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8期

平衡针刺治疗58例颈性眩晕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平衡针灸治疗颈性眩晕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颈性眩晕急性发作病人,采用平衡针灸法进行治疗,分别在针灸后各个时点,观察患者眩晕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估。结论平衡针灸能迅速缓解眩晕症状、稳定患者的情绪,可操作性及临床推广性较强。[关键词]平衡针。...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平衡针灸治疗颈性眩晕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颈性眩晕急性发作病人,采用平衡针灸法进行治疗,分别在针灸后各个时点,观察患者眩晕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估。疗效评定标准采取VAS评分法,即模拟视觉评分法。结果  30 s内症状缓解者共33例,占56.9%;共计有47例症状缓解明显,占81.0%;其中症状完全缓解者共9例,占15.5%;明显缓解者共38例,占65.5%。结论  平衡针灸能迅速缓解眩晕症状、稳定患者的情绪,可操作性及临床推广性较强。

    [关键词]  平衡针;颈性眩晕;疗效评价

      随着人口年龄结构、工作性质以及疾病谱的变化,颈性眩晕发病率明显增加,由于其病因的复杂性和病因症状叠加性的特点,针对其多个环节、多层次病变治疗的研究不断扩大,在本病的研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中医治疗眩晕有一定的优势,但针对其急性发作进行治疗的特色不突出;一些简便、有效的中医治疗手段没有很好地利用推广。平衡针灸是新近兴起的一种新的针灸方法,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广项目,文献报道[1,2]对颈性眩晕具有较为肯定的疗效。为进一步验证其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我们自2005年12月~2006年3月,采取该针灸方法治疗58例颈性眩晕急性发作患者,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均为2005年12月~2006年3月来我科就诊的眩晕病人,其中男28例,女30例;年龄50~80岁,平均58.31岁。

    1.2  病例入选标准

    1.2.1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及辨证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康复医学会全国第四届颈椎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2]。

    1.2.2  纳入标准  (1)符合眩晕中医诊断标准,辨证属气虚痰瘀;(2)符合颈性眩晕诊断标准;(3)发病年龄≤70岁;(4)知情同意。

    1.2.3  排除标准  (1)脑梗死、脑出血、肿瘤以及眼源性、耳源性等所致眩晕;(2)颈椎或颅底先天畸形、胸廓上口综合征、颈部外伤所致颈性眩晕;(3)合并有严重心、肝、脑、肾疾病;(4)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5)精神病患者,或妊娠、哺乳期妇女;(6)同时使用研究规定以外的其他治疗眩晕药物。

    1.3  平衡针灸穴位  主穴:升提穴、颈痛穴。配穴:伴耳鸣及听力减退加用耳聋穴;伴恶心呕吐者,加用胸痛穴;伴头痛者加用头痛穴。

    1.3.1  升提穴  定位:头顶正中,前发际直上10 cm,双耳尖连线中点前2 cm处;手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方向:平刺,进针约1.5~2寸;针感:以局部强化性针感出现的麻胀紧沉为主。

    1.3.2  颈痛穴  定位:半握掌,第4、5掌骨之间,即指掌关节前凹陷处(或八邪穴);手法:上下提插或一步到位针灸手法;方向:平刺,进针约1.5~2寸;针感:以针灸部位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或向上放射。

    1.3.3  耳聋穴  定位:位于股外侧,髋关节与膝关节连线中点(大腿外侧中点);手法:一步到位针灸手法;方向:直刺,进针约2~2.5寸;针感:以刺至骨膜上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1.3.4  胸痛穴  定位:位于前臂背侧尺、桡骨之间,腕关节与肘关节连线的下1/3处;手法:上下提插针灸手法;方向:斜刺,进针约1.5~2寸;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1.3.5  头痛穴  定位:位于足背第1、2趾骨结合之前凹陷中(或太冲);手法:上下提插或一步到位针灸手法;方向:平刺,角度15°~45°,进针约1.5~2寸;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1.4  观察时点及疗效评定标准

    1.4.1  观察时点  分别在针灸后30 s、30~60 s、1~5 min、5~15 min,观察患者眩晕症状改善情况,超过15 min眩晕症状不改善或改善不明显者视为无效。

    1.4.2  疗效评定标准  采取VAS评分法,即模拟视觉评分法,给病人一把100 cm的直尺,请病人对自己症状评分,在直尺上指出刻度,作为病情评价标准,眩晕症状完全缓解:100%;眩晕症状基本好转:≥75%;眩晕症状明显减轻:≥50%,<75%;眩晕症状减轻:≥25%,<50%;眩晕症状无改善或加重:≤25%。

    2  结果

    2.1  起效时间  见表1。在58例颈性眩晕患者中有33例在30 s内缓解,占56.9%;10例在30 s~1 min内缓解,占17.2%;7例在1~5 min内缓解,占12.1%。1 min内共有43例患者眩晕症状缓解,占74.1%;15 min内共有56例患者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96.6%。

    2.2  眩晕缓解程度  见表2。缓解达100%者共9例,占15.5%;缓解达75%~100%共23例,占39.7%;缓解达50%~75%共15例,占25.9%。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副反应。表1  治疗后起效时间

    3  讨论

    由上治疗分析结果可看出,平衡针灸治疗颈性眩晕有以下几方面优势:(1)取穴简单:所有病例共取5个穴位,基础穴位为2个,其余为伴随症状的加减取穴。(2)起效迅速:30 s内症状缓解者共33例,占56.9%;1 min内症状缓解者共43例,占74.1%。(3)效果明显:共计有47例症状缓解明显,占81.0%;其中症状完全缓解者共9例,占15.5%;明显缓解者共38例,占65.5%。(4)副作用小:全部病例均未出现副反应。

    “平衡针”是王文远教授综合中医“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中枢调控”学说结合解剖学的血管、神经、肌肉、骨膜及筋膜等的特点形成的一种新的针灸方法,他认为平衡针灸是通过刺激周围神经的传导,经人体神经“高速干线”迅速传达中枢,中枢神经对所获得信息进行整合,发挥整体调控能力,从而迅速缓解眩晕症状。平衡针灸治疗眩晕病的效果已在临证中得到了验证,如张宏[3]运用平衡针灸法治疗42例眩晕患者,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7.6%。张善华[4]运用平衡针灸治疗颈椎曲度改变时发现:该法的治疗效果不但优于常规方法,而且对颈性耳鸣、颈性眩晕、颈性头痛有独特疗效,认为可能与改善了头颈部肌肉的血液循环,缓解了寰枢椎周围软组织病变对周围神经的刺激,减少了对椎动脉的挤压与牵拉,改善了血供,使耳鸣、眩晕、困倦、恶心、头痛等症状消失。我科治疗58例颈性眩晕急性发作患者的结果表明:平衡针灸具有取穴少、起效快、效果明显、副作用小的优点,能迅速缓解眩晕症状、稳定患者的情绪,可操作性及临床推广性较强。

    以上是我们评价平衡针灸治疗眩晕病急性发作的疗效所进行的初步探讨,其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及可推广性仍需临床扩大研究。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6.

    2  葛植厚.颈性眩晕临床研究.中国康复医学会全国第四届颈椎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1993,36.

    3  张宏.平衡针法治疗眩晕42例疗效观察.天津中医,1988,15(4):147.

    4  张善华.平衡针灸治疗颈椎曲度改变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针灸临床杂志,1996,12(12):26-27.

     作者单位: 510120 广东广州,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急诊科

  (编辑:田  雨)

作者: 陈党红,覃小兰,李晓庆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