒论》第177条原文曰:“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许多医家历来对此条黄芩汤治“太少合病”争论较多。反对“太少”合病争论的各种依据,归纳起来,大致有三:(1)认为本条文无太阳病之证,本方也没有太阳之用药,唯有清少阳之热,似有药实不符之处。...

点击显示 收起

  《伤寒论》第177条原文曰:“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许多医家历来对此条黄芩汤治“太少合病”争论较多。反对“太少”合病争论的各种依据,归纳起来,大致有三:(1)认为本条文无太阳病之证,本方也没有太阳之用药,唯有清少阳之热,似有药实不符之处。(2)认为黄芩汤是少阳阳明合病,因条文中以“下利”、“呕”为见证,故非太阳少阳合病。(3)认为《伤寒论》年代久远,可能有错简之疑等。笔者对此浅谈个人的看法。

  1  “合病”含义

  所谓“合病”系指二经或者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而不分先后,往往证情偏重于一经。本文开始就明确指出“太阳与少阳合病”,虽然本文没有列出太阳病和少阳病的具体症状,但可想而知,既有太阳表证,也有少阳半表半里证候,仲景没有具体罗列出两经的具体证候,只是一种省文法,这种省文法,在《伤寒论》一书中处处都可见到。本条文紧接着写道:“自下利者,与黄芩汤”。从条文中可见,突出“自下利”一证,仲景用心良苦,指出虽然是太阳少阳合病,但是病位侧重于少阳经,并且它向阳明传化,故用黄芩汤截其少阳之热,黄芩汤由黄芩、芍药、甘草、大枣四药组成,黄芩性味苦寒,清解少阳、阳明之热;芍药性味酸寒,清热养阴和营,缓急止痛;甘草、大枣益气滋液,维护正气,共奏清泄少阳,和中止泻之功效。

  2  “并行”与“独行”的治疗

  《素问·标本病传论》曰:“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这里的“间”指病情较轻的病,“甚”指病情较重。仲景深知内经旨意,在“间”与“甚”之间的取舍,根据病情的轻重,决定“并行”与“独行”的治疗原则,所谓“并行”、“独行”是指治疗疾病的一种基本思想,“并行”可以理解为表里同治的原则;“独立”可以理解先表后里,或者先里后表的一种治疗原则。仲景在《伤寒论》一书中,反复强调先表后里、先里后表和表里同治的三大原则,是对《内经》的“并行”、“独行”思想具体方法。请看《伤寒论》第93条原文:“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在《金匮要略》中仲景再次写道:“……病,医下之,续自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体现出仲景在病情轻重的“间”、“甚”上,所采取“并行”与“独行”的治疗思想原则和方法。在东汉末年,实属少见。

  3  其他

  另外,有关“合病”的条文,除本条外,还散见于其他篇章,而各种合病的治疗又各不相同。例如,《伤寒论》第32条条文曰:“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葛根汤由葛根、麻黄、桂枝、生姜、芍药、大枣等6味药所组成。仲景重用葛根、麻黄、桂枝、生姜等药意在发汗解表祛邪,不难看出,本条文是表里合病,当先治其表的临床例证。再如《伤寒论》第224条曰:“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于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在仲景病例中,应当同时见有太阳、少阳和阳明这三阳同时受病症状,但因有“自汗出”证,说明阳明经热盛,逼津外泄,阳明病急,所以仲景用白虎汤直接清泻阳明邪热。因此,对古典医者的研究,应综合性研究,单一方法都是不可取的。笔者认为《伤寒论》第177条原文中所记“太少合病”所采用黄芩汤的治法,是非常合理的,仲景独具匠心无可非议。

  作者单位: 526040 广东肇庆,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

  (编辑:田  雨)

作者: 刘志勇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