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年第9卷第6期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7例临床分析及护理

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腹部手术。肠梗阻,炎性。护理腹部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earlypostoperativeinflammatoryintesinalobstruction,EPII)虽不是一种新类型肠梗阻,但在诊治过程中有其特殊性,治疗有一定难度。但在很多情况下是可以预防的,预防的关键是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采取正确的治疗和护理,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避免严重......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腹部手术;肠梗阻,炎性;护理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early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ntesinalobstruction,EPII)虽不是一种新类型肠梗阻,但在诊治过程中有其特殊性,治疗有一定难度。若处理不当易造成肠瘘、腹腔感染和短肠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1]。但在很多情况下是可以预防的,预防的关键是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采取正确的治疗和护理,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自2002年以来,我们共收治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7例,均采用非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2年1月—2005年2月我科共收治EPII 27例,其中男13例,女14例,年龄29~68岁。其中急性阑尾炎11例,肠系膜挫裂伤6例,胃穿孔胃大部切除术4例,胃穿孔修补加胃空肠吻合4例,脾破裂修补2例。梗阻发生时间为术后3~10d。

  1.2  临床症状及体征  27例术后肠臑动均已恢复,并有排便,进食2~3d后又出现停止排便14例,严重腹胀15例,轻度腹胀6例,腹部胀痛11例,呕吐14例。体征:腹部轻度压痛18例,肠鸣音减弱14例,有气过水声7例,27例患者体温均在37.8~38℃之间。白细胞平均11×109/L。X线检查腹部小肠均有不同程度液气平面。

  1.3  原因  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所致。

  1.4  治疗及结果  本组病例均经禁食,胃肠减压,肥皂水灌肠,营养支持,生长抑制素及抗生素等综合治疗治愈。治愈时间为10~17d,平均为13d。

  2  病情观察

  2.1  胃肠功能恢复的观察  正常胃肠手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在第三天左右,对术后很早出现的排气或排便症状应慎重对待。不能认为肠功能已恢复,可以进食。本组15例术后很早就出现排气或排少许干便,之后开始进食,进食后很快出现肠梗阻症状。所以腹部术后在观察排气、排便的同时应常规进行腹部听诊,每日3~4次,观察肠蠕动的动态变化,以正确判断肠功能恢复情况。

  2.2  腹痛、腹胀的观察  腹部手术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腹痛症状不显著,以胀痛多见,绞痛少见。对部分阵发性腹痛患者观察时,我们采用分散患者注意力来减轻疼痛,同时促进肠功能恢复,如:护士一边与患者交谈趣事,或是听广播及轻快的音乐,一边两手交替顺、逆时针按摩腹部。禁用镇痛药物,以防掩盖病情,如患者腹痛剧烈,呈持续性并阵发性加重或伴有高热、脉搏细速、血压低,应警惕机械性或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加强巡视病房,密切观察腹胀程度的变化,EPII患者腹胀一般为对称性,腹部膨隆,但程度不如机械性或麻痹性肠梗阻严重,见不到肠型或蠕动波。腹部触诊有柔韧感,但各部位的柔韧程度不均一。无明显腹膜炎体征,触不到明显肠绊或包块。听诊肠鸣音减弱、消失或有气过水声。同时协助患者做X线腹部平片及CT检查,以便准确鉴别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与机械性、绞窄性肠梗阻,为治疗提供依据。

  2.3  禁食、胃肠减压  27例患者均禁饮食,放置鼻胃管行胃肠减压。选择粗细适宜的硅胶胃管,并将胃管多剪几个侧孔防止堵塞。置管期间注意口腔护理2~3次/d,早晚刷牙。为避免咽喉部水肿、疼痛,可予雾化吸入,2次/d,并鼓励患者咳嗽排痰,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本组病例的治疗和护理,我们认为对于体质差,腹腔污染严重,肠管在空气中暴露时间长,肠壁广泛水肿的患者,术后应慎重对待,延长禁食时间,一旦发现有肠梗阻症状,应立即禁食、胃肠减压,同时向患者说明其目的和必要性。另外,因肠壁水肿,吸收能力差,术后3~5d内胃肠道大量消化液积聚,因此,保持胃肠减压通畅,严密观察引流液量及性质的变化,并准确记录,为输液提供依据。恢复期引流量逐渐减少,变澄清。

  2.4  肥皂水灌肠  本组20例采用肥皂水灌肠,浓度为0.5%,温度为30~40℃,灌肠 时动作要轻柔,低压、小剂量,防止肠穿孔。

  2.5  胃肠外营养支持(TPN)  此类患者肠功能恢复慢、禁食时间长、肠壁炎性水肿、持续胃肠减压,易致营养不良, 不利于肠功能恢复。本组患者均行腔静脉置管和胃肠外营养支持(TPN),以维持患者内环境稳态,纠正营养不良,减轻肠壁水肿,促进肠蠕动恢复。但注意应严格按要求对静脉营养治疗进行监测[1]。一旦患者胃肠功能得到恢复,尽快从肠外营养向肠内营养过渡,是防止静脉营养并发症发生的最安全和最有效的方法[2]。输注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导管口敷料并消毒周围皮肤,严防空气栓塞、导管感染等并发症发生;②定时监测血糖、尿糖变化,防止发生高血糖、高渗性非酮性昏迷等并发症[3];③配制好的全营养混合液,在室温24h内理化性质无明显改变[4],所以,患者在输全营养混合液时应24h内均匀输入,胃肠外营养要维持到患者能够耐受半量以上的肠内营养或正常进食后才能逐渐停用。本组27例均采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收到满意的效果。

  2.6  应用生长抑制素  应用生长抑制素治疗EPII,可大幅度减少消化液的分泌。如在TPN基础上使用生长抑制素,可使消化液分泌量减少90%,从而减轻肠道的负担,有助于非手术治疗的成功。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生长抑制素有奥曲肽(善得定)和施他宁2种。

  2.7  EPII是否缓解的观察  若患者腹胀消失,排气,排便(水样便)恢复,表明肠梗阻症状缓解,其中排水样便被认为是EPII缓解的一项重要指标[3]。但如果水样便量少而次数多,达十余次,说明通而不畅,需继续治疗。本组27例经10~17d治疗,腹胀缓解,肠鸣音由原来的稀少转为活跃,并逐渐出现肛门排气,排水样便,胃肠减压引流液量明显减少,EPII得以缓解。

  2.8  心理护理  此类患者由于病情反复发作,病程长,心情大多焦虑和恐惧,认为病情恶化。因此,要加强床边巡视,经常耐心地与患者交谈,对患者所描述的症状和感受,要注意倾听,表示理解和重视,给予细心体贴的生活护理,及时与患者有效沟通,讲解疾病的治疗方法和转归,让患者看到希望,解除其对病情的误解,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3  讨论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系由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导致的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一种机械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5]。这种粘连多为肠管间炎性粘连,一般不会发生肠绞窄。根据痛、吐、胀、闭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病史、X线腹部平片等,对本病诊断不难。治疗上大多数学者基本上倾向于先行保守治疗。治疗主要采取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抗炎治疗,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抑制素,心理护理等措施。

  保守治疗期间,应根据患者一般情况,严密观察肠鸣音恢复情况,根据腹腔渗出量的多少及有无腹膜炎的体征来判断是否进行手术治疗,以防发生肠坏死、肠穿孔。对术后很早出现的排气症状应慎重对待,避免过早进食加重或诱发EPII。同时应积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加强临床观察及各种监测指标的测定,正确配制营养液,并严格控制营养液的输入速度,保证营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另外术后应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本组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和护理10~17d后胃肠功能得到恢复。此时可暂停胃肠减压,给予饮水1~2d,如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症状,依次将饮食改为流质→半流质→普通饮食。

  4  参考文献
 
  [1]  黎介寿.临床肠外及肠内营养支持[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1048
 
  [2]  Savage AP.Complcations and surviual of multilumen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used for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J].Br J Surg,1993,80(10):1287
 
  [3]  段彦红.应用完全胃肠外营养并发高糖高渗性非酮性昏迷3例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8):511
 
  [4]  谢琼,唐云风,安庆霞.全营养混合液配制的护理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68
 
  [5]  朱维铭,李宁.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8):456-457

  277606  山东省微山县,枣庄矿业集团公司滕南医院外一科 


 

作者: 孟凡美 孙军鸽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