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8年第6卷第6期

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肌腺病160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关键词】子宫肌腺病。血府逐瘀汤。疗效观察子宫肌腺病相当于祖国医学的痛经,典型症状为经期腹痛,失治或误治易导致不孕,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西医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笔者2005年4月~2007年12月,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本病1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子宫肌腺病;血府逐瘀汤;疗效观察

子宫肌腺病相当于祖国医学的“痛经”,典型症状为经期腹痛,失治或误治易导致不孕,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西医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笔者2005年4月~2007年12 月,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本病160例,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0例均为子宫肌腺病,病程6个月~10年,最大46岁,年龄最小24岁,均为门诊观察治疗。

    1.2  药物配方  生地25 g,赤芍20 g,枳壳15 g,当归20 g,川芎25 g,桃仁15 g,红花15g,桔梗15 g,柴胡20 g,牛膝10g,甘草15 g。

    1.3  治疗方法  上方每日一剂,常规水煎取汁500 ml,分早中晚三次服用。每次月经来潮第7天开始服药,连服15天停药;连续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最短:3个月,最长9个月。

    1.4  治疗结果  痊愈:诸症状完全消失,超声表现为正常120例;好转:经期腹痛诸证明显减轻,子宫大小无改变,肌壁回声较前减弱32例;无效:诸证无改善8例。

    2  典型病例

    患者,女,33岁。初诊:2005年5月2日。主诉:经期腹痛一年余。自2004年3月行人工流产术后,每至月经来潮前两天,出现下腹疼痛,痛如针刺,月经来潮第一天痛势最剧,而后逐渐减轻,经期6天,经量偏多,色紫黯,多血块;伴腰骶酸痛,乳房胀痛,急躁易怒,舌紫黯,有瘀斑,脉沉涩。妇科检查:子宫略大,质硬,压痛(+);子宫超声:子宫均匀性增大,大小8.1 cm×7.2 cm,肌层回声不均。诊断:痛经。方药:上方加元胡25 g,丹参15 g;服用一个疗程后,经期腹痛明显减轻,无腰骶酸痛等自觉症状;上方去桃仁、红花,加薏米30 g,苍术15 g,连服3个疗程后,自觉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无异常,超声检查子宫正常。以上方去桃仁、红花加薏米30 g,黄芪20 g,丹参20 g,连服两个疗程。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痛经系因冲任瘀阻,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导致不通则痛。由于月经前或月经时,气血下注冲任、子宫、胞脉,造成壅滞,塞而不通,所以会痛。本方虽原为治瘀血内阻胸部,气机失畅,以至胸闷胸痛的方剂,但实际上可作为通治一切气滞血瘀之首方。只要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就能把握辨证。全方合用,不仅能祛血分瘀滞,又能解气分之郁结,活血不耗伤阴血,祛瘀又能生新。

    使用中药治疗子宫肌腺病,安全可靠,尤其适用于年轻而要求生育者。


作者单位:吉林抚松,抚松县中医院 吉林长春,长春市双阳区中医院

作者: 回忆,李瑞雪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