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10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117例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117例(pdf)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117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2治疗方法1。面部穴位多采用透刺,针尖指向腮腺区。2拔罐采用水罐法:令患儿正坐,在小型抽吸罐内装上半瓶左右温水,口朝上,倒扣于阿是穴。...

点击显示 收起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117例 (pdf)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117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7例中,男72例,女45例,年龄3~15岁,以6~9岁居多,病程平均4~14天,多数在7天内。临床表现主要为:腮腺肿大疼痛,伴发热、食欲减退、头痛、呕吐等。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75例,偏高12例,偏低30例。

    1.2  治疗方法

    1.2.1  针刺  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相结合,主要穴位:翳风、颊车、合谷、少商。配穴:丰隆、列缺、解溪、听会。一般以主穴为主,效果不明显时酌加配穴。每次取穴4~5个,诸穴皆用泻法,行针每次5 min,不留针,每日1次。面部穴位多采用透刺,针尖指向腮腺区。临证加减:高热加大椎穴点刺放血;睾丸肿痛加太冲、曲泉;头痛加侠溪、风池;惊厥、脑膜刺激征加水沟。

    1.2.2  拔罐  采用水罐法:令患儿正坐,在小型抽吸罐内装上半瓶左右温水,口朝上,倒扣于阿是穴。接紧罐具,嘱患儿缓慢仰卧,使罐具恢复口朝下的位置,然后将装上4或5号针头的注射器插入罐内,抽去空气,使罐具吸附穴区,令温水充分接触皮肤。如患儿局部肿胀面积较大,可同时吸拔2~3个。留罐约15 min左右。取罐时,以注射器将空气推入罐内,罐口朝上取下。每日吸拔1~2次[1]。

    1.2.3  一般疗法  卧床休息,进软食或半流饮食,多饮水,每日用盐水或硼酸水漱口3~4次,保持口腔清洁。配合适当抗生素如头孢类以防止并发感染,适当口服抗病毒药如抗病毒冲剂、病毒灵。高热甚者,可加用解热镇痛药。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公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痊愈:体温正常,腮腺肿胀完全消失,无并发症;好转:腮肿及诸症减轻;未愈:腮肿未见改善,或出现变症。

    2.2  治疗结果  痊愈:87例,占74.36%;好转:27例,占23.08%;未愈:3例,占2.56%;总有效率97.44%。

    3  典型病例

    患儿,男,5岁,2004年4月13日初诊。右腮部肿痛伴高热1天。体格检查:面红,气促,轻咳,精神不振,苔黄厚腻,脉洪大而数。T 39 ℃,右侧腮腺部肿大,局部表面皮肤不红,界限不清,张口咀嚼不便,触之压痛有弹性。诊断为急性流行性腮腺炎。治疗采用针刺和拔罐治疗。同时常规服用抗病毒冲剂、病毒灵及解热镇痛药。

    4  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为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小儿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季易于流行。临床特征为疼痛、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常引起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经长期临床实践,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且见效快、治愈率高,无副作用,可明显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针刺与水罐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方法简单,适用于基层,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舒中民.拔水罐治疗痄腮207例.上海针灸杂志,1987,6(1):18.

     作者单位: 1 401520 重庆合川,合川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2 重庆合川,合川市中医院

 (编辑:杨  熠)

作者: 张勇军,张骞琳,黄绍荣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