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8年第6卷第3期

血小板减少型疟疾多次误诊1例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关键词】疟疾误诊血小板减少疟疾是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疟疾是由于感染疟原虫引起的疾病,近年来疟疾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疟原虫在人体的红细胞内寄生、繁殖,引起发热、贫血等临床表现,可导致脑型、肝肾损害型、肺型等器官、系统的损害,但以血小板减少为突出表现的血小板减少型疟疾临床报......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疟疾 误诊 血小板减少


    疟疾是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疟疾是由于感染疟原虫引起的疾病,近年来疟疾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疟原虫在人体的红细胞内寄生、繁殖,引起发热、贫血临床表现,可导致脑型、肝肾损害型、肺型等器官、系统的损害,但以血小板减少为突出表现的血小板减少型疟疾临床报道较少见,可能与许多医务人员对疟疾的临床特点掌握不全面,询问病史不详细,检查不及时有关。血涂片检查疟原虫是诊断疟疾的最可靠方法。下面介绍1例被误诊的血小板减少型疟疾。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19岁,在校住宿生。因反复畏寒,发热1个月,加重1天,入院观察治疗。无明显诱因发热39.6 ℃,伴咽痛、头痛,曾就诊于某中心医院,给予对症治疗,症状无缓解,并自觉畏寒,乏力,全身不适,8天后住我院内三科治疗,腹部B超提示脾大,给予抗病毒、补液、退热等治疗,患者症状缓解,最后诊断为感染性发热,出院后患者偶有头痛发作,一天前再次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最高40 ℃。为进一步治疗住院。

    患者出生于安徽省豪州市,无疫区、毒物接触史,无烟酒及其他嗜好,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

    入院后查体:体温40.5 ℃,血压16.7/8.7 kPa。一般情况可,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咽略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36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脾肋下6 cm。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血沉31 mm/h,C-反应蛋白82.3 mg/L,间接胆红素53 μmol/L。甲状腺功能正常。尿常规:尿胆原(+),尿蛋白呈阴性,离子基本正常。血常规:白细胞3.84×109/L,红细胞4.08×1012/L,血小板78×109/L,单核细胞18.5%。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内有疟原虫环状体,大滋养体配子体。诊断为疟疾。请传染科会诊,因我院无治疗疟原虫的药物,建议患者外院进一步治疗,经患者同意给予出院。

    2  讨论

    疟疾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临床医生能诊治的常见病。近年来,在发病不稳定地区和发病率低地区,被误诊、漏诊现象比较普遍。首先是医务人员对疟疾的临床特点掌握不全面,再者询问病史不详细,检查不及时,都容易导致误诊、漏诊。因此要提高医务人员的自身素质。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管理,及时发现,及时对疟疾现症患者,防止传染源的输入,以巩固疟疾防治成果。

 


作者单位:125000 辽宁葫芦岛,解放军第313医院检验科(△外一科)

作者: 张瑜 张素香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