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8年第6卷第1期

自拟化瘀止痛方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80例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关键词】化瘀止痛笔者自拟化瘀止痛方治疗神经血管性疼痛80例,并与西比灵胶囊治疗本病74例观察,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2诊断标准参照《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血管神经性头痛拟定,全部患者均做过脑电图、脑血流检查,部分病例做过头颅CT检查,排除高血压、颅内感染及颅内占位性病变等而确诊为神经性头痛。......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化瘀止痛


    笔者自拟化瘀止痛方治疗神经血管性疼痛80例,并与西比灵胶囊治疗本病74例观察,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中,男28例,女52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18岁,平均42.5岁,病程15天~12年。对照组74例,男24例,女50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19岁,平均42.4岁,病程16天~11年6个月。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血管神经性头痛拟定,全部患者均做过脑电图、脑血流检查,部分病例做过头颅CT检查,排除高血压、颅内感染及颅内占位性病变等而确诊为神经性头痛。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化瘀止痛方治疗当归15 g,川芎15 g,泽兰15 g,郁金15 g,益母草30 g,夜交藤30 g,羌活10 g,白芷10 g,西芎10 g,干葛10 g,女贞子20 g,每天一剂,水煎服,每日三次,15天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任何药物和物理治疗。对照组采用西比灵胶囊每晚两粒(10 mg);维生素B1片30 mg口服,每日三次,地巴唑片0.2 g口服,每日两次,15天为1个疗程。

    1.4   治疗效果

    1.4.1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头痛和伴随症状均消失,随访两年不发作者;显效:头痛及伴随症状均显著好转,头痛偶有轻微发作;有效:头痛及伴随症状有所好转;无效:头痛及伴随症状无改善。

    1.4.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1.25%,对照组67.57%,经统计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疗效比较(略)

    2  病例介绍

    患者,女,58岁,2004年12月1日初诊,患偏头痛5年加重1年,每遇失眠、情绪激动时头疼突然发作,一侧疼痛为主,反复发作,常伴眩晕、恶心、呕吐,每次发作持续24 h以后缓解,舌紫暗,脉细涩,通过多处多方诊治,疗效不佳,经服用化瘀止痛汤10剂后,疼痛消失,2年随访再未复发。

    3  讨论

    现代医学对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病因病理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此病与精神压力、交感神经、神经血管及遇寒、情绪不稳、吸烟饮酒等因素有关,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主要应用止痛镇痛、扩张脑血管等对症治疗。本病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气血瘀滞、经络阻塞不通,即“痛则不通”、“不通则痛”,是导致本病的基本原因;“通则不痛”是治疗本病的根本原则。头为诸阳之总汇,风为阳邪,其性轻扬,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邪常夹寒夹湿,以致头面经络阻塞,为本病外因;肝肾阴虚,虚阳上扰,以致虚风内动,为本病内因,故在治疗上应祛风散寒除湿,养阴涵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本方中川芎、郁金、泽兰、益母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白芷辛温走散,善搜脑风,与川芎配伍能直达病所;羌活、西芎、葛根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女贞子、夜交藤、当归滋阴补肾,养血涵木;诸药配合,去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全方共奏祛风通络、活血化瘀止痛之功,经脉通畅则头痛可愈。    临床上治疗头痛,除用以上主方外,还可根据疼痛的部位辨证施治,随症加减。如:引经药的使用,太阳头痛,以头项痛显著,可加用蔓荆子;阳明头痛,以前额痛明显,可加用知母;少阳头痛,以两侧痛为甚,可加用黄芩;厥阴头痛,以颠顶痛较为严重,可加用吴萸。虫类药的应用:部分慢性头痛,病程长,易反复,经年难愈,患者可表现为头部刺痛,部位固定,面色暗滞,舌紫暗脉涩等症,治疗时可选配全蝎、蜈蚣、僵蚕、地龙、地鳖虫等虫类药物,以祛瘀通络,解痉定痛,平肝息风,可获良效,虫类药物合理掌握用量,不可过用,如以全蝎为例,3~5 g,研细吞服,亦可将全蝎细粉少许敷于太阳穴,以胶布固定可止痛,效果良好。


作者单位:415500 湖南澧县,澧县中医院

作者: 黄生明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