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12期

静脉输液技术的探讨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医院治疗抢救患者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稳、准、快、好地将治疗药物注射到患者体内,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技术操作内容。近来,国内外护理者对静脉输液的途径,静脉中微粒污染,成功的静脉穿刺与正确拔针等方面进行多项研究,根据临床实际操作总结如下。1多途径的静脉输液1。1导管材......

点击显示 收起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医院治疗抢救患者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稳、准、快、好地将治疗药物注射到患者体内,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技术操作内容。近来,国内外护理者对静脉输液的途径,静脉中微粒污染,成功的静脉穿刺与正确拔针等方面进行多项研究,根据临床实际操作总结如下。

  1  多途径的静脉输液

  1.1  导管材料的进展  导管材料有两种:一种是针内管,是指经穿刺内腔插入导管,直至管端到达预计的部位,然后拔出穿刺针,导管留在体内,外端接平头针固定,再接输液装置。使用针内管应注意的是当插入导管已出针尖,继续插入有困难时,不能后退导管,以免锐利的针头割断导管,造成碎片栓子。第二种是管内针,又称外套管穿刺针,套管由四聚氟乙烯制成,牢固性强,弹性好,加工后导管尖端裹紧的穿刺针与外套径一致,穿刺部位漏血的机会减少。套管针输液其选择血管广泛,不易引起刺破血管形成血肿。其优点是除末梢小血管外,直线在5 cm以上,富有弹性的血管都易穿刺成功,且易固定。

  1.2  输液途径增多  从最早的皮下输液、周围静脉输液开始,到目前输液路径不断增加并各有利弊,现介绍临床常用的穿刺方法。

  1.2.1  浅静脉套管针留法  自远心端找起,确定血管位置和走向,挑选较大且有弹性的血管,尽量使用患者非惯用的那只手。不可在同一位置重复注射,且应避免在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不易固定的关节处,开刀或受伤肢体部位的静脉注射。除非病情需要,尽量避免注射下肢静脉。

  1.2.2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术  因该静脉显露好,穿刺的盲目性小,初学者易掌握,运用最广泛,但该静脉内有瓣膜,加之与锁骨上静脉汇合处角度小,有时会导致插管失败或硅胶管插入不深,而不能测中心静脉压。

  1.2.3  颈内静脉置管  此静脉属深静脉,看不见、摸不着,定位困难,穿刺技术要求高,操作难度大,但静脉滴速快,可用于手术中大量输液和输血。

  2  静脉穿刺进针与拔针方法的探讨

  2.1  不同患者的静脉穿刺法  对血管粗而明显易固定者,应以20°正面或旁侧进针,对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滑动者,要左手拉紧皮肤以固定血管,以30°从血管右侧快速进皮刺入血管易成功;脱水或血管充盈不足的患者,先采用热敷使血管扩充,针头从正面以25°快速进皮,然后轻轻挑起皮肤,当针头进到1/4时,针梢下倾,再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这样使上下血管壁分离,以免刺破血管,水肿患者应选择粗血管,用拇指沿血管走行按压,使静脉暴露。消毒后快速进针,糖尿病患者因血流处于高凝状态,如血管过细,可使针头阻塞,造成穿刺失败,应选粗直的血管。同时护士高度的责任心、谨慎稳定的心态,也是取得穿刺成功的重要因素。

  2.2  静脉穿刺后的拔针方法  输液完毕通常是棉签按压皮肤穿刺点,防止局部皮下淤血,正确的压迫点在皮肤进针点和皮肤上方垂直方向,才可避免血液漏出血管。同时不主张在用力按压血管时拔针,因按压与快速拔针时针尖的锐角会产生切力,导致切割血管的机械性损伤,而应按压皮肤,迅速拔针,拔针后再稍加力加压。
   
  综合上述,静脉技术在临床应用以来,输液方法已发展为多途径、快速度,长留置的趋势,对输注液体的安全性更为重视,不仅要近期无热原反应,也要求远期反应无微粒、无污染;穿刺方法尽量做到无痛、微痛、提高一针见血的成功率,避免对血管机械性、化学性损伤,使输液技术向快捷性、准确性、安全性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 471002 河南洛阳,洛阳正骨医院

  (编辑:宋  青)

作者: 康秀盘,陈晓霞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