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6期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溶栓治疗现已成为心肌梗死(AMI)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我院自2004年4月~2005年8月以来,共选择28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通过观察,疗效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2结果根据冠脉再通指标,28例患者中22例再通,6例未通,再通率78。...

点击显示 收起

  溶栓治疗现已成为心肌梗死(AMI)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我院自2004年4月~2005年8月以来,共选择28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通过观察,疗效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均符合AMI诊断且无溶栓禁忌证。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38~70岁。梗死部位:前间壁11例,前壁加下壁6例,下后壁5例,前壁加侧壁3例,下壁3例。

    1.2  方法  (1)溶栓前做18导心电图,检查心肌酶谱、血常规、血小板及凝血全套。(2)溶栓药物采用尿激酶150~200万u加5%葡萄糖注射液100ml,30min内静脉输入。(3)溶栓前口服阿司匹林片300mg,溶栓后配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0.4ml每12h 1次,阿司匹林片300mg/d,3天后改为100mg/d。

    1.3  冠脉再通指标  (1)溶栓后2h内胸痛缓解。(2)溶栓后2h内心电图ST段抬高最显著的导联迅速回降≥50%。(3)溶栓后2h内出现短暂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4)CK-MB峰值提前至发病后14h内,CK提前至16h内。具备上述两项或两项以上考虑为成功[(1)、(3)组合除外]。

    2  结果

    根据冠脉再通指标,28例患者中22例再通,6例未通,再通率78.6%,其中ST段回降≥50%有23例,占82.1%,胸痛基本消失20例,占71.4%,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者4例,占75%。

    3  护理

    3.1  溶栓前患者准备  患者进入CCU病房后,嘱其绝对卧床休息,给予氧气吸入,进行心电监护。详细记录入院时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建立2条静脉通路。抽血急诊查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血型、血常规、血小板、凝血全套、电解质等;掌握溶栓的禁忌证和适应证,配合医生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溶栓治疗的必要性、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常规备好除颤器、心电图机、血压计及利多卡因、多巴胺、阿托品等抢救药物。

    3.2  溶栓时患者监护  熟练掌握临床评价再通的标准。溶栓期间进行心电图监护,溶栓前记录心电图为基础值,溶栓后第10~15min记录心电图,溶栓后2h内每30min记录1次心电图,次日查全导心电图4次,第3天3次,以后每天1次,详细记录心电图的确切日期、时间、ST段抬高值,特别注意观察ST-T演变,以判断溶栓效果和及时发现再灌注心律失常;耐心听取患者主诉,溶栓时每15min记录1次胸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以及有无伴随症状等,溶栓后2h内评估胸痛是否迅速缓解消失是判断冠脉再通的有效指标;随时和医生联系,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监测血压、心率、脉搏,以防并发症,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3.3  溶栓后患者观察  溶栓后除了观察心电图变化,还需每2h抽血查心肌酶谱和凝血全套,以观察酶峰有无提前出现。了解溶栓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密切观察病情以防并发症的发生:(1)出血:轻者为局部出血,重者可全身出血甚至中枢神经系统出血而危及生命。溶栓过程中应做到:严格床头和书面交接班,多巡视患者,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全身皮肤黏膜、大小便和痰的颜色变化,溶栓时避免进行动脉穿刺及肌内注射。(2)再灌注性心律失常:AMI患者溶栓治疗时临床症状好转,胸痛症状减轻,ST段恢复期或正常后突然出现心律失常,是判断溶栓治疗的有效指征之一,如抢救不及时可致猝死,心律失常亦是溶栓的并发症。溶栓患者必须进行严密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及早进行治疗。(3)低血压:低血压可由大面积心肌梗死、急性梗死后心肌收缩力下降、心排血量减少所致,也可能与血容量不足,再灌注性损伤、血管扩张剂及合并出血有关,故需严密监测血压变化。在溶栓的30min内,每10min测1次血压。溶栓后3h内,30min 1次,然后1h测1次,血压平稳后根据病情延长测量间隔时间。

     作者单位: 322100 浙江东阳,东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编辑:江  宇)

作者: 董丽群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