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6期

以夜间痛为主要表现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我院自1990年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6例,以夜间疼痛为主要症状者9例,占5。8%,其表现酷似椎管内肿瘤,易混淆误诊,现将资料分析如下。2临床特点本组9例临床症状主要为夜间静息性腰腿痛,夜间睡眠时需起床活动数次方能缓解疼痛,白天活动后或劳动时症状反而减轻消失,均无大小便障碍。3影像学检查9例腰椎X线摄片提......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院自1990年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6例,以夜间疼痛为主要症状者9例,占5.8%,其表现酷似椎管内肿瘤,易混淆误诊,现将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9例,男4例,女5例,年龄41~52岁,农民7例,工人1例,干部1例。病程短者10天,长者48个月,平均6.5个月。CT、MRI检查前误诊椎管内肿瘤5例。

    1.2  临床特点  本组9例临床症状主要为夜间静息性腰腿痛,夜间睡眠时需起床活动数次方能缓解疼痛,白天活动后或劳动时症状反而减轻消失,均无大小便障碍。体征中9例病人相应椎旁均有压痛及患下肢放射痛,仰卧挺腹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3例阴性,6例阳性;均存有患跟腱反射消失或伸趾肌力下降。

    1.3  影像学检查  9例腰椎X线摄片提示骨质退行性改变外无特异性诊断价值,CT检查8例提示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但其中1例提示部位与临床检查定位不一致。2例行MRI检查提示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而否认椎管内肿瘤诊断。

    1.4  结果  本组中5例经临床综合保守治疗症状消失或减轻出院,另4例经保守治疗无效后改手术治疗,手术探查为腰椎或腰、骶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或大部分脱出于纤维环外,压迫一侧神经根及部分硬膜囊,术后都于当晚后夜间静息性腰腿痛消失,出院后随访无异。

    2  讨论

    2.1  误诊为椎管内肿瘤的原因  以夜间静息性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易与椎管内肿瘤相混淆。本组9例具有夜间静息性腰腿痛患者中,手术的4例术前曾诊为椎管内肿瘤,分析误诊原因,我们认为受到以下因素影响:首先在临床工作中,以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居多,非典型椎间盘突出症较少,椎管内肿瘤病人接触更少,由于对少见者认识不足,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不够高,导致诊断上失误;其次,近年来医学文献[1]中有许多将椎管内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报道,而很少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误诊为椎管内肿瘤的报道,误导我们更多的考虑椎管肿瘤而忽略常见多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再则我科曾收治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事实上与尾神经瘤并存,施行了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仍感夜间静息性腰腿痛后经MRI检查确诊再次施行手术。为此,有必要提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尤其是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具有的夜间静息性腰腿痛的认识,当以夜间静息性腰腿痛为主要表现时,仍应首先考虑常见多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尤其是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

    2.2  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具有的夜间静息性腰腿痛机制探讨  腰椎间盘突出症典型者临床诊断并不困难,我科所收治的1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例出现了以夜间静息性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症状,违反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般规律,酷似椎管内肿瘤特有的临床特征。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出现夜间静息性腰腿痛的机制,我们认为其类同椎管内肿瘤,当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髓核自纤维环破裂处脱出或游离后,压迫于神经上,且脱出游离的髓核所在位置、大小压力适应于站立而不适应平卧位时,就出现了夜间静息性腰腿痛,而白天站立活动后腰腿痛减轻或消失,这是由于站立时腰段的生理弯曲或站立时病人腰段呈保护性姿势,使脱出或游离的髓核对神经压迫减轻或消失,使夜间静息性腰腿痛的症状减轻或消失[3]。当夜间平卧或侧卧后,腰段脊柱相应变直牵拉神经根,神经根张力增高,脱出或游离的髓核对神经根压迫加重,致使夜间静息性腰腿痛出现明显。由此说明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其髓核突出的部位、程序、病理状态、神经根及硬膜囊受压情况等不同而临床表现不尽一致,我们认为夜间静息性腰腿痛是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个比较少见的临床类型[4]。

    【参考文献】

    1  王建,周跃,张峡,等.显微内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1):42.

    2  Mowitzke,Adrian M.Assessment of the learning curve for lumbar 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J Neurosurg,2005,56(4):755.

    3  Mathews HH,Long BH. Endoscopy assistde percutaneous anteri or interbody fusion with subcutaneous suprafascial internal fixation: evolution of technique and surgical consideration. Orthop Int Ed,1995,3:496.

    4  Holly LT,Foley KT.Three-dimensional fluoroscopy-guided per-cutaneous thoracolumbar pedicle screw placement:technical note. J Neurosurg,2003,99(3):324.

    作者单位: 441000 湖北襄樊,襄樊市襄阳区中医院

  (编辑:巨岩琳)

作者: 贾红伟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